不为人知的中国客车业发展简史(上)

从1928年第一辆国产客车诞生至今,几十年来中国客车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新中国成立前到初期,我国客车产业主要依靠国外卡车底盘改装部分客车。改革开放前仍大量采用国产卡车底盘生产客车。改革开放后,客车产业开始转变,“统型”设计研发的客车专用底盘为提升客车设计水平打下了基础;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外先进车型和技术的引进,使中国客车技术与质量整体水平大为提高;而相关标准的实施也让高等级客车悬架从板簧非独立跨越到气囊独立式,制动器从鼓式发展到盘式并附加ABS、缓速器,中国客车技术更加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近年来,中国客车工业成为我国汽车工业和全球客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满足国内市场的同时,还大量走出国门。新中国成立前到初期:主要依靠进口卡车底盘,改装部分客车1906年6月,天津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也是我国第一条城市公交线路正式运营,这比英商投资兴办的上海有轨电车开通还早2年。

天津环城“白牌”电车《中国汽车年鉴(1983)》记载,1928年,浙江省利用美国REO牌2 t货车底盘改装了国内第一辆城市公交车。这也应该是我国客车历史上第一辆国产客车。新中国成立前到初期,我国并不具备批量生产客车的能力,仅有上海、重庆、天津等极少数汽车修理厂从事进口客车的修理和改装工作,而这些由国外车型(道奇、布拉格等品牌)改装而来的客车多用于各地公交运营。由于车型和品牌不仅陈旧而且混杂,老百姓称之为“万国牌”。此外,当时数量少之又少的公交车并不能解决多数市民的出行问题,公交车在当时也并不是城市交通的主要力量。

这段历史时期,中国客车也有值得称道的进步之处。1950年4月9日,北京市工业局制造出以煤气为燃料的公交车,被命名为“五一式煤气车”。

1951年6月,北京公交车公司修理厂在“五一式煤气车”的基础上,又生产出“控温式”煤气炉和“双筒式”煤气炉,并在丰田及道奇T234车上推广使用。

道奇T234同样是1950年,上海客车修造厂(上海客车厂前身,建于1945年)正式推出新中国第一辆改装的公交车。该车采用美国道奇卡车底盘,拖有装置煤气发生炉的挂车,白天运营,晚上进站后出煤渣,次日生好煤球后才上街。

白煤炉公交车1950年初,天津市原计划从日本引进10辆无轨电车,并于当年7月1日正式通车;但由于帝国主义实行经济封锁,使得原方案无法实施。为此,天津市电车公司技术人员和工人开始自行研制无轨电车。1950年12月12日,天津市电车公司自行试制出新中国第一辆无轨电车,此举确保了天津市第一条由解放桥至新仓库的无轨电车正式通车,而这款无轨电车被定为401型。

1950年由天津市电车公司设计试制的新中国第一辆无轨电车直到1956年,随着我国自主生产的解放牌载货汽车的问世,我国客车产业才实现了从载货汽车底盘改装客车到用客车专用底盘生产客车的历史性转变,客车产业逐步走上整车生产制造、自主创新、自主品牌建设的发展道路。1957年到改革开放前:广泛采用国产卡车底盘,自主开发多种客车1956年7月13日,第一辆解放牌汽车正式下线,对我国汽车工业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同时也对我国客车产业的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以解放牌汽车下线为起点,客车生产企业相继使用解放底盘开发的公交车、团体客车,填补了用国产载货汽车底盘改装客车的空白,此时也涌现出新中国第一辆无轨电车(公交车的一种,车身属于客车,使用电力驱动,在道路上不依赖固定轨道行驶,亦即“有线电动客车”,使用的电力是通过一对架空电缆,经车顶上的集电杆取得。无轨电车使用的橡胶轮胎是绝缘体,不像有轨电车可使用路轨实现电路导通)、第一辆单机公交车、第一辆铰接式公交车、第一辆旅游团体客车等众多极具纪念意义的客车产品,我国客车产业发展初现规模。具体如下。1957年4月,上海市公交公司客车修造厂首次采用国产解放牌CA10型货车底盘和全部国产设备,试制出全金属整体结构车身的57型公交车,为新中国第一辆国产公交车。该车外形尺寸为8.29 m×2.50 m×2.80 m,发动机功率68.825 kW,可载客90人。

57型公共汽车1957年5月,第一辆采用解放牌货车底盘改装的全金属流线型整体结构的4000型无轨电车在沪试制成功。该车设座位27个,可载客85人,最高时速45 km,并以压缩空气作为车辆制动和开、关车门的动力。同时,还在车辆集电杆正负引入线间装置了5 000 V级、0.5 μF的电容器用以避雷,这一装置沿用至今,避免了很多事故。

4000型无轨电车1958年9月,上海电车厂试制成功车身长16.5 m,宽2.72 m,中间用铰盘连接的国内第一辆铰接式无轨电车。在此车基础上,1959年试生产9辆SKD660型无轨电车投入线路运营。

也是在这一年,北京市无轨电车制配厂生产出第一辆机关团体客车。同年10月,北京客车四厂研制成功BK560型铰接式无轨电车。

BK560型铰接式无轨电车1959年,广州市公交车修理厂生产出第一辆半挂式公交车。同年8月,上海客车厂试制出第一辆铰接式公交车,经过测试和改进,以解放CA10B为底盘的SK660型铰接式公交车采用在车厢内安装较多客座的办法,缓和了原车功率不足,前轴、后桥壳等基础件变形和断裂,底盘传动系的早期损坏等问题。

1960年12月,北京客车四厂、北京市交通局基建处客车制配厂用捷克“斯柯达”牌706R型卡车改装成BK650型铰接式公交车,载客120人。

BK650型铰接式公交车1965年,北京市汽修公司四厂用黄海牌JN651型载货汽车底盘改装出北京牌BK651型单机公交车和全挂式公交车。

BK651型单机公交车和全挂式公交车此外,20世纪60年代由四平客车厂生产的四平牌公交车和由南京汽车制造厂生产的跃进牌公交车都成为那个年代的代表车型。

20世纪70年代开始,客车生产企业采用解放牌CA10载货汽车底盘和济南汽车制造厂研制的黄河牌JN651型8 t载货汽车底盘,大批量改装成大、中型单机公交车和铰接式公交车。

跃进牌公交车1970年,北京汽修公司四厂采用解放CA10载货汽车底盘改装出BK640B型公交车。

1970年北京汽修公司四厂用解放CA10载货汽车底盘改装的BK640B型公交车1971年,在BK650型公交车基础上,北京市交通局李英武等设计出BK661型铰接式公交车,由客车四厂试制成功。该车车身长13.5 m。自1972年投产到1980年共生产686辆。它的投入运营,加快了公交车向大型化发展的进程。

BK661型铰接式公交车1974年,上海客车厂研制出SKD561型铰接式无轨电车。

SKD561型铰接式无轨电车1975年,上海公交公司和机电一局等单位以SK651柴油公交车型为基础,采用黄河牌JN651型载货汽车底盘,研制成功系列产品SK670型铰接式柴油公交车。该车设客座44个,可载客168人。

1976年,北京客车四厂瞿汝彪等在交通部科学研究院帮助下,研制成功BK670型铰接式公交车。可载客200人,最多可达300人。1978年至1993年,共生产826辆。

1976年,北京客车四厂研制成功BK670型铰接式公交车1978年,上海市公交公司开发的SK660型系列铰接式公交车改用浦江底盘;SK661P型设客座36个,载客数从135人提高到146人;SK661F型设客座19个,载客数从135人提高到166人。装用浦江底盘的车辆在制动效果、底盘变形和传动件损坏方面有了明显改善。

SK661F经典款巨龙车在此期间,我国公交车产量由1966年的1 000辆左右,提升至1976年的3 802辆,而发展较早、条件较好、水平较高的企业主要有上海客车厂、天津客车装配厂、北京客车总厂、常州客车厂、四平客车厂、重庆客车总厂、武汉客车厂等。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客车产品也开始向多品种发展,形成以解放、跃进、黄河、东风等汽车底盘为主的大、中、轻型客车产品系列,产品档次也开始向中高档发展。(明天将推送下期,敬请关注)往期精彩内容,点击即可浏览什么,商用车存在质量问题?听听用户怎么说为啥客车行业成新能源“骗补”重灾区禁令解除了皮卡就真的走进家庭了吗?它凭啥是“2016年度柴油机”[视频]还有什么地方是这辆卡车去不了的吗?行业史诗级巨作《商用汽车图文集成》火爆预定中!&行业史诗级巨作《商用汽车图文集成》《商用汽车图文集成》详细介绍请点击链接:行业史诗级巨作——《商用汽车图文集成》即将出版发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