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珐琅彩详细解析
康熙时期的珐琅彩瓷尚处于初始阶段,从色彩搭配、纹饰布局到款识内容和样式,均摹仿当时铜胎画珐琅的效果。大量借鉴了西方铜胎画珐琅的工艺和装饰手法,所以当时的瓷胎画珐琅带有强烈的西方装饰画特征。由景德镇御窑厂提供的白瓷仅在器物的里面和底足内部施釉,器物的外壁则涩胎无釉,这就是人们所俗称的"反瓷"。外壁画面大多以黄、蓝、红、豆绿、绛紫等色彩作地,再利用各种颜色的彩料以双勾技法描绘缠枝牡丹、月季、莲花等花卉图案,且有花无鸟。也有在四个花朵中分别填写"万"、"寿"、"长"、"春"等祝寿语的,风格严谨华丽。
雍正、乾隆在康熙珐琅彩瓷的基础上持续发展,而五彩则在雍正大幅量减少烧制数量,到乾隆时期所烧制的五彩瓷数量可谓寥 寥 无 几,仅剩传统的五彩龙凤纹碗历代延续烧制。五彩瓷虽然因为珐琅彩瓷的出现而逐渐不再烧制,但在康熙珐琅彩瓷的影响下却创烧了另一品种的彩瓷——粉彩瓷。景德镇的官窑在宫廷造办处的指导下进行珐琅彩瓷创烧的重要环节,只不过没有成功烧制出珐琅彩瓷,却形成了粉彩瓷这一新品种的釉上彩瓷。粉彩瓷与珐琅彩瓷在工艺与艺术风格上有许多的相似之处,很明显是受珐琅彩瓷影响才烧制出来的。同珐琅彩瓷一样,引入颜料,并在绘制技法中融入了大量西方油画技法。
雍正时期的珐琅彩工艺比较成熟,工艺上也有所突破,釉料颜色更为丰富,雍正时期的珐琅彩也是底色加彩绘,但更多的则采用了白底加彩绘。白底彩绘能更好地突出珐琅彩釉的艳丽鲜亮。雍正珐琅彩纹饰多为山水、竹石、花鸟等图案,同时在绘画中在配以相应的诗句,融诗、书、画于一体,别有风味,显得更加高雅。雍正时期还盛行单色作画,如用胭脂红、深兰、墨彩……任选一色成画,颇有中国画风格。这是独 创,特别亮丽。
清乾隆御制珐琅彩虞美人题诗盌以咨询价形式上拍,以1.2亿港币起拍,1.48亿港币落槌,加佣金最终以169,413,000港币成 交,目前位居珐琅彩榜单第 二名。这只盌最早的拍卖记录是在2003年10月26日,香港蘇富比三十周年拍卖上,由原蘇富比亚洲区主 席,国际著 名瓷器鉴定专家朱廉·汤普森(Julian Thompson,香港译为朱汤生)亲自从法国征集而来,并亲自现场落槌的一件拍品,最终以2918.24万港币成 交,折合人民币30,933,344元,拔得当时中国陶瓷艺术品专场的头筹。从2003年释出后,后被私人藏家一直妥善收藏至今,时隔15年后再次出现在香港蘇富比,增值6倍。
清朝康熙时期,珐琅彩才传入中国,俗称洋色,所制瓷器大多为盘、碗、杯、壶等小件器物,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备受推崇,制作的珐琅彩器物也非常多,图案以国画格调工笔绘制,纹饰有人物、花鸟、风景、建筑等,因此珐琅彩的风格兼具西洋与传统于一体。
雍正时期发明了以玻璃白打底的粉彩,彩绘效果可以与珐琅彩相媲美,且造价低廉,可以成批生产,一经出现便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引导彩瓷发展的新潮流,昂贵而珍秘的珐琅彩瓷很快被新兴的粉彩取而代之。但毕竟珐琅彩翻开了中国彩瓷艺术史上最辉煌的一页,正如《饮流斋说瓷》所云:“清康熙专以名工制瓷,名手绘画,殆纯入于美术范围,而高穆混雅之气,酉未尽掩,入雍正则专以佚丽胜矣。到乾隆则华褥极矣,精巧之致,几于鬼斧神工,而古朴浑厚之致,荡然无存。故乾隆一朝,为有清极盛时代,亦为一代盛衰之枢纽也”。
唐英供职内务府多年,在珐琅彩瓷器的烧造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对雍正皇帝的审美趣味和宫中生产珐琅彩瓷器需要什么样的白瓷胎亦了如指掌,因此他到景德镇后,向宫廷造办处提供了大量供烧珐琅彩瓷器用的白瓷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