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 (四) 今时之人是如何失去天真的?

小编:

小标题为小编拟。天真,是《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的题眼。何谓天真?可点以下链接了解、回顾。

1.黄帝内经 | (一) 何为上古天真?

2.黄帝内经 | (二) 时代与人的寿命

(三) 何谓知道?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

4

今时之人是如何失去天真的

1

讲解:陈远国

上次谈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可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这几句也是我们日常治病养生之大纲指导,千万不可文字上懂了就忽略过去。一般都想寻找治病养生之大法,这个就是。但是我们一般人就是信不过,心中很容易会觉得这个不过是讲讲饮食、睡眠、运动等日常内容,总是对圣人的教诲有所怀疑,心中总觉得一定还有什么样的养生大法,只要自己得到了那个养生大法,就一定能保持健康。

岂不知道在平常日用间,只是“百姓日用而不知。”圣人慈心护下,已经讲得很明白,我们平常人要信得过,深入进去,自会有所得。

若是不遵循圣人教化的会怎样呢?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今时之人是指黄帝时期不遵循圣人教化的人。

以酒为浆,是指食饮无节,以过度饮酒为代表。那么过度饮食、嗜食膏脂、偏好某一类食物,均属于食饮无节之类。既然恣意喝酒,伤身伤神,圣人又何必造酒呢?我们看《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中所说:“帝曰:上古圣人作汤液醪醴,为而不用何也?岐伯曰: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者,以为备耳!夫上古作汤液,故为而弗服也。中古之世,道德稍衰,邪气时至,服之万全。”上古圣人做酒,为而不用,只做预备祛除邪气之用,中古之人道德稍衰,邪气时至,为祛邪气,酒就常用了。但做酒的目的是祛除邪气,并非是满足人的口腹之欲,而后世则是沉溺于酒,故而治病保身之酒,反成伤身害命之液。

以妄为常,把违反生命自然法则的事情当作正常。把黑夜当白天用,这是现代人以妄为常最明显的现象。夏天天热时,空调要开到很低,冬天天冷时,还要穿短裙,这都是肇生疾病的根源。衣服做成露背装、露肩装、露膝盖,这都是以妄为常。这些是较为明显的以妄为常,不太明显的以妄为常,如思虑过度,幻想过多,常拿现实和理想中梦想中的比较,从而妄自滋生千万烦恼丝,缠绕无尽,事事不如己意,处处不得所愿。诸多烦恼皆由自己妄想中来。

醉以入房,醉酒以行房事,这对行房人本身就是极度伤害身体的行为,若是怀孕了,生的孩子还很容易痴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房事的态度向来都是持节制的态度,不能纵欲。兹录《寿康宝鉴》中孙思邈孙真人论述:

孙真人曰。人身非金铁铸成之身。乃气血团结之身。人于色欲不能自节。初谓无碍。偶尔任情。既而日损月伤。精髓亏。气血败。而身死矣。盖人之气血。行于六经。一日行一经。六日而周六经。故外感之最轻者。必以七日经尽而汗解。盖气血一周也。人当欲事浓时。无不心跳自汗。身热神迷。盖因骨节豁开。筋脉离脱。精髓既泄。一经之气血即伤。一经既伤。必待七日气血仍周至此经之日。方能复元。易云。七日来复。即休养七日之义。世人未及七日而又走泄。经气不能复元。一伤再伤。以致外感内亏。百病俱起。人皆归咎时气。指为适然之病。不知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于未能谨守七日来复之义也。今立限制。以为节欲保身之本。二十岁时。以七日一次为准。三十岁时。以十四日一次为准。四十岁时。则宜二十八日一次。五十岁时。则宜四十五日一次。至六十岁时。则天癸已绝。不能发生。急宜断色欲。绝房事。固精髓。以清洁闭藏为本。万不可走泄矣。以上限制日期。专指春秋两季而言。若冬夏两季。一则火令极热。发泄无余。一则水令极寒。闭藏极密。即少年时。亦以断欲为主。否则二十岁时。或可十四日一次。三十岁时。或可二十八日一次。四十岁时。或可四十五日一次。至五十岁时。血气大衰。夏令或可六十日一次。冬令则宜谨守不泄。盖天地与人之气。冬令闭藏至密。专为来春发生之本。尤重于夏令十倍也。依此者。可却病延年。违此者。必多病促寿。

节欲之重要,孙真人论述甚详。其中以年岁所立标准,是以当时之人而定,现代之人宜更少之。由于西方性开放观念泛滥,传统文化缺失,人多放纵自身身心欲望,导致疾病丛生。以我所诊断过的而论,有刚上初中由于手淫过度而眼窝深陷、面色苍白的;有高中生手淫过度导致上课精力不济,面色晦暗的;有长期手淫导致乙肝大三阳的;有过度手淫导致强直性脊柱炎的;有房事过度导致精力不济,困倦乏力的;有房事不节导致腰痛缠绵难愈的。

造成如此现状,也和我们教育中对房事的教育是完全缺失的有关。古圣贤人的教诲真应纳入现今教材之中,普及开来才是。

以欲竭其精,欲望过度从而耗损人体精华,甚至使其枯竭。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欲,不单纯只是指男女的欲望,而是指人生所有的欲望。男女欲望是人的欲望的一种,看到好的东西都想要,都想占为己有,这都是大欲望。

这里还出现了一个很重要的名词,就是“精”。什么是精?这个精不是指的男女的精,精子卵子已是浊精,人体的真精是由天元真气所衍生出来的元精,散布全身,维持我们的身命正常。精子和卵子是人体的精华所转化的。以欲竭其精的精是指的人体的元精。元精很难理解,勉强解释成它是人体高能态的物质。道家有言“情动乎中,必摇其精”,只要人的情绪一动,身体的精就开始摇动了,摇动就开始有耗散,就会有耗泄。中医讲“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忧伤肺、恐伤肾”,人之过度情绪变化均会耗伤人体精华。

以耗散其真,有的版本“耗”字为“好”。从文句来看,应当为“好”,当嗜好讲。但用耗字也可,凡有所好必有所耗,有爱好的东西一定会耗费。喜欢哪种东西,要花钱去买,要花精力去研究,又耗费钱财又耗费精神。不过这里“以耗散其真”主要是指人过度的嗜好、偏好,则会耗损人体的真元之气。

不知持满,不知道保持精气充满的状态。我们身体的精华是在先天精气的引发下不断转化后天水谷以及空气中吸纳的清气来转变为身体的精华,一部分供给我们身体日常使用,多余的部分存储起来。如果当我们的精气储存到比较充盈饱满的程度时,人就会精力旺盛,头脑清晰,身体也舒适。可是我们普通人,一旦当精力充沛的时候,一定会不由自主地消耗掉,要么打游戏玩耍消耗、要么忙事业消耗、又或是房事消耗,这就是不知持满,总会让自己的身体处在精气亏损的状态。而圣人则是教导我们要持盈保泰。若是长期保持身体的精气处于充盈饱满的状态,不仅身体无病无痛,长期充盈久了,生命会发生新的变化,从而转化现有的生命层次,提升到更高的生命层次。换句话说,从我们现在比较低能量的状态转化为高能量的状态,人会出现脱胎换骨的变化。

不时御神,即不以时御神,不按照应有的时间时节规律去御神。什么是御神呢?就是使用我们的神。我们言语动作,我们进行任何的心理思维以及外在行为做任何事情,都是要使用我们的神的。如果没有神的参与,我们的形体仅是僵硬的肉体而已,是不能进行任何活动的。正是能够御神,我们才可思维,才可做事。不时御神,则是不恰当地御神,过分过度地御神,则会伤神,自然妨害身命。我们举个例子来理解下,一般上如果是用电脑做设计之类要耗费很多心力脑力工作,如果已经很累,睡一晚往往仍容易感觉疲劳,没那么容易恢复。如果是干了一天体力活,身体累了,睡一觉,第二天精力比较容易恢复。这是为什么?就是由于体力劳动多耗费精气,心脑劳动不仅耗费精气,更耗神。精气耗费相对而言还较为容易恢复,耗神往往更难恢复。当然,耗神没有不耗精气的,不仅耗神的时候会耗精气,还会比体力劳动时耗费的精气更多更严重。这是指我们常见的御神而耗神,实际我们常常耗神而不自知。如看到好看的花,繁花过眼不留痕,看一眼就过去了,但我们贪著花的漂亮,还要盯着去看,这时,神就已经耗散了;听到悦耳的音乐,美乐历耳不留声,当时听了就过去了,但是我们沉浸在音乐的美妙中,还在头脑中萦运回绕,此时,神就在耗散了。我们的思虑耗神最为严重。怎样是以时御神?《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正是对此最好的注解。我们讲到时再细谈。《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则是指四时之御神,而平时之御神呢,则要心境轻松静定,物来则应,过去不留,当用即用,用过便休,如“风来竹面,雁过长空”。

务快其心,务必让自己的心快乐,但这种务必让自己的心快乐,是指过度地放纵自己的欲望去追求快乐。比如现代人,常常感觉百无聊赖,没有刺激的生活就感觉心空空,心无所依,一定要寻求点刺激才会感觉心情舒畅,才会感觉心被填满。比如喝个酩酊大醉,唱个通宵达旦,用山珍海味以满足口腹之欲,用金银珠宝以满足相好之欲,但“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繁嚣之后是冷寂,快乐之后是落寞,是心发狂,是身命伤。

逆于生乐,逆字怎么理解?我们看一般资料,把逆解释成“违背”。逆于生乐解释成违背养生的快乐。这样解说,我个人觉得不太对。我们看整个句式是“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每一点均是讲今时之人违背养生妨害身命的做法,不会突然来一句“违背养生的快乐”插在整句当中。所以说逆于生乐,不能解释成违背养生的快乐,而是与“务快其心”同样句式,解释成沉溺于生之快乐。但这种沉溺,并非顺从生命自然之法则,不顺为逆,故不用沉溺的溺,而是顺逆的逆。用逆字已含有对沉溺于生乐的否定。

怎样是“逆于生乐”,就是这个生命要怎么样去使用它才能够让自我获得最大的快乐。就如古诗所写:“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人生苦短,常不满百岁,又有近一半是长夜漫漫,还没来得及享受生活,人生却已到尽头 ,所以“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晚上提着灯笼去游山玩水,以满足自身人生之乐,务必让这一生不会空过,这就属于“逆于生乐”。也如李白“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感叹人生短暂,伴月与影,“不辜负”良宵美景,及时以行乐。如此享乐人生之思想行为即为“逆于生乐”。

起居无节,不按时作息,不按照人体规律作息,不按一年四季自然规律作息。

故半百而衰也,今时之人,不遵循圣人之教化,不知循天地阴阳四时以养生,务求满足自身一时之快乐,耗损精气神,自是未半百而人已衰,“可怜未老头先白”,“拄杖无时'病’扣门”了。

小编:    截图一,对孙思邈孙真人节欲所立限制的讨论。    截图二、三、四,对于“情动乎中,必摇其精”,调御情绪的讨论。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善济中医

旨在传承、传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中的中医,旨在能让更多的人全面了解中医,让中医为大家服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