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一个德国飞行员拍下了你从没见过的中国
1926年,21岁的德国小伙卡斯特尔取得飞行员证,后于1930年成为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一名飞行员。1933年,他被派往中国参与中国航空建设,利用工作之便,这个中国迷拍下了大量珍贵照片。1936年8月,卡斯特尔返回德国,后来将这些照片集结出版了《中国飞行》。
2015年6月11日,中国驻德国大使馆举办了一场名为“飞越中国”的航拍图片展。它们中的大部分由德国汉莎公司飞行员武尔夫-迪特·格拉夫·卡斯特尔-吕登豪森在中国工作期间(1933年-1936年)拍摄。这些图片如实地记录了80年前中国独特的自然景观、地貌特征、民族文化及历史古迹。卡斯特尔后将它们结集成书,名为《中国飞行》。图为1999年再版的《中国飞行》封面。
卡斯特尔于1905年出生于柏林,成长于原普鲁士尼施礼茨湖畔的一个贵族家庭。他很早就开始对中国的一切满怀兴趣。中学时,他读过很多有关科考的著作,其中瑞典探险家斯文·赫丁在中国帕米尔高原和西藏高原的探险故事尤其让他着迷。前往遥远的东方,成了他从少年期就拥有的梦想。1926年,21岁的卡斯特尔取得了飞行员证书。1930年,他正式成为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一名飞行员。1933年,卡斯特尔被派往中国。图为年轻的飞行员卡斯特尔。图片来源:Leica Fotografie International
在中国,卡斯特尔的任务是参与中国航线的技术开发以及航空交通网的建设,在中国这个有庞大国土的国家里,为那些尚无常规交通联系的城市和地区开辟空中交通网络。他工作的单位名为“欧亚航空邮政公司”,创办于1930年2月,由汉莎公司和当时的中国交通部合作成立。1931年5月,公司开始运营上海-南京-北京-中国东北地区的邮政业务。图为卡斯特尔。图片来源:Leica
卡斯特尔来到中国时,欧亚公司的第二条远距离航线已经投入运营。这条航线从上海经南京飞往洛阳,然后途经西安、兰州、哈密、乌鲁木齐,最终抵达位于中俄蒙边境的塔城。这也是卡斯特尔执行首次飞行任务的航线。当时在中国飞行非常具有挑战性。除了路途遥远、飞行时间长以外,飞行员本身对途经地区的地形地貌的了解微乎其微。那些有限的地图资料只标注了大山大河的位置,在飞行过程中只能作为参考。飞行员必须自行判断飞行路线,并独自解决所有突发事件。图为卡斯特尔拍摄的贺兰山脚下的西夏陵,拍摄高度50米。
这些照片里,可能有你的家乡。
北京颐和园
北京故宫太和殿
北京旧城墙
北京北部的机场
在卡斯特尔的初次飞行中,连绵不断的高山让他吃足了苦头,险情层出不穷,最后不得不因燃料告罄而迫降。“从那时起,我时刻保持谨慎,我懂得鲁莽必将一事无成。”这种小心谨慎,使他在此后多次的紧急迫降中保持清醒,幸免于难。图为他拍摄的阿拉善沙漠傍晚景色。
甘肃黄土梯田
广西喀斯特地貌
广州以北的一处村庄
广州珠江
河南郾城
河南洛河
河南潼关以南地区
西安
机翼掠过昆仑山脉
贺兰山下的西夏陵
卡斯特尔手中的相机与驾驶的飞机形成了完美的组合。他的航拍照片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对当时地形地貌等自然景观的记录。这部分图片大多是在1000米至2500米的高空采用中长焦镜头拍摄。画面展现的多为绵延的山脉、无边的沙漠、小小的村落、整齐的驼队、成群的等自然景观。由于多数照片没有把地平线摄入镜头作为参照物,画面中的线条向四周无限远地延伸开去,画面的线条较为抽象,拍摄者的主观印象比较强烈。空中俯瞰彻底改变了人们对整个空间认知的视角,地面上的一切是如此渺小,而天空则变得触手可及。图为兰州以北约100公里处的甘肃黄土山区。
四川南部的稻田
长江-衡州-滨州公路以及滨州以北的村镇集市
河南窑洞
夏收后的安徽北部某村庄
天坛
郑州
如今的摄影器材比80年前先进了很多,但有些画面,却再也拍不到了。老时光从有到无,不过是隔了一个快门而已。
本文由视觉志原创出品
公号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如果觉得文章不错,请您也转发!
可能您的朋友正好需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