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牛子(历代本草汇言)
牵牛子
牵牛子(黑丑、白丑、二丑、喇叭花、姜姜籽,牵牛、朝颜花)
牵牛子为旋花科植物裂叶牵牛或圆叶牵牛的干燥成熟种子。表面灰黑者称黑丑,淡黄者称白丑,二者同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原植物生于平地以至海拔 2800 米的田边、路旁、宅旁或山谷内。牵牛适应性强,对土壤要 求不严。味苦、辛,性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功效泻水通便、清痰涤饮、杀虫攻积。临床用名有牵牛
子、炒牵牛子。
【本草汇言】
《名医别录》:味苦,寒,有毒。主下气,治脚满水肿,除风毒,利小便。
《药性论》:使,味甘,有小毒。能治痃癖气块,利大小便,除水气虚肿,落胎。
《食疗本草》:牵牛子
内容:多食稍冷,和山茱萸服之,去水病。〔证〕
《日华子本草》:味苦,辛,得青木香,干姜良。取腰痛,下冷脓,泻蛊毒药,并一切气壅滞。
《开宝本草》:味苦,寒,有毒。主五气,疗脚满水肿,除风毒,利小便。
《本草衍义》:牵牛子
内容:诸家之说纷纷不一,陶隐居尤甚。言花状如扁豆,殊不相当。花朵如鼓子花,但碧色,日出开,日西合。今注又谓其中子类乔麦,亦非也。盖直如木猴梨子,但黑色,可微炒,捣取其中粉一两,别以麸炒去皮尖者,桃仁末半两,以熟蜜和丸如梧桐子,温水服三二十丸,治大肠风秘壅热。苦涩,不可久服,亦行脾肾气故也。
《本草衍义补遗》:属火善走。有两种,黑者属水,白者属金。若非病形与证俱实者,勿用也,稍涉虚,以其驱逐之致虚,先哲深戒之,不胀满,不大便秘者勿用。
《本草蒙筌》:牵牛子
味苦,气寒。有毒。不拘州土,处处有之。仲春时,旋生苗作藤,蔓绕墙垣篱堑;待秋月,方开花(如鼓子花碧色,日出开,日西阖。)结实,白皮里外成球。叶发枝间,有三尖角;子藏球内,亦三廉棱。九月采收曝干,多有黑白两种。黑者属水力速,白者属金效迟。炒研煎汤,并取头末。除壅滞气急,及 癖蛊毒殊功;利大小便难,并脚满水肿极验。
(谟)按∶东垣云∶牵牛非《神农经》药,出《名医续注》,云∶味苦、寒。能除湿利小便,治下疰香港脚。据所说气味、主治俱误。丹药中用牵牛者,少则动大便,多则泻下如水,乃导气之药。试取尝之,味则辛辣,久嚼雄壮,渐渐不绝,非辛而何。《续注》谓味苦、寒,果安在哉?牵牛但能泻气中湿热,不能泻血中湿热。况湿纵下受,下焦主血,是血中之湿,宜用苦寒之味也。张仲景治七种湿证小便不利,无一药犯牵牛者,非不知牵牛能泻湿利小便也。为湿病之根在下焦,是血分中气病,而不可用辛辣气药,反泻上焦太阴之气故也。仲景尚不敢轻用,夫何世医,不分血气而一概用之乎?夫湿者,水之别称,有形者也。若肺先受湿,则宜用之。今则不问有湿无湿,但伤食,或欲动大便,或有热证,或作常服克化之药,罔不用之,岂不误哉!殊不知,牵牛比诸辛药泻气尤甚。张文懿公尝谓∶牵牛不可耽嗜,脱人元气。吾初疑药有何耽嗜,后每见人因酒食病痞者,多服神芎丸等药,皆犯牵牛。初服则快,药过复痞,仍前再服,随药而效,由是愈信耽嗜久服,暗伤元气而犹不知悔悟也。治当益脾健胃,使元气生发,自然腐熟水谷,此治无以加矣。经云∶辛泻气,肺气病者,无多食辛。况饮食劳倦,所伤在胃。胃气不行,心火乘之。胃受火邪,名曰热中。《脉经》云∶脾胃主血,其所生病,当于血中泻火润燥,破恶血,泻胃之湿热也。胃热上炎,肺受大邪,当用黄芩之苦寒以泻火,当归之辛温以泻血结,桃仁之辛甘油腻以破恶血,兼除燥润大便。然犹不可专用,须于黄耆、人参、甘草,诸甘温、甘寒、补元气、泻阴火正药内,兼而用之。何则?上焦元气已自虚弱,津液不足,口燥舌干,若反用牵牛,气味俱阳大辛之药,重泻其已虚之元气,复耗其津液,利其小便以致阴火愈甚,故重则死,轻则夭,诚可悯也。牵牛,感南方热火之化所生者也。血热而泻气,差误甚矣!若病湿胜,气不得施化,致大小便不通,则宜用之耳,湿去则气得周流。所谓五脏有邪,更相平也。经云∶一脏不平,以所胜平之。火能平金而泻肺者,即此也。近世钱氏泻黄散中,独用防风过于他药一二倍者,以防风辛温,能于土中泻金之子,不使助母也。经云∶从前来者为实邪。谓子能令母实,故以所胜平之也。《晦庵语录》中有∶秋食姜,则夭人天年。经止言辛泻气,而《晦庵》云然,戒之深也。何则?秋分食姜,令人泻气,故禁之。夏月食姜不禁者,热气生旺之时,宜以汗散。姜能发汗,以越其热也。姜尚如此,况牵牛乎!可见味辛之物,皆有宜禁之时,亦犹牵牛,不可一概用之也。
《本草纲目》:牵牛(黑丑)自宋以后,北人常用取快。及刘守真,张子和出,又倡为通下之药。李明之目击其事,故著此说极力辟之。然东汉时此药未入本草,故仲景不知。假使知之,必有用法,不应捐弃。况仲景 未用之药亦多矣。执此而论,盖矫枉过至矣。
牵牛治水气在脾,喘满肿胀,下焦郁遏,腰背胀肿,及大肠风秘气秘,卓有殊功。但病在血分;乃脾胃虚弱而痞满者,则不可取快一时,及常服暗伤元气也。一宗室夫人,年几六十。平生苦肠结病,旬日一行,甚于 生产。服养血润燥药则泥膈不快,服消黄,通利药则若罔知,如此三十余年矣。时珍诊其人体肥膏粱,而多忧郁,日吐酸痰碗许乃宽,又多火病。此乃三焦之气壅滞,有升无降,津液皆优为痰饮,不能下滋肠腑,非血燥比也。润剂留滞,消黄徒入血分,不能通气,俱为痰阻,故无效也。乃用牵牛末、皂荚膏丸与服,即便通利。自是但觉肠结一服就顺,亦不妨食,且复精爽。盖牵牛能走气分,通三焦。气顺则痰逐饮消,上下通快矣。外甥柳乔,素多酒色。病下极胀痛,二便不通,不能坐卧,立哭呻吟者七昼夜。医用通利药不效。遗人叩予。予思此乃湿热之邪在精道,壅胀隧路,病在二阴之间,故前阻小便,后阻大便,病不在大肠、膀胱也。乃用楝实、茴香、穿山甲诸药,入牵牛加倍,水煎服。一服而减,三服而平。牵牛能达右肾命门,益精隧。人所不知,惟东垣李明之知之。故明之治下焦阳虚天真丹,用牵牛以盐水炒黑,入佐沉香、杜仲、破故子氏、治脾湿太过,通身浮肿,喘不得卧,腹如鼓,海金沙散,亦以牵牛为君。则东垣未尽弃牵牛不用,但贵施之得道耳。
逐痰消饮,通大肠气秘风秘,杀虫,达命门。
《本草经疏》:牵牛子《本经》不载,乃《名医续注本草》谓为苦寒有毒。不垣以为感南方热火之化所生, 应是辛热有毒之药。其主下气者,乃损削真气之谓。疗脚满水肿,除风毒,利小便,皆相似语,况前病多属脾胃气虚,此是泻药,今反用之,为害滋大。
简误:牵牛子,辛热有毒之药。性又迅急,其所主治多是脾胃与肺家湿热之病,理应属虚,何资泻药。况诸证应用药物,寻检《本经》所载,良药不乏,何至舍其万全,而就不可必不可保之毒物哉?宜东垣之谆复其辞,以戒后人之勿轻用也。
《雷公炮制药性解》:牵牛子
内容:味苦辛,性寒有毒,入大小肠二经。主下气通二便,祛壅滞气急,退水肿,消风毒,治腰膝痛,坠胎孕。酒蒸,去皮用。
按∶牵牛子专主水气,故入大小肠经。丹溪曰∶属火善走,有两种,黑者兼水,白者兼金,病形与证俱衬者用之,然驱逐致虚,不胀满不大便秘者,勿用,仲景治七种湿证及小便不利,俱不用之,何也?盖受湿之根在下焦,是血分中气病,皆因上焦虚弱,不能气化所致,若雷公云∶草金零牵牛子是也,凡使其药,秋末即有实,冬收之,凡用晒干,却入水中淘,浮者去之,取沉者晒干,用酒蒸,从巳至未,晒干,临用舂去黑皮用。
《本草乘雅半偈》:牵牛子(别录)
【气味】苦寒,有毒。
【主治】主下气,疗脚满水肿,除风毒,利小便。
【核】曰∶处处有之。黑白两种,黑多野生,白多种莳。二月生苗引蔓,缠绕篱落,高二三丈。黑蔓有白毛,断之出白汁;叶作三棱,如枫树叶;花不成瓣,微红带碧,如旋复、鼓子花状,日出则开,日西则萎;实有蒂裹,生青枯白;核与棠 子核一样,但色深黑耳。白蔓无毛,有柔刺,微红色,断之出浓汁;叶圆无棱,有斜尖,如薯蓣、何首乌叶,花小于黑,浅碧带红,开萎亦同;实蒂长寸许,生青枯白,核大色白耳。其实嫩时,蜜煎为果,呼作天茄,谓其蒂如茄也。多食损人脾,泄人气。修事∶晒干,淘去枯浮者;再晒干,酒润蒸之,从巳至未,缓火焙燥,舂去皮用。
缪仲淳先生云∶黑白牵牛子,自宋以后,北人尝以取快。李明之着有传,极力辟除。若果水气射肺,致喘满大腹,及大肠风秘,下焦郁遏者,卓有殊功。倘属血分,或脾胃薄弱,虽有痞积,切勿取快一时也。
【 】曰∶牵牛子,星名也。何鼓谓之牵牛。何鼓,儋荷也。故楚人呼牵牛曰儋鼓。又星纪斗牵牛也。牵牛斗者,日月五星之所终始,故曰星纪。牵牛子者,十二子丑为牛,牛隐语也。盖天开子,地辟丑,黑白气分为两,人生寅而三才具。然则牵牛子者,以开以辟,以生之为功用也。故祭星曰布,布者,取其象之布散也。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形气乃绝。是以气上则升不布,气下则布不升。牵牛子儋荷布散以为功,故可待越升以为眚。第性偏陨堕,但可施于形气之阳有余。不可加诸藏神之阴不足,为(花萼日出开,日西萎,即日散为星之为象。昼呼夜吸之为用,四维相代,形气乃绝。为水为肿者,此以风毒为因,水亦风水为水矣。仍使之升而布,布而升,互为制节,无偏废矣。)
《本草易读》:牵牛子
研取头末用。得青木香、干姜良。或半生半炒。黑丑、白丑。
苦,寒,有小毒。专消水肿,最利二便。解一切气壅,逐诸般痰饮。消肿满而攻癖,落胎孕处处有之。蔓生,叶似扁豆而三尖,有黑白二种。
一切积气,宿食不化,头末四两,取莱菔剜孔,入药蒸熟,加白蔻末一钱,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验方第一。)
大便不通,半生半熟为末,姜汤下。(第二。)
水肿猝胀,黑白各头末二钱,白面合饼烧食。因虚者不用。(第三。)
水肿尿涩,取头末,每五分,同上。(第四。)
小儿肿,头末丸服。二便不通者。(第五。)
面上雀斑,为末,鸡子白合敷,旦洗去。(第六。)
小儿夜啼,为末敷脐。(第七。)
小便血淋,为末,姜水下二钱。(第八。)
不拘气水腹鼓。同上第三。因虚者不用。(第九。)
夺命散 黑、白(各炒末) 大黄 槟榔(等分)
每蜜水下五分。治小儿马脾风、急惊,肺胀喘满,胸高气急,胁缩鼻胀,闷乱咳嗽,烦渴痰一。)
舟车丸 黑丑(四两) 生军(二两) 甘遂(一两 面包煨用) 橘红(一两)
大戟(一两,面
花(一两) 青皮(一两) 木香(五钱) 槟榔(一钱) 轻粉(一钱)
丸豆大,每三钱,以大便利三次为度,不知加之,诸水肿形脉俱实者。(第二。)
《本经逢原》:牵牛,专一行水,峻下之剂。白者属金利肺,治上焦痰饮,除壅滞气逆,通大肠风秘,除气分湿热;黑者属水泻肾,而兼泻脾胃之湿,消肿满脚气,利大小便秘。但病在血分,或病人稍弱而痞满者,不可用。东垣云:牵牛非神农药也。《名医续注》云:味寒能除湿气,利小便,治下注脚气。此说气味主治俱误。凡用牵牛,少则动大便,多则泄下如水,乃泻气之药。其味辛辣,久嚼猛烈雄壮,所谓苦寒安在哉?夫湿者,水之别称,有形者也。若受湿气,不得施化,致大小便不通,宜暂用之。况牵牛只能泄气中之湿热。不能除血中之湿热,每见酒食过伤病痞者,多服牵牛散,取快一时,药过仍痞,以致久服脱人元气,犹不知悔也。东垣治下焦虚肿,天真丹用牵牛,以盐水炒黑,佐沉香、杜仲、补骨脂、官桂诸药,深得补泻兼施之妙用,方见《医学发明》。
《得配本草》:牵牛子即黑白丑,得干姜、青木香良。
辛,热,有毒。入手太阴经气分,兼能下达命门。治气分之水胀,利大肠之风秘。走经络,消结痰,破血下胎。得皂角,治痰壅肠结。得川楝子,治湿热便秘。(精隧阻塞,则二便秘,加穿山甲、茴香更有力。)淘去浮者,酒拌蒸熟,晒干碾去皮麸,取头末用。亦有半生、半熟用者。辛热雄烈,泄人元气。病在血分,脾胃虚弱而痞满者,禁用。
《本草求真》:[批]入肺泻气分湿热。
牵牛专入肺、兼入大、小肠。有白有黑,白者其性入肺,专于上焦气分除其湿热。故气逆壅滞,及大肠风 秘者,得此以治。黑者其性兼入右肾,能于下焦通其遏郁。故肿满脚气,及大小便秘,俱得以治。但下焦血分 湿热,湿自下受,宜用苦寒以折。牵牛气味辛辣,久嚼雄烈,服之最能泄肺。若以下焦血病而于气分有损之药 以为投治,是以血病泻气,不使气血俱损乎。杲曰:牵牛少则动大便,多则泄下如水,乃泻气之味,其味辛辣, 久嚼猛烈雄壮,所谓苦寒安在哉。故肿受湿气不得施化,致大小便不通,斯宜用之。若湿从下受,下焦主血, 血中之湿,宜苦寒之味,反以辛药泄之,伤人元气。惟是水气在肺,喘满肿胀等症,暂用以为开泄,俾气自上达下,而使二便顿开,以快一时,时珍曰:一宗室夫人,年几六十,平生苦肠结病,旬日一行,甚于生产,服养血润剂,则泥膈不快,服硝黄通利药,则若罔知,如此三十余年矣。时珍诊其人体肥膏粱而多忧郁,日吐酸痰盈盆许乃宽,又多火病,此乃三焦之气壅滞,有升无降,津液皆化为痰饮,不能下滋肠腑,非血燥比也。润剂留滞,硝黄徒入血分,不能通气,俱为痰阻,故无效也。乃用牵牛末、皂荚膏丸与服,即便通利,自是但沉肠结,一服就顺,亦不妨食,且复精爽也。若果下焦虚肿,虚字宜审。还当佐以沉香、补骨脂等味,以为调补, 俾补泻兼施,而无偏颇损泄之害矣。时珍曰:外甥柳乔,素多酒色,病下极胀痛,二便不通,不能坐卧、立哭呻吟者七昼夜,医用通利药不效。遣人叩予,予思此乃湿热之邪在精道,壅胀隧路,病在二阴之间,故前阻小便,后阻大便,病不在大肠膀胱也。乃用楝实、茴香、穿山甲诸药,入牵牛加倍,水煎服,一服而减,三服而平。
《神农本草经读》:牵牛子
内容:气味苦、寒,有毒。主下气,疗脚满水胀,除风毒,利小便。(《别录》)陈修园曰∶大毒大破之药,不堪以疗内病。惟杨梅疮,或毒发周身,或结于一处,甚则阴器剥,鼻柱坏,囟溃不合,其病多从阴器而入,亦必使之从阴器而出也。法用牵牛研取头末,以土茯苓自然汁泛丸,又以烧 散为衣。每服一钱,生槐蕊四钱,以土茯苓汤送下,一日三服。服半月效。
《本草分经》:辛热属火,而善走入肺,泻气分湿热,达右肾命门,走精隧,通下焦郁遏及大肠风秘、气秘, 利大小便,逐水消痰,杀虫,治肿满,有黑白二种,黑者力速,名黑丑。
《本草择要纲目》:牵牛子
内容:(一名草金羚。此药始出田野人牵牛谢药。故以名之。近人隐其名为黑丑。白者为白丑。盖以丑属牛也。)
【气味】 苦寒有毒。
【主治】 下气疗脚满水肿。除风毒。利小便。治 癖气块。利大小便。除虚肿。落胎。治腰痛下冷脓泻蛊毒药。并一切气壅滞。和山茱萸服去水病。除气分湿热三焦壅结。逐痰消饮。通大肠气秘风秘。杀虫。达命门。牵牛乃感南方热火之化以生。若病湿极盛。湿气不得施化。致大小便不通。则宜用之。令湿去而气得周流可也。今人不问有湿无湿及湿之极与否。但遇伤食或有热症。即用牵牛克伐之药。暗蚀人之元气而不知耶。嗟夫。
《玉湫药解》:味甘,气寒,入足阳明胃、手阳明大肠、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膀胱经。逐痰泻水,破聚决壅.牵牛子下停痰积水、宿谷坚瘕,杀虫泻蛊,除肿消胀,溺癃便结,风刺雀斑之症皆医。功力甚猛,虚者勿服。
去皮,研末用。
【来源产地】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
作藤生,花状如扁豆,黄色。子作小房,实黑色,形如球子核。比来服之,以治脚满气急,得小便利,无不瘥。此药始出田野人牵牛易药,故以名之。又有一种草,叶上有三白点,世因以名三白草,其根以治脚下气,亦甚有验。
《中药大辞典》
为旋花科植物牵牛或毛牵牛等的种子。7~10月间果实成熟时,将藤割下,打出种子,除去果壳杂质,晒干。
牵牛:生于山野、田野,或墙脚下、路旁,也有栽培。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毛牵牛:多生子路旁、田间、墙脚下,或灌丛中。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炮制】
《雷公炮炙论》
雷公云:草金零,牵牛子是也。凡使其药,秋末即有实,冬收之。
凡用,晒干,却,入水中淘,浮者去之,取沉者晒干,拌酒蒸,从巳至未,晒干。临用,舂去黑皮用。
《中药大辞典》
炒牵牛子:将净牵牛子置锅内加热,炒至微鼓起,取出放凉。
【现代药理研究】
1.牵牛子有泻下作用,其有效成分是牵牛子苷,它在肠内能分解出牵牛子酚,可刺激肠道,增加蠕动而致泻。
2.牵牛子有利尿作用。牵牛子苷能加速葡萄糖在肾脏的排出,故具有一定的利尿作用。但大剂量服用可刺 激肾脏,使肾脏充血,产生血尿。
3.牵牛子对蛔虫和绦虫有一定的驱杀作用。
4.牵牛子对家兔离体肠管及子宫有兴奋作用。
5.牵牛子还有激活腺苷酸环化酶的作用。
(整理编辑、媒体/全思捷)
(校对/小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