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虚主要是肾阳不足
咱们之前讲过所谓的阳虚,其实就是阳气少了。而体内的阳气为什么会变少?阳气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肾阳不足是主因
决定体内阳气存在的第一个要素就是肾。
肾是阳气的发源地和储存阳气的大本营,是健康长寿的根基。肾阳决定人体火种的质量和火源的数量,所以肾为先天之本。
人一生中的能量多少在出生的那一刻就决定了,如果你能节省着用,寿命就长;如果恣意挥霍,寿命就短。大多数阳虚的人,都是由于肾阳不足造成的。
中医称小儿为“纯阳之体”,之所以这样叫,就是因为小儿先天肾精足,火种还很少被开发利用,火力足,代谢旺盛,正是处于生长、发育的状态,所以活泼好动。
而老人多易阳虚,就是因为肾气衰了,肾精已经快消耗殆尽,火力不足了,所以喜静恶动。
只有保住肾,保住人的根,让肾精消耗的速度变慢,火才能烧得长久而旺盛,人才会阳气充足,才能充满活力。
脾阳不足,阳气失运
脾为后天之本,因为人体能量是不断被消耗的,需要不断补充,先天不足后天补。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肾气再足的人,不吃饭也会没有能量,也会饿得受不了。补充能量靠脾胃,一吃完饭人就会有劲。
因此一般能吃的人,力气大,精神足,像日本相扑运动员的食量大得惊人,力气也大得惊人。 阳虚的人大部分都脾胃不好,不是胃气虚、食欲差,就是脾气虚,能吃不能运,吃进的食物不能转化成能量,而都囤积成了脂肪;要么脾胃虚,既不能吃,又不能运。
补充阳气就要健脾和胃,胃气以降为顺,吃进的食物能下行,浊气、浊水等代谢废物能排出体外都要靠胃气;脾气能升,能将饮食化生的精微物质输送到全身,即升清降浊。脾胃和谐,就会改善阳虚症状。
阳虚以内寒为主,就是身体内部寒凉。一般来说,内寒往往会引起外寒,即体表的温度比正常人低,这就是所谓的“阳虚生外寒”。这种情况最适合用艾灸给身体补充热量;其次是按摩,通过摩擦、按揉皮肤产生热量。
手脚冰凉,按摩阳池穴
血脉不通,四肢得不到阳气的温煦,自然就手脚冰凉。那么怎样才能改变呢?有一个快速补阳气的方法,就是按摩阳池穴。
阳池穴位于人体的手腕部位,在腕背横纹中,指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阳,天部阳气也;池,屯物之器也。阳池穴的名称也说明了该穴的功能,意指三焦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阳热之气。
阳池穴,是三焦经的原穴。原穴是该经脏腑之气输注于体表的地方,对三焦经而言,原穴可激发五脏六腑之气。因此,刺激阳池穴,有激发脏腑之气的作用。同时,阳池穴皮下有手背静脉网、第四掌背动脉,布有尺神经手背支及前臂背侧皮神经末支。说明刺激阳池穴能改善血液循环,进而可以将阳气通达四肢,所以能迅速缓解手脚冰凉的症状。
阳池穴在腕后区,腕背远端横纹上,指伸肌腱 按摩不要太用力,时间可稍长 按摩阳池穴时,因其下血管、神经集中,所以力量不宜过大,时间可稍长。可以用右手四指握住左手拇指,然后以右手拇指按压左手腕处的阳池穴。这种方式,操作简便,不易劳累,随时随地都可进行。
当然,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用艾条灸阳池穴,以热力配合药力,则疗效更佳。
怕冷,艾灸肾俞穴
人体阳气充足,才能温煦身体,才能与外界的寒气对抗,人才不会觉得冷。经常怕冷的人,一定是体内阳虚,所以需要补阳。
补阳比较好的办法,就是用艾条灸。艾灸是身体的“温补剂”,为什么这么说呢?艾灸所使用的艾条是用艾草加工成的一种类似香烟的圆柱形物品,只是体积更大。它的原材料是艾,中医认为,艾具有纯阳之性,能通十二经络、调阴阳、理气血。
艾灸的主要目的就是取艾的气,点燃艾条,对准穴位灸,或点燃艾炷的一端,把未点燃的另一端放于穴位。艾条燃烧后,我们看得到的烟尘是向上走的,看不到的“温热之气”却能向下进入穴位,并通过穴位这个窗口进入经络,再通过经络这个通道到达体内。
因此,当体内的阳气不足、温度不够时,首选艾灸,尤其适合虚证、寒证。 怕冷之人,可灸肾俞穴、命门穴 一般来说,怕冷之人温灸应常灸肾俞穴、命门穴,这两穴温补肾阳的效果很好。
肾阳是一身之阳,能温煦全身,肾阳足,一身阳气也会慢慢充足起来。长此以往,人就会慢慢地不再怕冷了。
温灸方法补阳,冬天是最好的季节,因为冬天主收藏,人的阳气聚内不发散,利于生长。怕冷的人用艾条温灸肾俞穴,每次3~5分钟,每月1次即可,连灸5天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