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与中医的关系

继续讲外经微言,今天讲第六篇:救母篇,这一篇主要讲的是女性妇科健康问题。
来看正文:容成问于岐伯曰:天癸之水,男女皆有之,何以妇人经水谓之天癸乎?这里就把女性的月经称为天癸。
实际上对于天癸的论述很多,有很多含义,但天癸这个概念在临床上意义并不大,这里咱们再简单了解一下。
《类经》提到:“天癸者,言天一之阴气耳,其在人身,是为元阴,亦曰元气”。《内经选读》提到:“天癸是一种与肾气有密切关系,促成生殖机能成熟的物质”《内经新识》:“天癸是阴精,由肾气促使而生,也可说生殖机能”。
那么这么来看,天癸与肾气是有密切关系的。〈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二七而天癸至,丈夫二八肾气盛,天癸至,五八肾气衰,八八天癸竭。”可见天癸是随着肾气的旺盛而充盈,随着肾气的逐渐衰退而消失的。
“天癸至”,则表示肾气的旺盛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天癸竭”则表示肾气已经衰退到一定程度。因此,生育能力是天癸存在时所必然具有的一种能力,有天癸存在,就有生育能力,但是不能说生育能力就是天癸,这就像不能把精液说成是肾气一样。人体在天癸存在的这一段时期中,体力和智力都是其它时期所不能及的,而生育能力仅是天癸存在的一种具体表现。
通过这个解释来看,天癸实际上指的就是体内的多种性激素,但在外经中,这里天癸专门指的是女性月经。
还有一种解释,这个天癸根本就是后世抄写错误,天癸这个词最早出自内经的《上古天真论》。“上古”两字显然是从“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一段中抽出来的,那么“天真”两字是怎么来的,整篇《上古天真论》中并无“天真”两个字,就有理由怀疑,天癸实际上是天真的误写,自从天真误以为天癸之后,后人只知道有天癸并不知道有天真,后世注解的医家都遵循经典,一直按天癸做解释,也一直曲解到今天。
实际个人认为,天癸到底指的是什么,并不重要,大家了解即可。
继续往下看:岐伯曰:天癸水,壬癸之水也。壬水属阳,癸水属阴,二水者先天之水也。男为阳,女为阴,故妇人经水以天癸名之。其实壬癸未尝不合也。这句话说,天癸也可以称为壬癸。这里就牵扯到天干地支,现在中医上也有很多干支的概念,这里咱们多讲一下。
天干和地支,它是古人长期观察日月星辰和岁时季节的变化规律而发明的一种特殊的计时方法,一开始是计时用的。古人把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互轮转配合,排衍出六十个干支,称为六十甲子,也就是六十年一甲子。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以十二地支来代表。
干支产生后,同样也应用到中医上。在内经中便首先用来说明人体许多复杂的生理病理现象,创立了相应的中医基础理论和诊断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天地人三者合一”,人生天地之间,必受天地之制。随着天地日月阴阳的变化,人体的生理功能以及气血经络的循环也随着变化。尤其在二十四小时内,变化是非常明显的,这一点大家也都深有感触。根据不同的时间,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服药方法,这就是中医常说的“因时制宜”。
中医认为人的生理病理变化,单纯用阴阳五行是解释不透彻的,这才引入干支来进一步说明其变化。比如:五行,木、火、土、金、水,配以天干则甲乙属木、丙丁属火、戊己属土、庚辛属金,壬癸属水。这也是为什么又把天癸称为壬癸的原因,其实是按干支来的。
五行配以地支,则寅卯属木、巳午属火,辰戌丑未属土,申酉属金,亥子属水。
古人还把干支中的十二地支运用于十二经络气血的流注循行,其顺序为:寅时起于肺,卯时到大肠,辰时到胃,巳时到脾,午时到心,未时到小肠,申时到膀胱,酉时到肾,戌时到心包络,亥时到三焦,子时到胆,丑时到肝,寅时又起于肺,如此反复循环。古人因此创立了子午流注、灵龟八法等针灸治病的特殊方法。
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好转也离不开干支。比如:五更泻常在卯时发作,哮喘常在寅时加重,《伤寒论》的六经病欲解,都有一定的时间。
另外,中医治病首先是辨阴阳。阴阳的消长进退在一日之内是有明显区别的。从子时至午时为阳渐长,阴渐消,属阳。从午时至亥时为阴渐长,阳渐消,属阴。病情的寒热虚实,与阴阳的消长进退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诊断治疗疾病也应当结合干支。
实际上,中医的干支概念,跟现在讲的生物钟是类似的,是人体生理活动的内在节律,它是非常科学的一个说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