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遇师传口诀,只教凝神入炁穴

温馨提示

《还丹复命篇》中说:“昔日遇师传口诀,只教凝神入炁穴””凝神入穴是产生先天一和未经提炼的真阳功夫。先天一是“药物”之母,金丹之祖,所以凝神入穴是内丹术的下手功法。要知凝神入穴,必须知道什么叫为穴及其在人身的位置。

炁穴不能叫气穴,虽然现代字典注明与“气”相通,但在古内丹术著作中两者是有区别的。《胎息经》认为“伏不服气,服气需伏,服气不长生,长生需伏”。气指大气,即呼吸之气。是什么,古今没有明确的说法。我们认为的实质就是人体细胞中ATP释放的能量流,所以杰穴就是首先产生能量约场所。用穴是人身三关九窍的纲,《周易·伏差六十四卦图方图》中,圆图代表天,其圆心就是天心,方图代表地,其”恒”、“巽”、“益”、“震”四卦的中心,就是地心,圆图方图重叠,天心地心相合,就是天地之心。《道德经》谓“玄叱之门,是为天地根’”。《金丹四百字》说:”药物生玄窍,火候发阳炉,龙虎交会时,宝鼎产玄珠,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届穴,内有坎离精。”又说:'“能知此之一窍,则冬至在此,药物在此,火候亦在此类,沐浴亦在此矣。此窍乃神炁之根,虚无之谷。天地之心,玄朼之门玄窍都是指炁穴由此可见炁穴在内丹术中的重要性了。

气穴位于何处,是内丹术的重点难点之一。《周易参周契》谓“真人藏深渊,浮游守规中”,真人指先天一气,规中即气穴。“玄朼之门世罕知,休将口鼻妄施为,饶君吐纳经千载,挣得金乌----兔儿”(见《悟真篇》),《金丹四百句》认为“要知身中一窍,名曰玄比,此窍者,非心非肾,非口非鼻也,非谷道也,非膀胱也,非丹田也,非泥丸也。即在人身求之,不可求於他也。”

由于内丹术的经典著作没有指出气穴在人体的具体部位,所以后世丹家众说纷纷。有人根据广成子对黄帝说的“慎女内,闭女外,”我为女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大明即双目,认为双目之间的明堂穴即气穴,有人认为:玄朼之宫,即中宫也,中藏真一之气,生真精也,中宫即膻中穴,也有认为下丹田穴即气穴,甚至还有人主张”人身寸寸皆经穴,此体无处不丹田。“

寻找气穴,我们是走过弯路,开始认为明堂穴使气穴,凝神入明堂穴,不久明堂穴出现热感,颇觉高兴,遂将热感引入腹部,然很难得到先天一气的暖流之象。再度《悟真篇》“要知产药川源处,只在西南思本乡”,西南是人身的腹部,结合 “药物生玄窍,”张紫阳先师明确地指出气穴在人身的腹部。《难经》谓:脐下肾间气动者,丹田也,丹田者,人之根本也。《冯氏绵书》说:“身中一窍,名曰玄比。乃金丹返还之根,神仙凝结圣胎之地也。”

其位置:“正在乾之下,坤之上,震之西,兑之东,坎离交媾之乡,一身正中,不依神而立,惟体道而生,似有似无,若存若亡,在允执厥中而已”。乾之下,坤之上,震之西,兑之东,一身正中即腹部脐位,所以改为凝神入脐。一段时间后,感到脐后肾前有气旋动,并得暖气之信。这样觉得 《大成捷要》所言“气穴即命门,正在脊椎第七节,脐后肾前,前七分,后三分,两肾中间,左肾属水,右肾属火,其中空悬一穴,上通泥丸,下贯涌泉,为先天大道之祖,遂日生气之根,产铅之地,而千变万化之道,神妙莫测之机,尽从此出,”确实练功实践的总结。正是“其穴无形无影,气发则成窍,机息则渺茫”(见《金仙证论》)。

现代人体科学指出:人体产热的部位包括骨骼肌和内脏。安静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内脏;运动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骨骼肌。腹部是内脏较集中的地方,内有肠,胃,脾,肝,胰,肾,膀胱,性腺等,若能依法而炼,内脏细胞中的ATP释放能量,由微到著,气动而聚之际,就是气动显露之时。气穴在腹部也就不难理解了。

凝神入气的方法,实时调心的过程。“道自虚无生一气”(见《悟真篇》),道家的“虚无”就是释家的“空”所谓“凝神者,收已清之心,而入其內也。心未清时眼勿乱闭,先要自劝自勉,劝得回来,清凉恬淡,始行收入气穴,乃曰凝神。”(见《道言浅近》)。虚无是凝神的基础,入气穴是它必然的趋势。凝神入气穴需要风火动力,正如《入药镜》谓“起巽风,晕坤火”,所以又与调息有密切关系。王重阳说:“初筑基之时,先将上窍之神,沉潜在下窍气穴之中。心息相依,使真意常觉。一呼一吸,往来造化炉中。久久纯熟,自然火从脐下发,虎向水中生,不归中而自皈中。初守脐下一窍,回光返照原是一团黑球,如月之阴魄,纯阴之地。阴月被此离火凝照,巽风吹嘘,自然黑中生白,水中火发,温暖之气,旋绕气穴,而为真阳初动,无中生有。:纯阴之下,须用风火锻炼,方得阳气发生。

又说:当行神往下田之功,将虚无之神,轻轻送入真人呼吸之处,蛰藏于坤炉之中,主静之极,沉之又沉,不无不有,先存后亡,直将身心沉静到无可之乡,此时,一点真意,虚灵性光,潜藏于深渊九泉之下,伏而不动,化为无有,如龟藏蛇蛰,神气相抱,永镇下田,谓之已土一到,即入杳冥 者此也。后天息住,先天气接,玄关窍开,而真种产矣。真种即先天一气。吕洞宾说:我悟长生理,太阳伏太阴;

许旌阳说:与君说破我家风,太阳移至明月中,白玉蟾说:内炼之道,至简至易,惟欲降心火入于丹田耳。盖丹田乃坎宫属水,心乃离宫属火。火入水内则水火交,而真阳产矣。这里的真阳就指先天一气。上述所言丹田者,也不是现代一般所说的丹田穴。古人谓:丹田二字,本出道经,名曰丹田者,谓出生金丹,造化之田也。可见丹田即是气穴。

凝神入气穴的具体作法。根据《周易。伏羲六十四卦圆方图》“阳生于子中,极于午中;阴生于午中,极于子中”每日与子午两实行功2次,子时行功叫晋阳火,午时行功叫运阴符,即左慈说的“子午顾关元”,也叫“乾屯暮蒙”。行功时,少食宽衣,正身盘坐于静室,据“太极手印”,放在腹下大腿之上,舌抵上颚。这样坐好后,全身放松,排除杂念,扣臼齿和门齿各36次,“赤龙(舌头)搅海”

和转睛左右各24次,唾液满口分3次吞咽,以意送入气穴。然后进入物我皆亡,杳杳冥冥的清心气功态,自然放下眼帘,慢慢闭上眼睛,将视线收回脐部(妇女将视线收回两乳头),并用一点意念,存想脐部(妇女存想乳头),这就是“凝神入气穴”。在外感不入,内念不生,虚极静笃的情况下,呼吸自然而然。以鼻吸气,舌抵上颚,用意较轻,意想真气自尾闾沿督脉而上泥丸,由口腔呼气,舌自然放下,用意较轻,意想真气沿任脉而下降气穴,要求做到呼吸之气缓慢,细长,均匀,以意将气吸入气穴,并在腹部形成起伏运动,这就是伍守阳说的:“用后天的呼吸,寻真人呼吸之处“。即现代所谓的”腹式呼吸“行动时间的长短,要用息数来计,”“周天息数微微数,玉漏寒声滴滴符”,一呼一吸叫一息。肖紫虚说:乾坤,橐籥,鼓有数。神气呼吸三者须相依同行,方不外游。但气行怕有太过和不及的毛病,所以必须依周天之限数,不用息数则是旁门左道之方术。

钟离权言“生成有数”,有数就是《周易》上所说的阳有九,阴用六之数。陈泥丸说:一阳复卦子时生,午后一阴生于始,三十六又二十四。”子时一阳似复卦,象征晋阳火用九,午后一阴似姤卦,象征运阴符用六,各四通为三十六和二十四。伍守阳说:子行三十六,积得阳爻一百八十数,午行二十四,舍得阴爻一百二师数。每日从子时到已时为六阳爻,卯时为沐浴,还有五阴爻,每阳爻三十六,合为一百八十,从午时到亥时为六阴爻,酉为沐浴,还有五阴爻,每阴爻为二十四,合为一百二十,也就是说,每天子时行功为180息,午时行功为120息。这样做的结果,“即得周天之妙用,积累动气,时来时炼,补完真气,则精窍不漏,便可谓之长生矣”(见《金仙证论》)。

为什么凝神入气穴,会玄关窍开,产先天一气呢?现代神经生理学认为:“神经中枢通过神经传导与全身各组织细胞联系。人体的线粒体(合成ATP的场所)常密集与肌肉细胞的肌纤维和神经细胞的周围。“凝神””使大部分脑神经细胞处于抑制状态,以促进部分兴奋神经细胞合成神经递质(一种信息物质)和产生脉冲生物电。“入气穴”使部分脑细胞处于兴奋状态,通过神经纤维与气穴的靶细胞产生联络,这样产生了两种功能:

1、神经细胞合成的神经递质,通过神经纤维与气穴的靶细胞中的受体结合,形成递质---受体复合体,以改善靶细胞的生理生化功能,延长靶细胞的寿命和防治病变;

2、神经细胞产生的脉冲生物电,引发密集于神经纤维的ATP加速释放能量,由于连锁反应,也引起靶细胞中的ATP加速释放能量,再由于热力学第二定律,高温物质总是想低温物体传递热能,靶细胞向周围细胞传递热能,当这种温度达到阈强度是又引起周围细胞加速释放能量。当气穴及其周围细胞释放的能量流;由微到著,气聚气穴,就是气穴显露,达到“铅鼎温温照幌帏”时就是产生先天一气之际。但这种微阳是不能釆练的,尤如《周易。乾卦初九爻辞》所言“潜龙勿用”。

以后就进入产生未经提炼的真阳功法,继续扩大放能细胞范围,增强能量流,就可以“震之,一阳乃出而受符”了。气穴细胞放能腹部内脏细胞的放能,加强了能量的代谢,根据“流水不腐,户枢不蠢,形气亦然”的道理,对改善腹部内脏细胞的生理生化功能、延长寿命和防治病变具有积极作用。

最后,我想做一些解释,丹道的炼法,的确是存在的,甚至很多文章当中已经揭露了其中修习的方法,那么为什么你还学不会呢?我个人认为学丹道的方法虽然重要,更为重要的是身体的基础,以及悟性、机缘等等。

如果遇到好的老师、好的方法、好的学习环境,丹道也是很容易入门的,也并非明镜高悬之学,最后愿诸君加油~

更多道家生精、固精、化精之法,请咨询邹老师:djqsg19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