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高考阅卷老师的争取,才让39分高考作文逆转为满分,最后阅卷组长给出了评判标准……
随着2020年高考阅卷工作的结束,《作文新天地》的编辑联合浙江省写作学会对浙江省2020年高考的考场作文进行了分析,并刊出一篇满分作文,由作文阅卷组长评判的这篇高考满分作文到底经历了怎样的逆袭?小岛老师看完《生活在树上》后,非常感慨,脑中浮现的是阅卷老师们的据理力争,力求在高考阅卷中的严谨和公平。陈建新老师是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大组组长,他在点评这篇作文的时候,和我一样的感受。看第一遍很怀疑,自己是语文老师吗?怎么好多词、句子看不懂?这真的是高三学生写的?
所以第一位阅卷老师给了39分,这个分数对于高考作文来说,也就是一个及格分。在文中引用的名人名言是否正确?还有待查证,整个文章生涩难懂,又像是堆砌在一起的作文背诵素材,是我的第一印象。但是看了其他两位老师的判评后,我非常惭愧,这确实是高三学生的作文,并且每一句话都紧扣主题,逻辑严谨,那些生僻字、生僻典故也代表这位考生有着极高的文学修养。所以作文阅卷组的另外两位老师给出了55分的高分,最后这篇39分的高考作文逆袭为满分作文。
这个阅卷过程看起来惊心动魄,21分的差距,很可能代表的就是一名高三学子不一样的人生了。而且阅卷老师们的严谨和反复的研判,也告诉我们,高考确实是最公平的考试,你不用担心老师理解不了你的文学才华,可是这样的标准,真的是在鼓励我们学生都来写生涩文吗?写出老师看不太懂的东西,就能得到满分作文的理念对于高考这么严肃的考试来说,过于冒险了。小岛老师想从阅卷组长给出的高分作文标准,谈一谈如何写出一篇高分作文。
1、作文的本质是什么
我们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的看图写话训练,在整个语文学习生涯中,都离不开写作练习。作文的本质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写作?其实就是通过写这个行为,使用好我们的语言,去正确表达的一个方法。文字的诞生,是我们为了记录,记录语言表达,记录生活,记录思想等。写作文其实是表达的一个工具,使用好这个工具,才能对我们的生活有所指导。离开学校后,我们虽然不用写作文了,但是要给老板发邮件,要给项目写总结,要写证明、写留言、写短信,都是和写分不开。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会用到生僻字,也不会引用生僻典故和人对话,那么考试作文写这些内容,也是我们俗称的“拽词”是非常冒险的,很大程度上也并不能得到高分。也许你想通过这个方式向阅卷老师展示你的文学造诣、写作功底,但是真的没有必要。虽然你可能就是一名文学造诣极高的学生,远超同侪,但在阅卷老师眼里,很可能就是辞不配位。
2、说人话,是我们在高考作文中赢得高分的前提
我在辅导小学生写作文的时候,其实会和学生们强调,多说人话。这个教育理念看起来比较“粗鲁”,但对于小学生作文来说,就是一个表达的准确性。在词汇量还没达到拽词的地步时,升入三四年级的小学生,开始了他们词汇大爆发的阶段,学习了新的成语、形容词也会堆砌在作文里,想得到老师的表扬。但这并不影响老师和同学的理解,所以我不会扣分,甚至鼓励学生这么做,只有自己去多试几次,才知道什么词该怎么用。
但是在高考作文中,是不能试的,是要一气呵成的。高考语文是第一场考试,也是最紧张和残酷的考试,你作文写不好,还影响后面的学科考试,在如此紧张的考试环境下,还有学生写出这样的满分作文,这很像是该生的故意试探。考生也许是一位特别沉迷于堆砌炫技的写作“高级感”中,他就要去找各种古籍和典论来支撑他的作答,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学习,还要使用准确,非常不容易,但这并不是赢得满分的关键,说人话才是。
3、不要试图考验阅卷老师的文学造诣
我们不能苛责一个高三学生拽文,尤其是他拽得如此准确和恰当,但是在高考中,不建议广大同学效仿,你想要去写类似的生涩文,就需要花时间去了解。这个写作技巧并不讨喜,你花掉的大量阅读时间、理解、丰富了你的知识体系,但这么写高考作文,绝对是一次冒险的刺激。不要试图考验阅卷老师的文学造诣,从三位老师的评分流程看,能去参加高考阅卷的语文老师,本身都是教学中的高手。
虽然这篇文章,阅卷组长给出了满分的标准,甚至探讨了作文阅卷的流程是严谨的,但是我并不赞同这个方式。这会鼓励广大学生都去学习生僻字,考察古籍,练写古文风格的作文靠出奇得彩。背诵大量的文言文词汇和典故,故意在作文里铺排。写作的意义不止于此,也希望广大考生慎用。关于两位阅卷老师争取,才让39分高考作文逆转为满分这件事,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