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杂记|每天都有新的问题
1.旭旭
今天的旭旭让我有点不知所措,希望写完这些文字,能找到新的突破口。
早上迟到了,妈妈说他不起床。
让他看当时几点,“9:15。”“第一节课什么时候上?”“今天上。”我调整自己的语言。“第一节课几点上。”我在他面前摇手机示意他说具体时间。手机屏幕上显示9:15,他说9:15。我告诉他9:00上。妈妈后来说他区分不了,不知道几点上课。“那就练,每天让他看,让他读,让他感知这个时间。”
迟到了15分钟,我就延长15分钟。
聊天儿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白马非马。
“旭旭,我猜你的袋子里是一本书,是吗?”
“不是一本书。”
“那是水吗?”
“不是水。”
“那是什么?”
“是《红歌大家唱》。”
“这不就是一本书嘛,这是书吗?”
“这不是书。”
“那这是什么?”
“《红歌大家唱》”
“《红歌大家唱》就是一本书。”我又拿出手头的书,和他说这是一本书,书名是什么。“这是一本书,书名是《红歌大家唱》。”我一边指着书一边说。
不是他的认知差,这就是他的认知特点。
为什么提到这一点?后面下课了之后,旭旭开始骂人。我和妈妈说今天的环境变化了,有可能让他不适应,所以骂人。妈妈说他的认知没有那么差,他应该知道。
我没有说他认知差,但这是他的认知特点,环境改变,没有做第四个活动,他会不适应,不舒服,即使对于我们来说那一点影响都没有,但对于他们来说却是很大的问题。
看着旭旭骂人,我没办法让他停止,于是我就说:“那你骂吧。”他就开始骂得更厉害了。后来我想,是我这句话有问题,普通人听起来知道我这句话的真实意思——你别骂了,你再骂我不管你了。但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我这句话的意思是——骂人,这是命令。
下午电子琴课旭旭爆发了,妈妈分析了原因:原本第六节课打篮球换成了在室内学习,旭旭去上电子琴课的时候,又看到了同学们在打篮球,他不理解了,为什么自己不能打篮球。
变化是旭旭爆发的导火索,但不是有变化就会爆发。在课程改变的时候,是不是欠他一个解释?他听不懂学习的内容,那对于他来说是枯燥乏味的,他喜欢打篮球,整个变化相当于剥夺了他喜欢的刺激,又给了他他不喜欢的刺激,而最重要的是他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再打篮球。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大概写的是自闭症不是改变,而是适应。这个适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让他们适应环境,另一方面是让其他人适应他们。我们要尊重他们的认知差异,当改变发生的时候,他们就是会不适应,有的孩子会爆发,有的孩子会默默忍受,但不是不爆发的就适应了。我们往往会更关注更理解那些脾气爆发的孩子,而忽视那些默默忍受的孩子。
妈妈说旭旭骂人已经比之前少了很多,但对于我来说,这样的目标远远不够,但现在他知道晚上不能玩手机,也会控制不住自己骂人。当一个方法不再有效时,一定是哪里出现了问题。我想可能是我们又偏于口头提示了,他“看不到”因果关系,不太能控制自己了。所以,我们的策略要改变了。
2.昊昊
昊昊这几天表现不好。这是所有老师看到的现象。
我先说他表现好的。他能自己手背后了,之前我说出“手背后”的要求,妈妈就会辅助他完成。上周我让妈妈等一下,先别管他,发现他在执行自己的程序:手背后指令——提鞋——手放到后面。这周好的是他有时候能直接把手背后了。
再说他表现不好的地方。之前已经不抢吃的了,现在又出现了这个行为。为了考验他,我让他手背后,然后拿出锅巴往盒子里放,一边数数一边放。当我数到10的时候他都没有动,我开始放松警惕了,数到12的时候,我被“袭击”了,速度之快,是我和妈妈都始料未及的。
后来我想,为什么他又抢吃的了。这周开始,我增加了一项强化物的选择。因为有一次我摸到了他的脸,他特别喜欢,我就趁机抚摸他的下巴,刺激他说话。后来我就让他选择:“想吃锅巴就指锅巴,想让老师摸你的脸就拉老师的手。”他选择了拉我的手之后又会抢锅巴,我在想,他是不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吃锅巴了,所以就又抢了。我也曾用这个观点解读他抢食物的行为:因为他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吃上(一般家长都会把食物藏起来),所以他一看到食物就会抢。
他是不是还不适合进行“选择”的训练?
3.小烨烨
从昨天开始,小烨烨出现了一个新的行为——跪地求饶。
每次我发出指令,会给他三次机会,如果三次他都没有做,我就会惩罚他——咯吱他。他特别害怕别人碰他,为了逃避这个惩罚,他就会在我叫他的时候回到座位上。昨天开始,我刚伸出手,他就开始往下,跪在地上。我不知道他对这个行为的理解是什么,我和妈妈都觉得他的这个举动很可爱。如果他对这个行为的理解是求饶,我想这个行为不会持续很久,因为他这样做不管用。如果他对这个行为的理解是站着会摔倒,预防自己摔倒,那么这个行为还会持续。
我和妈妈说了我为什么咯吱他,当我咯吱他的时候,我让他知道行为和结果的联系。当他用手努力地抵抗时,我会抬高或放低我的手,让他随着运动。当他知道怎么抵抗我的时候,他才有可能抵抗其他的外力。今天我咯吱他的时候,他是开心的,嘴里嘟囔的声音越来越多,我就越来越频繁地咯吱他,一边咯吱他一边让他说“不要不要”,他当然不会说,但我要给他这个刺激。
一节课下来,我们俩都很累,他是抵抗我很累,我是咯吱他很累。他坐在我腿上,我们俩面对面,我突然让他向后仰,他就要使劲儿抱着我,要不然就会掉到地上,他开始会捂着耳朵,我就更加突然,幅度更加大,他就得双手抱着我。昨天这个动作还不行,今天很熟练了。
检查妈妈的“家庭作业”,我才知道她没有理解我的意思。我让妈妈发出指令,“拿碗”“拿筷子”,我对这个指令的理解是从壁橱里拿,但妈妈理解成了在桌子上拿。
“不不,不是这样的,咱们不是这样吃饭的。在桌子上,他自己知道拿什么,咱们如果在这个时候给指令,那变成了什么?变成了他要听指令才能拿,本来有的主动性会被咱们训练没的。让他到壁橱里拿,如果开始不知道在哪里拿,可以给提示,动作提示带着他做,或者把碗筷放到一眼可以看到的地方。”
“让他手指的时候,他总是那么敲,就得提醒他,他才指。”他一直用手敲,我们让他用手指就用手指,那我们面对的可能不是一个自闭症儿童,他需要有经验,才能自己做出来。
“我说你想吃哪个就用手指一下,他就指了指饼干,又指了指面包,我就问他指这个又指那个,你到底吃哪个?他就又指了指面包。”我说话太多了,妈妈说让他指的是他太快了,指完饼干就指面包。我把行为演示了一遍,快速地指两个物品,妈妈说不是,比这个慢点。“那把面包拿起来,或者把两个物品相隔得远一点。”
“问他吃哪个,他指,是在练他的表达这个强化物就是他选的食物。让他指的时候他会敲,让他用食指指是练他的指认,这个强化就是我们的口头表扬:哇,你真棒,你用食指在指。”妈妈点点头,我期待明天的反馈。我应该写个ABC,这样妈妈就知道我要让她做什么了。
小烨烨妈妈很不容易,她能跟着做我就很高兴了,当她有在生活中教育训练孩子的意识后,孩子获得的刺激就会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