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究竟是什么?这是个问题(探索话题之一)
【大家之门】书道探索话题之一:书法究竟是什么?这是个问题。
浏览导语:本期【大家之门】特转发、推出青年书法家苏子博的书法作品。对他的作品,你可以喜欢,也可以不喜欢,但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他就在那里。是的,他就在那里!
——李本深
苏子博,陕西富平人士,师从著名书法家郭子绪,幼时学颜体,后又博众家之所长。他深悟书法之本质,重道求法,正如他经常爱写的书法作品:“得乾坤之理者,山川之质也;得笔墨之法者,山川之饰也”。他深知中国书法的理想状态是“技道两进”。因而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在传统楷模的学习中不是死临点画;而是庖丁解牛,经过反复的实践掌握了用笔结字规律,所以文化知识的熏陶和诗人般性情加之娴熟的技法碰撞,下笔便入古出新,点画变幻无常,人书合一,物我两忘,任我逍遥。观苏子博书法,字如其人,大巧若拙,不做作,个性而实在,率真而自然,没有一点匠气。
其书随情绪的变化出现多种形态,或古朴、或老辣、或刚健、或沉着、或险劲、或雄浑、或天真、或粗野,或怪奇。如果拿人生的不同阶段比喻的话,其书法如同老年,从心所欲;如果拿人比喻的话,其书法如乡野村妇,无脂粉气,有种新鲜之美;如果拿自然比喻的话,书法如林间多出的一声鸟鸣,增添了一份春色;如果拿文章比喻的话,其书法如同散文,形散而神凝;如果拿武功比喻的话,如同醉拳,足以智胜姿态优美的拳
江湖人捧起了圣贤书
我心目中搞艺术的人,总是有点儿不羁和张扬的,苏子博应该就是如此。
结识子博,已经九年多了,无论是当年狂野孤傲的“浪人”,还是如今谦卑持重的“老师”,子博的个性,一如他的书法,始终是挺在风口浪尖上的。因为激烈的求变色彩和咄咄逼人的偏执,子博至初就成为了书画圈中的另类,受尽了嘲讽、讥笑和挖苦。不过,经过起起落落,颠簸流离的洗礼,也铸就了子博强大的不屈的内心。别人笑我峰巅,我笑他人看不穿,高手之间的过招,是无形无影的,我是眼拙的人,自然看不懂,猜不透他了。
子博年纪不大,烟瘾却不小,他喜欢宅在屋里,叼着烟卷儿,把自己埋在青烟漫雾中,诵读经典,临习碑帖,研究黑白笔墨世界。艺术家总是充满非凡想象力的,水墨落在纸上,心绪早已自由自在地驰骋云端了。子博酒量不大,但凡饮酒,却从不扭扭捏捏,推杯换盏间,豪气已冲天。酒饮微醺时,就常常提笔,凝神聚气,奋笔疾书,时而如刻金石,时而如推太极,飘飘然若成仙,巍巍然如临风。
子博喜欢晒作品,经常不分黑白的在群里圈里狂轰滥炸,一些受不了的群友便纷纷投降,逃遁而去,而喜欢他的,就顶礼膜拜,赞口不绝,把他捧得大师一般。子博偶尔也晒晒厨艺,一成不变的扯面、汤面、哨子面,周而复始,乐此不疲,浇头倒是地道的关中农妇做法,大块儿豆腐大老碗,鲜红的辣子诱人夺目,还美其名曰苏氏哨子面,在圈里呼朋喊友前去品尝。
丁酉夏,因为这苏氏哨子面,我与子博会于长安三爻清凉山下,久不见,正寻思着他又换了一幅什么模样,子博就来了,腼腆乖巧的象大学一年级的新生,黑衣白褂得体干练,乌黑的头发纹丝不乱,胡子刮得干干净净,人也富态了许多。他神采奕奕,笑容满面和我打招呼,牙齿白的让人想起了老藏民。我也暗自笑了,看来吃面和写字也是养生的秘方呀!
九年中,我时断时续地关注着子博。看着他搬来搬去,被生活折腾得苟延残喘。看着它唉声叹气的失落,醉生梦死的颓废,抑或兴高采烈,意气风发的激昂。子博始终在煎熬与自我否定中砥砺前行,从来没有停止过脚步,阅历在增长,功夫在积淀,作品也逐步得到业界同仁大咖的认可。
子博喜欢晒作品,经常不分黑白的在群里圈里狂轰滥炸,一些受不了的群友便纷纷投降,逃遁而去,而喜欢他的,就顶礼膜拜,赞口不绝,把他捧得大师一般。子博偶尔也晒晒厨艺,一成不变的扯面、汤面、哨子面,周而复始,乐此不疲,浇头倒是地道的关中农妇做法,大块儿豆腐大老碗,鲜红的辣子诱人夺目,还美其名曰苏氏哨子面,在圈里呼朋喊友前去品尝。
丁酉夏,因为这苏氏哨子面,我与子博会于长安三爻清凉山下,久不见,正寻思着他又换了一幅什么模样,子博就来了,腼腆乖巧的象大学一年级的新生,黑衣白褂得体干练,乌黑的头发纹丝不乱,胡子刮得干干净净,人也富态了许多。他神采奕奕,笑容满面和我打招呼,牙齿白的让人想起了老藏民。我也暗自笑了,看来吃面和写字也是养生的秘方呀!
九年中,我时断时续地关注着子博。看着他搬来搬去,被生活折腾得苟延残喘。看着它唉声叹气的失落,醉生梦死的颓废,抑或兴高采烈,意气风发的激昂。子博始终在煎熬与自我否定中砥砺前行,从来没有停止过脚步,阅历在增长,功夫在积淀,作品也逐步得到业界同仁大咖的认可。
经其恩师郭子绪点化,子博行笔更加稳健、雄奇,出其不意而又尽在其中。其字迹刚柔相济,富于变化和节奏,给人以韵律之美。他的异常扎实的基本功,使作品散发出了内在的筋骨美,不但令人感受到了强烈的笔墨冲击力,更感受到了作者强大的气场和文化底蕴。子博的书画,笔不碍墨,墨不碍笔,笔中见墨,墨中见笔,笔墨之下,气象万千。吴川淮老师曾诗赞曰“青年才俊苏子博,笔下书路很辽阔。缠丝铁线妙蕴籍,猛劲含蓄能腾挪”。
从书院门到文艺路再到三爻村,热闹是越来越远了,子博的心却愈发安静了。从童真天趣到佛韵禅意再到笔墨境界,更是由表象走向本质,由平面走向立体的审美蜕变过程。佛说,人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重,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子博书画又何尝不是如此,看似表面的形式愈加遥远了,其实内心却更加贴近艺术的本源了。书画精要,贵在笔墨。子博书画正走在自我升华,追赶超越的途中。化蛹为蝶、破茧而出的过程是痛苦的,也是喜悦的,熬过了寒冬,便是蝶舞翩跹,鲜花满地的春天。
子博不鸣则已,鸣则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让我们拭目以待吧!(花爱武)
本期对话:
——霞:李本深老师,我对书法家苏老师一无所知,根本不了解,恕我直言,我也说不清为什么,就是看了苏老师的作品之后我高兴不起来,眼睛也不想看,心也乱了!是不是我脑子出了问题啦?
——李本深:您的脑子应该没有问题。我对你的感觉多少可以领会的。青年书法家苏子博是我的朋友,我们私下里也交谈过许多有关书法的话题,我也问过他,社会受众对他的作品反响究竟如何,子博这人极其坦诚,他毫不忌讳地说喜欢他的字的人比较少,不喜欢的比较多。喜欢的人就喜欢得不得了,如获至宝,不喜欢的人看了他的作品一般都要皱眉头的。
——霞:李老师,听你这么一说,我心里倒是有点小小的安慰了,至少还有一些人跟我差不多的感觉,是吧?
——李本深:是这样的。
——霞:那我就想要请教请教您了,究竟什么样的书法作品是好的,什么样的又是不好的呢?
——李本深:我觉得书法作品恐怕不大好用简单的好与坏的说法来界定。
——霞:那怎么来说才好呢?
——李本深:首先当然应该先看这宣纸上的东西是不是真正属于书法作品范畴。也就是说,它必须是书法。
——霞:那什么才算得上是真正的书法呢?
——李本深:呀,我忽然意识到你的问题正把我一步步带入一个陷阱呢!
——霞:陷阱?什么意思?
——李本深:不是陷阱,也是一种窘境。因为,迄今为止,至少很少有人能说清楚一个能让大家都满意,都信服的答案来。我就更是个笨伯了。只能简单地打个比方说一说。这样吧,你到大街上走一走,你会看到各种各样的人,男人、女人、老人、孩子,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一张面孔。你可能会比较留心吸引你关注的一些人,譬如有的人比较喜欢文雅的、时髦的、有风度的、有的人则比较喜欢一脸诚实相的,泰然处事的,有的人喜欢性格硬朗的,有的人喜欢昂首阔步,心无旁骛的,有的喜欢彬彬有礼的,等等等等。书法其实也是同样的情形。但显然得有个共同的前提,那就是这个人首先应该是一个囫囫囵囵的大活人,而不是橱窗里的塑料固体模特。这个人不但有呼吸、有脉搏,有筋骨,有血肉,更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再往更深层次里说,他还应该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和追求。所以,欣赏书法作品也基本是同样的道理,同样的标准。只不过各人各看罢了。
——霞:李老师,你说了半天我怎么更迷糊了呢!
——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