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书法等于自杀?

【自学书法等于自杀?】

(书法妄语之二)

“自学书法等于自杀”——这句不知出自何人之口的名言,曾经一度传播甚广。

——老师,我想自学书法。

——什么?自学?不想掏钱找个老师,拜个门子?得,你丫死定了,你那叫自杀!

——呀!好怕怕!

——王羲之还有个女老师哩,卫夫人。

——那卫夫人的老师又是谁呀?

——还用问!指定是他老公了。

——可后来王羲之好像有些后悔,意思是跟她学了多年似乎没怎么长进?

——得得得,你听王羲之瞎咧咧,那是卫夫人给王羲之写了推荐信之后的事。飞鸟尽,良弓藏,懂不?

——可……张三李四王麻子,良莠不齐,我倒是拜哪个老师学书才好呢?

——傻不傻啊,这还用问吗!当然是书法界有名头的,说话有点份量的啦,最不济也得是个有权说三道四的评委吧,你可万万不能见庙就磕头,更不能跑到深山老林里去找什么隐士,除非脑子进了水。俗话说,提上猪头还得看准庙门呢,找对了神仙,才能把你这块石头一点成金啊。

——可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只要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错错错!大错特错!不发光的金子难道还少吗?遍地都是啊!磕头碰脑,数不胜数啊!


——可你说的那某老师的字,就跟狗爬似的,满纸弯弯绕,一堆刨花卷儿,我心底里压根儿就看不上啊,跟他学到底能学到些什么呢?我说真心话。

——愚蠢啊!兄弟,真心话之所以叫真心话,就是只能搁在心里的话,你怎能轻易从嘴边溜出来?瞧瞧眼下这世界,最受不得的就是真心话了!你就权当过一水啦。啥叫借势你懂不?风助火势,火借风威啊。你心里明知道他狗屁不是,也得装出一副五体投地的样子来,说跪噗嗵便跪,说磕头梆梆梆便磕头,你不但要捏住鼻子阿谀奉承,你还得逢人便吹嘘,这就是你的名片了,你懂不懂?中国人就爱吃这一套。屡试不爽。你只要理直气壮地说一声:你懂个屁!我是某大师的学生!中国人就全傻了。

如若你想挤进熙熙攘攘的国展,捞到一张门票,进而挤进那个最高协会(名利场的总部)去,那你就万万不可走自学的路。什么几十载寒窗呀,什么退笔如山,池水尽墨啊,你抬眼瞧瞧,当今什么时候了?你那自学书法,不但等于自杀,而且是傻乎乎的自杀,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呀!你根本不明白,你想要去的那地方,其实并非什么巍峨辉煌的艺术殿堂,而纯粹就是个赤裸裸的交易市场!你必须得把你天真的艺术梦丢到九霄云外去,你要尽快熟悉那个被墨香掩盖着弥天铜臭的鲍鱼之肆,通晓那个交易市场的游戏规则,那些规则远非一般善良的人们所能想象的。

所以说,这个“自杀论”在某种特定的现实意义上说来,应该是有些道理的。

然而,若要从真正学习书法的角度来分析,这个“自杀论”显然又是有问题的。

纵观书法的历史传统,书法从来都是自学为基,广师博览的。往古早说,正经没听说过谁是谁的“门下走狗”,谁是谁的“关门弟子”,谁是谁的“十八代传人”。在信息传播十分阻塞的古代尚且如此,在信息大爆炸的当代就更不必说了。古人习字,遍求佳帖,片纸金贵,何等不易。哪里能比得了当代,千古碑贴,一键敲定,海海洋洋,应有尽有。这些历经千古淘洗而留存下来的瑰宝,便是学书人最好不过的老师了,面对这庞大的“师库”。你尽可以选定一两位你所钟情的“老师”,向他们一笔一划地学习,也可以自由游走在一群“老师”之间,东张西望,左顾右盼,一心以为鸿鹄将至。

学书的过程中,书法人互相陶淬也是重要的。这种风气从东晋就有了,是王羲之和谢安他们开的头。找个风景好的地方,大家聚一起碰碰头,一边吃酒,一边现场挥毫,晒晒各自的作品,互相指指点点,品头论足一番,你这里写得好,那里尚有待改进等等。所谓“能者为师”,“善者为道”。至于各人收获大小,那就看各自的胸襟、气度、造化,以及知己度人的眼光了。

归根结蒂一句话,学书人最好的老师其实不在身外,最好的老师就是你自己执著前行的不懈努力,而更重要的是:在学书的过程中,你能够自觉地、不断地否定你自己,千万次地、残酷地否定你自己!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似乎正在灯火阑珊处?走近一看,长得有点像,认错人了!得,继续找吧!

找……找……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