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高智退秦兵

历史故事新编-6


弦高智退秦兵

/墨吟 夏天

公元前628年,晋国的晋文公和郑国的郑文公先后病逝,驻守郑国的秦将杞子派信使飞马回秦国报信。得到消息的秦国君主秦穆公对着地图看了很久,还不停地用手比比划划,似乎要做一个重要的决定。

秦穆公的近侍,名叫特拍,是一个很会察言观色的人,深得秦穆公信任。特拍走到穆公身边,突然跪倒在地,可把穆公吓了一跳。

穆公问:“这是为何?”

特拍声泪俱下:“晋文公、郑文公死得好,真是天助秦国呀!”

穆公又问:“此话怎讲?”

特拍说:“主公还记得我们两年前所受晋国和郑国的窝囊气吗?”

穆公在桌子上狠狠拍了一掌:“近日寡人正在考虑此事,打算灭掉郑国,一雪前耻!”

原来两年前,晋国想联合秦国灭了郑国,秦穆公答应晋国,千里征战,率军来到郑国边界。郑国君王派大夫烛之武出使秦穆公营帐,离间秦晋。烛之武是个能言善辩的人,他对秦穆公说,如果秦帮助晋消灭了郑,郑的土地势必被晋占领,晋的势力越强大,对秦就越不利。而若秦能与郑联合,则能对晋有所制约,秦还能把郑当做军事落脚点。秦穆公被这一番话打动,于是和郑签订盟约,留下杞子等三个将军率二千人马驻守郑的北门。

秦穆公率军而返,哪知刚回到秦国,就传来郑与晋也订立盟约的消息。搞得秦穆公既不能撤回留在郑的兵马,又没有理由再次出兵攻打郑,真是又气又恼,却又无从发泄。

秦穆公这次就是想利用晋、郑两国国丧的机会,一是晋国绝不会出兵援助郑,二是郑国必定毫无准备,正可一举灭郑。但千里用兵,又师出无名,自然遭到许多大臣的反对。

老臣蹇叔说:“郑国距秦国一千多里,我军长途奔袭,必成疲惫之师,对方以逸待劳,如何能取胜?”

在朝廷之上,穆公成了孤家寡人,但他还是一意孤行,任命极力赞同攻打郑国的孟视明为将军,率三百辆战车,偷袭郑国。

秦军浩浩荡荡,路过很多诸侯国的领地,直奔郑国而去。如此兴师动众,还说是偷袭,如何瞒得过沿途众人耳目?

秦军刚到达滑国地界,营帐还未扎好,就有人报告孟视明:“营帐外有人求见主帅,说是前来犒劳军队。”

孟视明好生奇怪,想这一路行来,各路诸侯视秦军如同瘟疫,避之唯恐不及,怎会有人主动来劳军呢?于是命快传来者。

不多时,进来一个风尘仆仆商人打扮的人,进得门来,就忙不迭地行礼请安,连道辛苦。

待得双双坐定,来者方表明自己的身份,他说:“在下名唤弦高,是郑国的使者。郑国国君听说秦军远道而来,高兴的不得了,特派劳军队伍前来犒劳。国君怕从郑国出发的队伍不能及时赶到,又派我先到滑国恭候将军大驾。这次为将军准备了十二头肥硕的黄牛,后面的物资还会源源不断地送来。”

孟视明听闻此言,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哎呀不好!此次任务是偷袭郑国,哪里料到郑国的情报工作做得如此之好,已然知道我军目的,定是做好了各项防御准备。我等本就是疲惫之师,若贸然前去,岂非自投罗网?”

送走弦高,孟视明决定班师回朝。其实他哪里知道,郑国的国君昏庸糊涂之至,只是靠着与大国订立盟约,便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了。秦军发兵千里奔袭郑国,各诸侯国皆心知肚明,只有郑国被蒙在鼓里。

还是弦高及时发现,从滑国派人火速向郑国报告秦军发兵的消息。

郑国继位的君主得到消息之初,还半信半疑,直到他亲眼看到驻守北门的秦军正在磨枪铸剑,才确定弦高所言非虚。于是对那三个秦国将军下了逐客令:“各位既要回国,我们也不挽留了。”

秦国的三位将军知道大势已去,也只好率军回秦。

其实弦高根本不是什么郑国使者,他只是个贩牛的商人。他赶着牛群,在前往洛阳的路上得知秦军即将偷袭郑国,心急如焚,绞尽脑汁,才想出了这条退兵之计。

弦高智退秦兵,郑国国君要表彰他,弦高推辞道:“爱国是商人的本分,不用表彰。因为我们都知道,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

夏天墨吟论古今

夏天:“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应该是每个国民的本分。商人弦高能舍弃十二头肥牛而智退秦兵,因为他懂得“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为了国家,我们还有什么可患得患失呢?

墨吟:鲁迅说过:“中国惟有国魂是最可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人才真有进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