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歌诀新编』四、针灸治疗歌 2、妇科病证

(一)月经不调

(1)月经先期

先期瘀热郁于经,血海关元效用称;
太冲清热行间郁,阴交三里补虚灵。

主症:气虚证:月经量多,色淡,质稀,神疲肢倦,脉细弱;虚热证:月经量少或量多、色红、质稠,两颧潮红,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细数;实热证:心胸烦热,小便短黄,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调经。处方:血海、关元。

方义:关元主一身之元气,为足三阴与任脉之会,能调理冲任,血海理血分,故能活血而调经。

随症选穴:实热加泻太冲;郁热加行间;血虚加三阴交;气虚加足三里;月经过多加隐白。

灸法:归来、三阴交、行间、太溪、血海行艾炷灸。

(2)月经后期

肾虚寒积月经迟,气海阴交用最宜;
腹冷关元归来灸,太溪肾命为寒施。

主症:寒实证者月经后期,量少色黯,小腹冷痛、得热则减,肢冷畏寒,脉沉紧;肾虚寒者量少质稀,少腹隐隐作痛,喜温喜按,脉沉迟。

治法:温经和血,补肾调经。

处方:气海、三阴交。

方义:气海调一身之气,气为血帅,气充则可摄血;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之会,能益肾调血。

随症选穴:小腹冷痛加灸关元、归来;虚寒加灸太溪、命门、肾俞;血虚加灸足三里、脾俞。

灸法:归来、血海、三阴交、足三里、公孙行艾炷灸。

(二)痛经

气滞血淤病痛经,次醪中极地机承;
关元大赫和三里,气海肾俞虚痛宁。

(1)实证

主症:行经前后少腹胀痛较剧,经行不畅,腹痛拒按,经色紫红而夹有血块,为血瘀;或痛连两胁,胸闷泛恶,脉弦,为气滞。

治法:理气散瘀,温经止痛。

处方:次髂、中极、地机。

方义:中极温通任脉经气,行气散寒;地机疏调脾经而止痛;次髂为治疗痛经的经验效穴,合用有温经散寒止痛的作用。

随症选穴:寒痛加归来(灸);气滞加太冲;腹胀加天枢。

(2)虚证

主症:痛势绵绵不休,少腹柔软喜按,经量少,头晕心悸,舌淡,脉弦细。

治法:调补气血,温养冲任。

处方:关元、气海、足三里、肾俞、大赫。

方义:关元、气海温养冲任而暖下焦,大赫、肾俞温壮肾阳,足三里补脾胃而生气血,气血充则胞脉得养而经痛止。

随症选穴:血虚可加三阴交,寒证可加灸归来。

(三)经闭

血枯经闭肾阳虚,脾肾双俞气海需;
三里关元和大赫,培元补肾血源滋;
血滞阴交能活血,太冲合谷与地机。

(1)血枯经闭

主症:肝肾虚之血枯经闭者经量渐少而闭止,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脉弦细;气血虚之经闭者头晕目眩,神疲心悸,脉沉缓。

治法:健脾补肾,养血通经。

处方:脾俞、肾俞、气海、足三里、关元、大赫。

方义:脾俞、足三里健脾胃以充后天之本,关元为精血之室,合肾俞可补下焦真元,大赫益肾气而理胞宫,合气海温补肾气而滋壮精血,精血充足则经水可通。

随症选穴:肝肾不足加肝俞,潮热盗汗加太溪。

灸法:关元、归来、三阴交、肝俞、脾俞行艾卷温和灸或艾炷灸。

(2)血滞经闭

主症:小腹冷痛拒按,胸胁胀痛,烦躁易怒,脉沉迟。

治法:舒肝理气,健脾温经。

处方:三阴交、太冲、合谷、地机。

方义:三阴交调理足三阴经和冲任经,通胞脉;太冲疏肝理气,地机调理脾经经气,合谷行气,全方行气而活血,经滞自通。

随症选穴:胸胁胀痛加内关,小腹胀痛加归来。

灸法:关元、肾俞、三阴交、足三里、曲骨行温针灸。

(四)崩漏

崩漏应当摄任冲,阴交隐白关元从;
水泉血海疗偏热,三里脾俞虚证功;
暴崩血脱宜温灸,百会归来气海同。

主症:血热者下血量多而质黏稠,气味臭秽,舌红苔黄,脉数;湿热者经量多,色紫红而黏腻,色黄臭秽而阴痒;气郁者兼见烦躁易怒,小腹胀痛;血瘀者兼见经多色紫而有血块,小腹疼痛拒按。

治法:清热利湿,理气行瘀。处方:三阴交、隐白、关元。方义:三阴交为足三阴交会穴,有强脾统血的作用;关元是足三阴与任脉交会穴,能调理冲任,固摄经血;隐白是治疗崩漏的经验穴。

随症选穴:偏热加水泉、血海;气虚加足三里、脾俞;暴崩血脱加灸百会、气海。

灸法:①关元、气海、神阙、血海、三阴交、脾俞、肝俞、隐白行艾炷灸或艾卷温和灸。②神阙、血海行艾炷隔姜灸。③百会穴行蓖麻仁敷灸。④隐白行艾卷温和灸,神阙隔盐灸。

(五)带下

带脉能将带下医,阴交气海白环俞;
陵泉行间疗偏热,寒湿关元三里祛。

主症:湿热者带下黄臭量多,舌红苔黄、脉濡数;寒湿者病程较久,滞下稀薄色白,神疲体倦,舌苔白滑,脉沉迟。

治法:健脾利湿,益气收带。

处方:带脉、三阴交、气海、白环俞。

方义:带脉固摄本经经气,白环俞化湿邪,气海通调任脉而补肾气,三阴交健脾利湿,调理肝肾。

随症选穴:湿热重加阴陵泉、行间;寒湿重加关元、足三里;肾虚加肾俞。

灸法:①气海、三阴交、隐白行艾卷温和灸。②关元、神阙、气海、归来、次髂、足三里隔姜灸。

(六)滞产

滞产阳明及太阴,补中调血促盘临;
关元气海温和灸,合谷阴交独至阴。

主症:羊水已破而胎儿久久不能娩出,神疲力弱,脉沉细无力。

治法:补中益气,调血下胎。

处方:关元、气海、合谷、三阴交、独阴、至阴。

方义:关元、气海扶元气而益体力;三阴交、合谷补气调血而下胎;独阴、至阴均为催产下胎之经验穴。

灸法:①合谷、气海、关元、上髂、次髂、三阴交、复溜、至阴用艾卷温和灸。②神阙隔盐灸。

(七)缺乳

缺乳应当虚实分,膻中少泽及乳根;
证虚三里脾俞共,实合期门效自神。

主症:产后乳汁甚少。虚而乳少者气弱神疲,乳房不胀;实而乳少者情怀不畅,乳房胀痛。

治法:虚证:益气补血生乳;实证:疏肝解郁通乳。

处方:膻中、少泽、乳根。

方义:膻中为气会,合乳根疏通阳明经气,少泽是通乳之效穴,共奏催乳、通乳之效。

随症选穴:气血虚配脾俞、足三里;肝郁气滞加期门。

(八)阴挺

阴挺因于元气虚,取之任督法升提;
太冲百会和维道,气海阴交及肾俞。

主症:子宫下垂,小腹下坠感,精神不振,四肢无力。

治法:补益脾肾,固摄胞宫。

处方:太冲、百会、维道、气海、三阴交、肾俞。

方义:百会能振奋阳气,有升阳举陷之功;气海能益气固胞宫,维道可维系带脉;三阴交益阴和阳,肾俞温肾阳;诸穴共用可益气温阳,固摄胞宫。

随症选穴:可加用经验穴子宫。

灸法:气海、关元、曲骨、三阴交、足三里行艾炷灸,百会穴用艾卷温和灸。

(0)

相关推荐

  • 【针灸处方】针灸内科(全身)症状治疗取穴方法

    订阅话题 阅读精华 症状是疾病的反映,又称征候.病候,一般是指患者自身觉察到的各种异常感觉,或由医生根据四诊所得的患者病理变化的外部表现.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固然可使症状缓解,然而针对症状进行治疗,同样 ...

  • 『针灸歌诀新编』四、针灸治疗歌 1、内科病证

    (一)中风 (1)中经络 半身不遂取肩髑,外关三里谷曲池: 环跳昆仑足三里,陵泉风市与解溪. 主症:症见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言语不利,口眼歪斜,脉弦滑. 治法:调和气血,通经活络. 处方:上肢:肩髑. ...

  • 『针灸歌诀新编』四、针灸治疗歌 3、儿科病证

    (一)小儿急惊风 神昏抽搐急惊风,合谷水沟并太冲: 急刺十宣祛热气,大椎列缺与丰隆. 主症:烦躁不宁,牙关紧闭,甚至神昏抽搐,颈项强直. 治法:清热镇惊,豁痰开窍. 处方:合谷.水沟.太冲.印堂.十宣 ...

  • 『针灸歌诀新编』四、针灸治疗歌 4、皮外科病证

    (一)风疹 风疹疏风与和营,曲池合谷委中行: 阴交血海能和血,天井膈俞合用灵. 主症:皮肤出现成块.成片的风团,此起彼伏,瘙痒异常.慢性者风团时隐时现,缠绵难愈. 治法:疏风清热,凉血和营. 处方:曲 ...

  • 『针灸歌诀新编』四、针灸治疗歌 5、五官科病证

    (一)目赤肿痛 天行赤眼外邪侵,泻火清肝泻法针: 合谷风池清热气,睛明攒竹太阳寻. 主症:目赤肿痛,羞明流泪. 治法:疏风清热,泻火清肝. 处方:合谷.风池.睛明.攒竹.太阳. 方义:合谷.风池疏风泄 ...

  • 『针灸歌诀新编』四、针灸治疗歌 6、急证

    (一)昏厥 醒脑苏神治厥昏,人中三里涌泉跟: 中冲气海和神阙,合谷关元百会伦. 主症:自觉眼前昏黑,泛泛欲吐,以致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脉微弱,血压下降. 治法:苏厥醒脑. 处方:人中.足三里. ...

  • 『针灸歌诀新编』 三、刺灸法歌 1、针刺补泻歌

    疾病有实虚,补泻适病机: 手法分补泻,运针识疾徐: 补微旋徐推,重插而轻提: 徐入而速出,针尖随脉去: 呼入而吸出,出针即揉盖: 泻重力疾捻,轻插转重提: 速入徐徐出,针尖迎脉来: 吸入而呼退,摇孔不 ...

  • 『针灸歌诀新编』 三、刺灸法歌 2、烧山火与透天凉歌

    除寒烧山火,慢提紧按妥: 退热透天凉,紧提慢按良. 歌诀语释:烧山火与透天凉是复式补泻手法,烧山火又称热补法,能除寒邪,其针法主要是先浅后深,三进三退,慢提紧按.透天凉能退热,其针法主要是先深后浅,三 ...

  • 『针灸歌诀新编』 三、刺灸法歌 3、三棱针功用歌

    棱针刺法点散挑,刺络四般效力昭: 泻热醒神开窍闭,通经活络气血调. 歌诀语释:三棱针的针刺方法一般有点刺法.散刺法.挑刺法和刺络法4种.三梭针疗法有泻热开窍.通经活络.调和气血的作用.

  • 『针灸歌诀新编』 三、刺灸法歌 4、三棱针常用治疗歌

    点刺十宣退热邪,昏迷中暑厥肢麻: 点刺甲根十二井,热厥咽喉痛也嘉: 四缝止咳亦消疳,鱼际利咽却邪侵: 刺络尺泽疗中暑,热病呕疴效可临: 委中祛暑吐泻良,腰痛转筋扭挫伤: 八风八邪足痛肿,肢端麻木蛇伤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