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康养产业——乡村发展的新模式、新风口!

康养农业内涵

康养农业,实质是健康产业的一个分支,是康养产业的重要支撑,是传统农业的升级版,是健康农业与养生农业的结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将传统的第一产业要素与第三产业要素相融合,以健康为宗旨,以“三农”(农村、农业和农民)为载体,以科学养生方法为指导的新业态。本质是为健康长寿服务的农业。

它要求,生产的安全、环境的绿色、心身的健康,以最小的成本实现农业附加值最大限度的提升,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一种极值农业和高能农业。负效应最小,正效应最大。由于康养农业是为健康长寿服务的农业,实际是“六次产业”,就是三次产业相加1+2+3=6,三次产业乘积即融合1*2*3=6,任何一个为0整个结果为0,就是融合。康养农业就是三次产业的组合与融合。

业态转变

第一,简单农业向高能农业的转变。康养理念与农业的结合不是简单的1+1=2,若将康养和农业互为圆心和半径,创造出的产业能级将实现指数级提升,达到中国农业的4.0版(小农经济为1.0版,机械化农业为2.0版,精准农业为3.0版)。

第二,体力农业向智本农业的转变。“智本农业”是指城市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通过引入现代技术装备和高级专业人才,将云计算、传感网、3s现代信息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以及农业、营销、文化、旅游等多领域专家的智慧与知识,集成应用于农业产业链上的生产、加工、营销等各个环节,逐步向“数字农业”发展。与传统农业相比,劳动力成本占比下降,智慧和资本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

第三,单主体农业向多主体农业转变。传统的农业农业生产过程主体是农民,农民的收入也主要来自于农产品。而康养农业的参与主体更加多元化,除传统农民外,农业生产过程中还有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消费者的深度参与。农民的收入不仅源于农产品(第一产业),还通过农产品加工以及消费者服务等(第三产业),这样大大提升了农业生产的附加值。

第四,温饱农业向健康农业的转变。康养农业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是消费者满足了温饱到安全的需求之后,对农产品提出的新要求。健康农业不仅要求健康的生产理念、健康的产出地、健康的生产方式、健康的生产过程,还要求健康的消费理念和健康的消费方式。

第五,纯粹农业向养生农业转变。传统的农业仅仅是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养生农业则强调依托农业,享受田园生活。它以田园为生活空间,以农作、农事、农活为生活内容,以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为生活目标,是回归自然、享受生命、修身养性、度假休闲、健康身体、治疗疾病、颐养天年的一种生活方式。将田园生活作为休闲度假,可以“静养”;作为农耕体验,可以“动”养;作为文化熏陶,还可以“和”养,体验“与世无争、自给自足”是农业文化精髓。

消费群体

妇孕婴幼康养:妇孕婴幼康养是康养产业中新的分支,随着社会和家庭对妇孕婴幼群体重视度的不断提升以及该群体消费转向多元化,妇孕婴幼的健康需求不再局限于医疗保健,更多母婴健康产品服务持续涌现,如产前检测、产后恢复、胎儿早教、小儿推拿、妇幼膳食、益智玩具等其他围绕妇孕婴幼群体的康养产品。

青少年康养:是指为满足青少年群体康养需要的产业集合。因此,针对这一群体的康养供给更多是围绕教育、体育、旅游、美容、养生以及心理咨询等方面展开,如健身赛事、康复医疗、中医药疗养、亚健康防治、美体美容、心理诊疗等相关产品与服务。

中老年康养:由于业界始终将健康和养老视为康养产业的主要组成,且现阶段中国社会加速步入老龄化,因此中老年康养长久以来都集中或等同于养老产业。就现阶段该群体实际需求来看,中老年康养不仅包含养老产业,还包含医疗旅游、慢病管理、健康检测、营养膳食、老年文化等相关及周边产业。

总结

保护农业耕地,保障农业品质,体现农业特色,提升农业效益,坚持产业支撑的原则,让更多的人乐于回到乡村,去体验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状态,去感受那份“低头种菜,抬头赏花”的乡土情怀。目前来看,乡村发展潜力巨大,更有专家表示:田园康养产业,将成为乡村发展的新模式、新风口。

--THE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