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幕后到台前:班级主题系列活动如何打造(下)
在昨天的上篇中,讲了班级主题系列活动为什么而做与做什么的问题。
今天是下篇,主要谈怎么做可以把主题活动做得更好。
按照惯例,我仍旧从自身实践出发,所以下面做法并不具有普遍的借鉴性。
我从三个三方面来谈吧。
第一,家校合力。
无论是学校还是班级活动,活动不管大小,都应该尽最大努力争取家长的支持,最好是让家长也是参与其中的。
在争取家长全面参与之前,要做的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让家长全面了解一项活动的背后意图,或者说要跟家长说清楚这一项活动能够促进孩子哪些方面的发展。
我的通常做法就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微信群语音分享,在语音分享中,说清楚一项活动的背后用意。让家长与我站在同一战线上。只有思想统一,才能让行动统一。
清楚用意还不够,还要告诉家长如何具体配合,要有任务清单。比如说我们的阅读打卡活动中,阅读本子最后是需要家长做简单的评价。我们的小小演说家是需要家长把关演讲稿,并且需要做好提前的预演。厨房大作战需要家长陪同孩子去菜场,并且中间指导孩子如何做菜。
具体的任务清单实际上一种关联,关系家长与我们的活动。
第二,小步迭代。
主题活动一旦想出来,一定要马上投放,如果拖了一定的时日,再去做。做得概率会大大减少。所以一项活动不管好坏想出来是马上行动。就像一些互联网产品一样,先上线再说,以后补丁慢慢补。
回顾演说家活动也是这样过来的,其实当时我只是想了一个大概,觉得应该很简单,就是让一个孩子一个孩子上去讲就好了。但是后来发现其实要做好必须关注更多细节。可以说演说家从开始到现在就是一个小步迭代的过程。我们先是让孩子上台,然后出现现场话筒,接着是现场背景大屏幕。再后来关注到演讲稿,再是关注预演。现在是邀请家长进入我们的现场。
一步一个脚印。一个活动的路线就是这样慢慢拱出来的。
第三,高频反馈。
在主题活动中,反馈可以是多种形式的,反馈也可以是一种成果。
家长需要拍照,这是一种家长层面的即时反馈,没有家长层面的反馈,老师不知道孩子做得怎么样,特别是家长一起反馈也是在营造一种氛围,氛围是有促进激发作用的。
我每一周集结家长们的照片,放在公众号推,这是老师层面的反馈。这种反馈其实是对于家长反馈的一种评价,家长会看到老师选择了我们孩子的照片,这也是一种肯定。
我们是只有用活动是当天马上反馈,而且两年来一直保持这样的节凑。而且那种反馈频率应该是在一种稳定的水平上的,不是今天有其他事情,我就不反馈了,明天心情不好,我也不反馈的。高频反馈是一种持续不断的状态,要做好一个活动,没有任何理由。
最后我还是想说,再多的方法,也比不上两个字:坚持。对,只有旷日持久、长年累月的坚持,路才会越走越宽,前方才会愈加明晰,风景也会这边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