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老师治疗妊娠胆汁淤积症一例 -- 马氏妇科
沙澜
初诊:2016年8月11日。林某某,30岁。二胎孕28+6W,发现胆汁酸升高就诊。
第一胎有妊娠胆汁瘀积症病史,曾在外院治疗,给予“思美泰针、熊去氧胆酸片”治疗,效果不佳,来马老师门诊中药调理,直至自然分娩一健康婴儿,所以此次妊娠定期监测总胆汁酸,一发现升高便马上来马老门诊就诊,要求中药调理降胆汁酸。5月20日查总胆汁酸12.5umol/L,8月10日查总胆汁酸33umol/L,总蛋白62.7g/L,白蛋白35.3g/L,左肾小结石。无皮肤黄染,无皮肤瘙痒,无阴道出血,无腹痛,无腰酸,胃纳可,夜寐安,二便调,生育史0-0-0-0,否认肝炎病史。舌淡红,苔薄白,脉滑。
西医诊断:妊娠期胆汁淤积症。
治则:疏肝清热利湿。
方药:金钱草15g 茵陈10g 制大黄10g 炒栀子10g 平地木15g 鸡骨柴15g 炒黄芩6g 柴胡10g 赤芍10g 枳壳6g 郁金10g 丹皮10g,7剂。
二诊:2016年8月18日。大便溏,1天1-2次。复查总胆汁酸44umol/L,总蛋白60.9g/L,白蛋白33.5g/L,直接胆红素3umol/L,间接胆红素5umol/L。舌脉如上。
方药:中药守上方加木香10g、川楝子10g,7剂。
三诊:2016年8月25日。便溏,日解2次,复查总胆汁酸21umol/L,总蛋白63.3g/L,白蛋白34.8g/L,碱性磷酸酶116U/L。舌脉如上。
方药:中药守上方,7剂。
四诊:2016年9月1日。便溏,日解2次,复查总胆汁酸25umol/L,总蛋白62.9g/L,白蛋白33.9g/L,碱性磷酸酶124U/L。舌脉如上。
方药:中药守上方加丹参10g,7剂。
五诊:2016年9月8日。现孕32+6W便溏,日解2次,口唇红。复查总胆汁酸78umol/L,总蛋白57.1g/L,白蛋白30.8g/L,碱性磷酸酶122U/L。舌淡红,苔薄白,脉滑。
方药:茵陈12g 炒白芍10g 炙大黄10g 柴胡10g 枳壳10g 金钱草15g 赤芍10g 平地木20g 鸡骨柴20g 郁金10g 丹参15g,7剂。
六诊:2016年9月14日。复查总胆汁酸18umol/L,总蛋白55.8g/L,白蛋白31.3g/L,碱性磷酸酶165U/L。舌脉如上。
方药:中药守上方,5剂。
七诊:2016年9月21日。复查总胆汁酸30umol/L,总蛋白59.1g/L,白蛋白32.1g/L,碱性磷酸酶124U/L。舌脉如上。
方药:中药守上方加炒黄芩10g、大腹皮10g,7剂。
八诊:2016年9月29日。孕37w,总胆汁酸18umol/L。舌脉如上。
方药:中药守9月8日方加炒黄芩10g、丹皮10g,7剂。
九诊:2016年10月6日。孕35+6W,总胆汁酸30umol/L,白蛋白33.08g/L。舌脉如上。
方药:中药守上方加赤芍10g,7剂。
按语: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妊娠中、晚期特有的并发症,临床上以皮肤瘙痒和胆汁酸升高为特征,主要危害胎儿,该病对妊娠最大的危害是发生难以预测的胎儿突然死亡,该风险与病情程度相关。
胆汁酸是脂类食物消化必不可少的物质,是机体内胆固醇代谢的最终产物。初级胆汁酸随胆汁流入肠道,在促进脂类消化吸收的同时,受到肠道(小肠下端及大肠)内细菌作用而变为次级胆汁酸,肠内的胆汁酸约有95%被肠壁重吸收(包括主动重吸收和被动重吸收),重吸收的胆汁酸经门静脉重回肝脏,经肝细胞处理后,与新合成的结合胆汁酸一道再经胆道排入肠道,此过程称为胆汁酸的肝肠循环。
祖国医学无“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记载,妊娠胆汁酸升高当属“妊娠黄疸”范畴。《金匮要略》记载“黄家所得,从湿得之”。湿邪日久化瘀,瘀久化热,湿热搏结,不得外越。故马老师从利湿着手,从肝胆经论治,选茵陈蒿汤或四逆散加减治疗。茵陈蒿汤以通泄瘀热,清利湿热,使邪去有路,则胆自利;四逆散调和肝脾,透邪解郁,疏肝理脾;平地木利湿退黄;鸡骨柴解毒利湿;黄芩清热燥湿,解毒安胎;金钱草散瘀消肿,利湿退黄;木香能行气调中宣泄;莲房消瘀安胎;赤芍清热凉血,散瘀;郁金行气祛瘀;丹皮清热,活血散瘀;丹参活血祛瘀,理气;诸药合用清热利湿,行气化瘀,使瘀热除,湿邪化。因ICP容易引起胎儿宫内缺氧缺血,胎儿宫内生长迟缓,甚至胎儿猝死,故马老师加用适量的活血化瘀药,达到祛瘀生新的目的,以防母病及子。集众药之力,清热利湿与活血化瘀并举,使湿邪祛,胎自安。
患者自诉经验总结:1.降总胆汁酸中药比西药效果好;2.注意休息,忌口,荤少素少,控制饮食;
根据胆汁酸的肝肠循环理论,马老师要求患者在服药期间保持大便稀软,以减少胆汁酸的重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