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仲瑛治疗慢性白血病
病例一
杨× × ,男,32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2004年9月13R初诊,自诉:“ 01年9月因低烧,脾大,乏力,在省人医查为慢粒( CG 2) 。在苏医住院,用干扰素,羟基脲治疗后,3年内稳定,近期发作40天,住苏医二附院治疗,现已出院。"刻诊面色萎黄不华,乏力,偶有低烧,食纳尚可,二便正常,舌苔薄白中后部黄腻舌质偏暗,寸口脉细虚滑。骨髓穿刺检查: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加速期( 04-08-05,苏医二附院) ,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高水平,粒系成熟障碍( 04-09-10),血生化:G G T54f、U A480f、肌酸激酶6I ( 04—09-09苏医二附院)。拟从瘀毒内郁,因虚成损治疗。以犀角地黄汤为底方,加上凉血解毒活血之物,再嘱予六神丸服用。
处方:炙鳖甲15g先煎,功劳叶10g,白薇15g,肿节风20g,葎草20g,漏芦15g,蛇舌草20g,紫草10g,水牛角片15g先煎,赤芍12g,丹皮l O g,大生地15g,生芪15g,鸡血藤15g。七剂。另予六神丸5盒,每次15粒,3次/日。
病人因处于复发急性期,仍以祛邪为主; 病人久病致瘀、致虚,因此除了犀角地黄汤外,还用了擅清虚热的功劳叶、白薇、葎草,凉血活血解毒的紫草,以及活血化瘀兼能抗癌的肿节风,行血补血的鸡血藤。扶正之药仅用一味生芪。二、三诊病情稳定但仍有口干、低烧情形,复查WBC1.3×109几、PLT134X109几、RBC3.O × 1012几、H B719/L。诊其舌苔薄黄腻舌质偏暗,寸口脉细,证属瘀热相搏、肝肾亏虚。仍当补益肝肾、凉血化瘀解毒。在原方基础上加减,加补益肝。肾的枸杞子、炙女贞、制黄精、旱莲草等,及清热解毒的蛇舌草。病情稳定后,再考虑整体为“肝肾不足,瘀毒内蕴,气阴两伤”,再予补益肝肾、气血。方用龟鹿二仙胶合当归补血汤及二至丸。处方:潞党参15g,枸杞子12g,鹿角片l O g先煎,炙鳖甲15g先煎,生芪25g,当归l O g,炙女贞l O g,旱莲草12g,制黄精l O g,仙鹤草20g,炙甘草3g,蛇舌草20g,漏芦15g。另予六神丸,每次20粒,2次/日。数诊后追踪血象:H BIO O G /L,RBC4.3× l O 比/L、W BC3.3× 109/L、PLT220X109几、晚幼0.01、分叶0.46、淋巴0.45、单核0.03、碱性0.04、原始0.0l 。血象明显改善。
其中周老用药的经验常将龟鹿二仙胶中的龟板换成鳖甲,取鳖甲能软坚散结之意,用在此病人能补能散。狗舌草解毒抗癌,用于癌瘤积毒、白血病,特别是急性白血病,也能使肝脾肿大缩小。漏芦能清热解毒,促使痈肿消散。蓰草性味甘苦寒,能清热解毒、退虚热。每次复诊时复查之血象报告逐步改善。之后再随症加减。大抵急性期以攻邪为主,缓解之后以扶正为主,予补益肝肾、气血,兼以活血通络抗癌。2004年11月8同复查血象即未见早中晚幼粒。之后复查也未见,已完全缓解。2004年12月6日最后一次复诊病情稳定,续以龟鹿二仙胶合当归补血汤及二至丸补益肝肾、气血,兼以活血通络抗癌巩固治疗。
病例二
黄X× ,女,78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2004年6月18同初诊,自诉:“最近体检发现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分别是W BC:2000/m m “,PLT:5.6万,确诊为M O S—RAEB—II。”自觉症状不多,偶有疲劳乏力,食纳二便基本证常,易汗,口稍干,微苦,怕冷、两足为主,寸口脉细滑,舌苔黄舌质黯红。两足怕冷为肾阳不足,易汗、脉细滑为气虚,口稍干、微苦、苔黄质黯红为肝阴虚、血虚血瘀、瘀久化热。周老诊病机为肝肾亏虚,气血化源不足。用方以补益肝肾、气血为主,采阴阳双补。以能滋阴填精、益气壮阳的左归丸、龟鹿二仙胶为主方,合补益肝肾的二至丸及当归补血汤。
处方:潞党参10g,太子参10g,枸杞子10g,鹿角片10g先煎,大熟地10g,生芪12g,当归10g,山萸肉10g,补骨脂10g,川石斛10g,鸡血藤15g,炙女贞10g,旱莲草10g,肿节风20g:菟丝子10g,炙龟板10g先煎。
后复诊时病情均稳定,自觉症状不多,两足冷感逐渐消退,自7月26同起化疗,马法兰2m gqdX3-4周。之后的复诊,舌脉大部份为舌苔黄舌质暗红,寸口脉小弦。仍是肝肾亏虚,气阴两虚。续以原法进退,并随症加减。中西医结合治疗,化疗期问追踪W BC虽仍偏低但稳定,下降不多。10月下旬结束化疗后继续服用中药,月初复诊W BC已上升,W BC3.4× 109/L,N E1.4,LY41.1, M E41.2,RBC3.4× 10埋几,H B92G/L,PLT55X109几,PCT0.05,较前好转。骨穿复查:“骨髓增生减低,粒系40.4%,红系27.25,粒:红1.49:1。红系减少中晚幼比例正常,淋巴比例增高,形态正常,巨核3个。”之后未见复发,仍继续以中药改善贫血及补益肝肾、气血,填精补髓。治疗追踪满一年,2005年6月24同最后一诊后未再复诊。于2007年3月至其家中访视,始知病人已过世半年,原因为年高体衰,期间白血病未曾复发。
病例三
孙× X,男,73岁。慢性淋巴性白血病
病人自发现患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即拒绝西医化疗,决定采用中医治疗而请周老诊治。既往有脑梗病史。2001年中查血象W BC上升,血小板成簇化,L66%,N23%,舌苔中黄,舌质暗红,寸口脉细滑。病人年高体虚,苔脉显示有瘀、有热,属正虚邪实。周老诊病机为“肝肾阴虚,热毒血瘀”,方用犀角地黄汤加减,处方:炙鳖甲15g先煎,水牛角片30先煎,赤芍10g,丹皮10g,生地15g,狗舌草20g,蛇舌草20g,大青叶20g,漏芦12g,山慈姑15g,花生衣20g,地骨皮15g,天冬12g,枸杞子12g,紫草12g,玄参15g,怀山药15g,泽漆12g,猫爪草25g,僵蚕10g,海藻12g,夏枯草10g,白薇15g,片姜黄10g,广地龙10g,黄精10g。方中炙鳖甲软坚散结、滋阴清热,狗舌草、蛇舌草、大青叶、漏芦、山慈姑、紫草、猫爪草清热解毒,花生衣补血,地骨皮、白薇凉血退蒸,天冬、玄参滋阴清热,枸杞子、怀山药、黄精补益肝肾,夏枯草清肝火。加僵蚕、片姜黄则有升降散之意,调气机升降、解郁热。
之后的复诊一般情况尚可,因此守原法巩固,并随症加减。经治病情平稳,2001年11月7同复查W BC总数8.6× 109/L,分类L76%,血小板成簇可见,自觉症状不多,左下肢行走乏力,抬腿举步欠佳,口不干,手掌红赤。舌苔黄薄腻舌质暗红,寸口脉细滑。左下肢行走乏力、抬腿举步欠佳,为脑梗后遗症。手掌红赤、舌苔黄薄腻舌质暗红,为血瘀络热。寸口脉细滑,细为虚、滑为热。病机仍是肝肾亏虚,热毒血瘀。方用犀角地黄汤合左归丸加减,
处方:广地龙10g,山萸肉10g,菟丝子12g,炙鳖甲15g先煎,水牛角片30g先煎,赤芍10g,丹皮10g,生地15g,狗舌草20g,蛇舌草20g,大青叶20g,漏芦12g,山慈姑15g,花生衣20g,地骨皮15g,天冬12g,枸杞子12g,紫草12g,玄参15g,泽漆12g,怀山药15g,猫爪草25g,僵蚕10g,海藻12g,夏枯草10g,白薇15g,片姜黄10g,黄精10g,鸡血藤15g。
方中同样将龟板换成鳖甲,取鳖甲能软坚散结之意。其余用药差别不大。之后的复 诊病人自觉良好,则继续守原法巩固,并随症加减。2002年10月23复诊:期间曾出国8个月,一般情况尚可。回国查血常规:W BC总数20.3× 109/L,分类淋巴81%,血小板小簇可见。最近血压偏高,肌肤时见瘀斑,寐差早醒,左下肢行走活动仍欠自如。舌苔黄薄腻舌质红,寸口脉小弦滑。病机仍是肝肾阴虚,营血伏热,络热血瘀。方用犀角地黄汤合二至丸加减。
处方:水牛角片20g先煎,赤芍12g,丹皮10g,生地20g,玄参15g,紫草10g,大青叶15g,狗舌草20g,漏芦12g,广地龙10g,白薇15g,蛇舌草20g,天冬12g,地骨皮15g,花生衣12g,猫爪草20g,生槐花12g,炙女贞子10g,旱莲草12g,枸杞子10g,夜交藤25g,山慈姑15g,炙僵蚕10g。
六神丸、青黛继续用。方义变化不多,但提示病人停药后出现病情反跳,因此即使病情改善仍要持续治疗以防复发。2002年11月丌始因溃疡型结肠炎反复发作,大便脓血而于12月初住院。2003年1月20日出院时查W BC110X109/L,3月查血象W BC9.9× 109/L,L69%,N29,E2%,基本稳定,仍用原方加减治疗。4月便血又发,拟方先从标治,予凉血止血。
处方:大黄炭5g,地榆炭15g,炒槐花15g,仙鹤草15g,血余炭10g,旱莲草15g,地锦草20g,马齿苋20g,风尾草15g,椿根白皮15g,自芨10g,炙鸡内金10g,蛇舌草20g,赤芍10g,丹皮10g,怀山药15g,焦白术10g。另青黛100g,0.69X2/日。经治,6月基本稳定,未见发作,继续用犀角地黄汤合二至丸加减。基本即以此方巩固。随访至今,白细胞稳定,一般病情尚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