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鼓管吹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鼓室积液和传导性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症。分泌性中耳炎是儿童的常见病。美国10岁以下儿童中约有90%患过分泌性中耳炎,多数可以自愈,其中有30%~40%会复发,5%~10%可能持续1年以上。
分泌性中耳炎病因主要是咽鼓管功能障碍。咽鼓管是连接鼻咽部和中耳鼓室腔的管道结构,主要生理功能是通气及平衡中耳气压。咽鼓管功能障碍导致外部气体不能进入中耳,中耳腔内原有气体逐渐被粘膜吸收形成相对负压,引起中耳炎粘膜静脉扩张及血管壁通透性增强,鼓室内出现渗出液。
咽鼓管吹张:压迫气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以解除鼓室内负压,达到咽鼓管扩张,恢复中耳通气,改善中耳功能。咽鼓管吹张法包括捏鼻鼓气(Valsalva)法、波利策法(Politzer法)、导管吹张法和中耳负压治疗仪四种。
1.捏鼻鼓气法(Valsalva法):是一种自行咽鼓管吹张技术,嘱患者吸气后,以手指捏紧两侧鼻翼、闭嘴、用力鼓气,利用压力使鼻咽部气体经咽鼓管进人中耳,纠正中耳负压,促进咽鼓管开放,利于鼓室内液体排出。该方法操作简单,成人与儿童均可完成,提前5min减充血剂喷鼻1~2次可提高成功率。
2.波利策法(Politzer法):又称咽水打气法,患者口中含小口水,将波氏橡皮球的接头插入患者一侧鼻孔,以手指压紧另一侧鼻翼,要求密闭鼻腔,然后嘱患者吞咽,同时挤压橡皮球进行咽鼓管吹张。
3.咽鼓管导管吹张法:将咽鼓管导管弯头插入鼻腔,经鼻底送至鼻咽部,然后转向中线并向前拉止于鼻中隔后缘,然后导管向外转约1800,使导管前端进入咽鼓管咽口,然后进行吹张。在鼻内镜直视下插管较盲插更为准确。
4.中耳负压治疗仪(Ear popper吹张):是基于波利策法的一种改良方法,利用吹张器代替波氏球进行吹张,采用电动加气,其压力可控。患者取坐位,含一口中等量的水;手握吹张器并用硅胶治疗头抵住一个鼻孔,另一只手食指按住另一个鼻孔,确保两侧已密封;按下电源使气流导入鼻腔,2秒后做吞咽动作,将水咽下,此时可感到咽鼓管及中耳有气流导入,每按1次电源可持续导入气流5秒;然后在另一侧鼻孔重复上述操作。装置便于携带,患者可在家中自己治疗,易于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