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视岁月 ‖ 读 书
小时,对一个出生在农村人来说,读书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不要说女孩子,就是男孩子,父母也不一定送入学堂。主要原因,一是因为好多农村父母都没有文化,不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二是经济困难,吃都成问题,读书无形中成为了一种家庭负担。家父小时读过几天私塾,文化都是在部队上学的,对文化知识的取得和积累缺乏正确的认识。母亲是一个十足的文盲,更不知道读书获得知识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好在父母都给了我们学习的机会,都把我们兄弟姊妹送入了学堂。
我十分珍惜进入学堂的机会,虽然没有古时启蒙拜师的仪式感。但觉得学校是一个十分神圣的地方,对授课老师尊重有加。稍长,越发觉得读书的重要。感觉老师是这个世界上最为让人尊敬的人,发誓长大了就当一名老师。我的启蒙老师在亲戚中我应该称表叔,与父亲一般年纪,头发花白,鼻梁上挂一副老花眼镜,背微弓,像一个大虾米,手里经常拿着一根竹教鞭,时而威严,时而又慈善得像一个菩萨。他经常对我们:“书中自有颜如玉”和“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古训。那时我们并不全懂,只是觉得读书识字,能知道好多别人不知道的东西。
到三年级,学校开了作文课。写《我的理想》,我写我的理想就是当一名老师。表叔说,要当老师,那就得好好学习,有长人之处。回来为了勉励自己,用报纸歪歪扭扭地写上:“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然后在上下联右下再歪歪扭扭地写上毛主席的两句诗:“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用饭米粒涂抹,贴在自己的床头。
那时基本上没有什么课外书,唯一能读的课外书就是小人书,连环画。谁要是有成套的《水浒传》、《三国演义》、《岳飞传》,谁就是大哥,走到哪里都有人投来羡慕的眼光。那些有成套小人书的人,后来都动了经济脑筋,摆起了地摊。看一本两分钱,小人书地摊边经常聚集起成群的小孩,有租看的,也有勾着别人肩头混看的。往往一本小人书,一个租,几个人看。后来租书的人就阻拦勾着别人肩头混看的人,不准看。我因为出不起两分钱,与一个同学同看一本小人书,被摊主推搡了一下,摊主也是一个小孩,我就与那个小孩打了一架。脸都被抓破了,回到家也不敢给父母讲。
父母对自己孩子的学习也不太关心,平时学不学,做不做作业,父母都不管,不会检查你的作业,顶多期末查一查成绩单,看一看分数,对考得好的露个笑脸,对考得不好的也顶多给一个白眼。一切归于平静。那时父母也没有对自己的孩子抱多大希望。极少的父母也希望子女能出人头地,但不会对哪个子女抱希望,他们的思想是子女有几个,“一笼鸡不叫,一笼鸡叫。”就算一笼都不叫,也没有什么,祖祖辈辈都是农村人,一辈一辈的都活过来了,难道读不了书反倒就活不过来了?也有的父母,打心里就没有让子女通过读书出人头地的想法,只简单的要求“认个倒正”就行了。我们六七十年代的孩子,能够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大多都是自律的孩子,都是把读书看作是奢侈的孩子。不像现在的小孩,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拥有良好的师资条件,校园如花园,吃着营养餐,他们却不愿呆在学堂。街上有那么多的书店,有那么多的书。他们却喜欢上网玩游戏,喜欢看网络小说,白白丢掉了好多学习的机会。
我的儿子读到初中的时候,因为第一天安排座位迟到了,老师让请家长。儿子嘟哝了一句,请什么家长,我迟到了安排我坐后边我又没有意见。不想刚好被老师听见了,老师要求儿子必须把父母请来,否则不让儿子入学。此后,这位老师盯上儿子,总是找儿子的茬,把儿子作为全班的反面教材,动不动呵斥,就批评。那可是小考在全县排名前一百名的孩子!就这样儿子有了厌学情绪,学习直线下降。长此以往,孩子就废了。我们不得不通关系给儿子转学,我们玩不起啊,我们只有“一笼鸡”呀!一笼不叫,就全都不叫了。
高中儿子想离开织金这个环境,到清镇去读书。一起去清镇一中读书的还有几个朋友的孩子,周末我们经常约起一起去看孩子。由于没有车,经常搭乘别人的车,一搭就是四个人,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的熟人多,我经常联系熟人去不去贵阳,去的话就搭一下车,熟人问,几个人呀?我说,四个人。熟人说,哪有这么搭车的?你不如让我给你当司机得了。长此以往,确实不便。后来我们几家就想到买车,朋友们说,大家凑一凑,买辆车要方便一些。可是没有钱呀。朋友说,想想办法。想什么办法,我想起了孩子的干爹,他是做工程的,手里应该有钱。我给儿子的干爹打电话说,我想买辆车,借我点钱吧。儿子干爹问,借多少?我说,十万。儿子干爹问,买车你有多少钱。我说,没有钱。儿子干爹反问,没钱买什么车?我问,借不?儿子干爹沉默了几分钟,说手里只有五万元,借你了就没有吃饭的钱了。我说,别跟我叫穷,我是真穷才跟你借。儿子的干爹说,好吧,告诉卡号,我打给你。两个朋友凑了三万,我自己又找人借了一万五千元,买了一辆九万三千八百元的北京现代瑞纳。
2018年,我的顶头上司因为受贿和乱批“小微企业”造成国有资金损失,走上了审判席,成为警示我们的对象。在法庭上公然举报说我有一辆豪车,他推测凭我的工资收入我应该买不起车,我也应该存在贪腐行为。而公诉人正好是凑钱给我买车的朋友,朋友说,没有事实依据的事情就不要谈了。后来认识我的人都说,我拥有一辆豪车。
清镇三年,孩子们总算考进了大学。我们也结束了清镇“周末聚”。从自己读书到自己的孩子读书,我们的希望我们的理想,随着时间的流逝圆了,破了,灭了。但我不悔,因为读书使我的梦想充盈,使我“鲤鱼跳农门”,走上了工作单位,成为了公家的人,这么些年我能够坚守住做人为官的底线,一个是很多清廉的读书人给了榜样的力量,一个是我认为这份工作的来之不易。
现在,因为身体的关系,组织上让我从前台走向幕后,工作的担子轻了,时间也相对充裕了。读书的机会也多了,我会珍惜每一天,做一个读书人。
书本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更多的人都来攀登吧。
1、春天我们看花去
23、深度 ‖ 灰指甲
杜钧,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织金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干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出生贵州农村,工作之余,喜欢堆砌文字,爬爬格子,1990年开始在《毕节报》、《贵州经济报》、《贵阳晚报》、《贵州政协报》、《贵州工人报》、《贵州邮政报》、《贵州统一战线》、《贵州公路文学》、《高原》等报刊发表散文诗、散文、杂文、小说等文学作品,获得过《中国资产新闻报》、《毕节报》、《贵州统一战线》等报刊举办的征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