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1850年3月9日,清咸丰帝即位

爱新觉罗·奕詝(zhǔ)(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清朝第九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七位皇帝,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有实际统治权的皇帝,也是清朝最后一位通过秘密立储继位的皇帝。

道光十一年(1831年)七月十七日,奕詝出生于圆明园澄静斋,是道光帝的第四子,生母为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钮祜禄氏是二等侍卫颐龄之女,家境寒素。她入宫之初,封为嫔。但她聪慧漂亮,妩媚动人,很讨道光帝的喜欢,晋封为贵妃。钮祜禄氏生子两年后,孝慎皇后病死。钮祜禄氏被晋封为皇贵妃,统摄六宫之事。第二年,她被册为皇后。钮祜禄氏虽身为皇后,但因抑郁寡欢,得了大病。道光二十年(1840年)正月,钮祜禄氏病死,奕詝当时只有10岁。

奕詝生母过世后,受静贵妃抚育。静贵妃生有三个儿子:皇二子奕纲、皇三子奕继和皇六子奕訢。奕纲和奕继已死,静贵妃膝下只有皇六子奕訢。奕訢比奕詝小一岁。静贵妃便将失去生母的奕詝收在膝下抚育。奕詝孝敬静贵妃如同生母,视奕訢如同胞弟。而同奕詝争夺皇储最有力者,就是他视作同胞的皇六弟奕訢。

道光帝建储较晚。道光帝即位后,并没有按清朝惯例马上着手秘密立储。道光帝共有后妃二十多人,先后给他生了十个公主和九个皇子。二子、三子幼殇,当时可以选择的嗣君只有长子奕纬一个人,是否建储并没有意义可言。道光十一年(1831年),长子奕纬过世,四子奕詝出生。皇五子过继给嘉庆帝第三子绵恺为嗣,袭郡王位。皇六子奕訢,是诸皇子中颇受道光帝钟爱的一个。道光帝晚年,又陆续得了皇七子、皇八子和皇九子,但都年幼无知。

皇四子奕詝年龄最大,又很仁孝;皇六子奕訢,虽为庶出,但家法传嗣,不分嫡庶,而且“天资颖异”,能文能武。随着他们年龄渐大,皇储争夺,暗藏机关。

根据文献记载,在道光帝带领诸皇子的一次狩猎中,奕訢武艺超群,在围猎中获得猎物最多。而奕詝却只是站在一旁,不发一箭。原来,奕詝知道自己骑射不如奕訢,于是事前请他的老师杜受田给他出了个高招。杜受田告诫奕詝说:阿哥到了围场,千万别发一枪一箭,而且要约束手下人不得捕捉一只动物。皇上如果问及原因,你便说现在正值春天鸟兽万物孕育的时候,不忍心伤害它们,也不愿用这样的方式与弟弟们竞争。奕詝照计而行,果然,道光皇帝听后非常高兴,赞叹道:这真是具有帝王心胸的人说的话啊!

又有一次,道光皇帝传旨召奕詝和奕訢入对问策,就是要问问他们对国事政务的看法。二人接旨后分别请教自己的老师。奕訢的老师卓秉恬有才气,少年得志,办事认真,好发议论。他告诉奕訢:皇帝如果问你的话,“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杜受田却告诫奕詝:如果谈国事政务,阿哥是比不过六爷奕訢的。这时只有一条计策:只要皇上说自己快死了,不等他问国家交给你该怎么办时,你就只管趴在地上哭。奕詝言听计从,他的一番表现,使道光皇帝深感这个孩子仁孝。

道光三十年,被内忧外患困扰多年的道光皇帝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奕詝和奕訢的皇位之争也有了结果。道光传位的清宫秘档,是惟一保存至今的一组有关秘密立储的珍贵实物。匣中共有谕旨四份:

立储谕旨一份。上面用满汉两种文字写道:“皇四子奕詝著立为皇太子。”又用汉文写道:“皇六子奕訢封为亲王。”内层的包封纸上写有“道光二十六年六月十六日。”并有道光皇帝的签名。外层的包封纸上写有满文“万年”,也有签名。由此可见,立储是在道光二十六年,也就是道光逝世的前四年。

还有两份交代身后应办事项的遗旨。一份包封上写有“御前大臣军机大臣公同手启”并贴有封条,上有签名。另一份包封上贴有封条,盖有“道光之宝”戳记和“封”字。

此外,匣中还有朱谕一份:“皇四子奕詝著立为皇太子,尔王大臣等何待朕言,其同心赞辅总以国计民生为重,无恤其他。”这份朱谕是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道光帝临死前在圆明园慎德堂亲笔书写的,字写得很潦草。

道光皇帝的一纸朱谕,决定了奕詝和奕訢的地位,从此奕詝黄袍加身,成为咸丰皇帝,而奕訢作为亲王俯首称臣。

然而,在历代帝王之中,咸丰帝的命运差不多是最惨的一位。咸丰帝在位期间清朝积累了二百多年的矛盾来了个总爆发,咸丰帝一个人把大清朝列祖列宗的苦难都承受了,一生短暂,备尝艰辛,自打继位开始,太平天国运动就深深地困扰着他,倾全国之力,依然未见胜利的曙光,又遭遇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打击,咸丰帝终于崩溃了,以三十一岁的年龄命丧热河。但是,当清王朝终于挺过这一系列的打击之后,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中国逐渐融入到世界的洪流中去,跟过去的闭关锁国时代相比,天地宽了,机遇多了,大清朝终于度过了乾隆晚年以来的统治危机,迎来了一场枯木逢春的“同光中兴”,这真是中国王朝没落史上的一个奇迹。然而,咸丰帝却没有等到这一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