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胖了,有个丑名字:痰湿胖,人如其食,你吃什么就会形成什么样的体质,改改你的饮食习惯吧。
现代营养学非常强调肉蛋奶营养均衡摄入,超市中的肉类品种丰富,吃肉已经是家常便饭,与以前生活不同的是,我们的营养每日超量摄入已经是常态,这就是造成了很多人体重会超标的原因之一。我认识一个女生,属于肥胖体质,特别爱美食。到什么程度呢?各种好吃的好喝的,她每天都在吃。看她的朋友圈,美食确实很养眼,更养了身体。高热量的肉类和饮品不断进入她的身体,近10年来,她的体重从未到达正常标准。超重,意味着健康风险增大,果不其然,最近,她的体检出了问题,血脂和血糖超标,需要进一步确诊治疗。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她开始了定期运动,减少主食和高热量食物的摄入了。这回朋友圈里晒的,基本上都是玉米、粗粮饭和蔬菜,以前那些奶茶、咖啡、甜甜圈、烤肉、涮火锅很少见了。身体的状态从一个极端,进入另外一个极端。如果身体也会说话,它一定意见很大。
中医将人的体质分为平和质、阳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阴虚质、瘀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
上面说的肥胖例子,放在中医体质的系统里,可以称为痰湿质。这类体质有什么特点呢?
痰湿体质是水太多了,主要和脾脏功能相对不足有关。
人体中存在着“津液”,也就是水份。《黄帝内经》言:痰之本,水也,源于肾。
一个人经常爱出汗,说明是体表津液不固,爱流失掉。一个人经常口干舌燥,说明津液不足,或者损伤得比较多。
“津液”与“痰湿”有着很大的联系,“津液”是“痰湿”生成的基础:
若一个人的阳气不足,液就不能被气化,液的量多了,就容易形成痰。若一个人的阳气太足,也会灼热液,炼成痰。
“痰湿”这种东西,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形成,不像吹风了会马上感冒咳嗽那么快。
它的特点是:爱往下走。比如腿、小腹部。
我们看一个人的小腹比较大,腿比较粗,那么与痰湿就有关系了。痰湿会导致一些疾病,比如:甲状腺肿大、脂肪瘤、眩晕、高血压、糖尿病、单纯性肥胖、不孕症、月经不调等。痰湿质的症状:舌苔白腻,面色恍白,个别人有点浮肿, 大便软或黏,小便清长。
首先,就是高热量食物的摄入,主要指肉类,羊肉、鸡肉、鸭肉、猪肉。如果一个孩子从小的饮食以这些为主,主食为辅,这样的饮食结构在10岁以内不会带来很明显的疾病,过了10岁就比较危险了,会增大患糖尿病的风险。如果是成人,有这种饮食习惯,患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的风险非常高。有些人“嗜肉如命”,吃肉就像吃糖一样,幸福得不得了。一顿不吃肉,三天没精神。这该怎么办呢?
山楂味酸而微甘,能补助胃中的酸汁,故能消化饮食积聚,以治肉积尤效。——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每天一颗大概可以吃一个月
建议大家坚持吃才有明显效果哦
限时折扣仅需59元
▼
点击小程序·立即购买
交易担保 道生生活馆 健脾开胃、消食减脂 小程序
其次就是喜欢冷饮,尤其是加了冰的。这样的饮食习惯,会把胃里那点“小火苗”给浇灭。
还有一点,就是情绪低落,爱抑郁。痰湿这种东西,也很爱跟抑郁在一起,抑郁很大程度是阳气不足的表现。
痰湿也是,这样痰湿与抑郁就成了“好朋友”。抑郁的人有个很大的特点:不爱动,喜欢静,在一个地方静静地待着。
要想让阳气振奋起来,就需要动,运动。散步、打球、爬山、郊游都是好办法,最大程度的接触大自然。每天2个小时的户外活动,坚持一段时间后,抑郁就会有很大改善,痰湿之气也会减少。
从上面的成因中也不难看出,要想改善痰湿体质,主要是少吃高热量的肉类食物,杜绝喝冷饮,让脾胃之气振奋起来,最后运动起来。
当然,从饮食习惯入手,改善体质需要很长的一个过程,也许1年,也许3年,或者更长,贵在坚持。
曲池穴位于肘横纹的外侧端,屈肘取穴,在手肘关节的弯曲凹陷处。此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穴,大肠经与肺经相表里,肺主皮毛。此穴位于肘部,乃经气运行之大关,能通上达下,通里达表,既可清在外之风热,又能泻在内之火邪,是表里双清之要穴,具有疏散风热,解表散邪之功,善解全身风热表邪,主治外感热病、风热上扰的头痛、咽喉肿痛,风热犯肺的咳嗽、气喘。所以生活当中想要祛除湿气的话,不妨在家按按这个部位哦,是可以帮助我们排出湿气的。
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水通道”,而委中穴就是这个通道上的出口,如果这里被堵住,湿气就很难从身体排出,关节炎、腰酸背痛等疾病就会发生。
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脾是生痰之源,是管湿气的,如果湿气多了运化不出去,就会变成痰饮。所以,祛湿也要健脾,健脾少不了阴陵泉。取穴方法:采用坐位或仰卧姿势,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在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处于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每天用手指按揉这里,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但建议保证一天总共10分钟以上。如果你体内有脾湿,按这里会疼,但是坚持按揉,你会发现疼痛在逐渐减轻,说明你的脾湿在好转。丰隆穴归属于足阳明胃经,为足阳明胃经别走足太阴脾经之络穴,具有疏经活络、化痰定喘、清热通腑、健脾和胃的作用,是治疗痰疾之要穴,无论有形之痰、无形之痰,均可治之,故有“祛痰第一穴”之称。
取穴方法:正坐屈膝,外膝眼(犊鼻)穴与外踝前缘平外踝尖处连线的中点,距胫骨前嵴约二横指处取穴。
大横穴是足太阴脾经之穴,在腹中部,距脐中4寸,左右各一,有运转脾经水湿之功效,全身的湿气都能由它驱除,同样是“祛湿大穴”。按摩方法:用两拇指同时点按左右两侧的大横穴,持续3-5分钟;或用手掌以顺时针的方向摸腹20-30圈,同样能有助通便祛湿。承山穴是最有效的祛除人体湿气的穴位之一,其效果跟红豆薏米粥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承山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上,膀胱经主人体一身之阳气,所以,刺激它能通过振奋膀胱经的阳气,排出人体湿气。取穴方法:取穴时应采用俯卧的姿势,承山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