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文学·短篇小说·杨梦宏】 父爱如山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069
父爱如山
原创/杨梦宏
贫穷的岁月,留给我们的只有对父亲的思念。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三姐因到黄河滩干农活,回来就身染疾病,本来晚上在玉霞家纺线,晚上作伴同睡,谁知三姐半夜三更敲门回家,说自己头晕头痛,身体发烧,父亲让三姐喝了点糖水,三姐喷射性呕吐,真是水米不进。
父亲是识文断字之人,平时爱看医学书籍,发现三姐的症状与普通的伤风感冒不同,反倒与乙型脑炎很吻合。当时,家里已是一分钱都没有了,天不亮,父亲就到村信用社借了三元钱,用自行车驮着三姐到两宜地段医院就诊。
好在当时是夏天,也不冷,父亲和三姐就在医院楼道的连椅上坐着等候医院九点钟上班。
门诊值班的医生给三姐检查完就开处方,父亲谦恭地问:“大夫,我娃得的是啥病?”“重感冒。”医生干脆地回答。乙型脑炎最怕误诊成感冒,贻误病情,有死亡的危险,好了也会留下后遗症。父亲急忙深深地给医生鞠了一躬,说:“大夫,您再给我娃好好看看,她会不会是乙型脑炎?”医生狠狠地将我父亲瞪了一眼,轻蔑地说:“就你能,你不信去买麻醉药,抽脊梁液化验一下就一目了然了。”父亲将身上仅有的挂号剩下的两块多钱买了麻醉药并交了注射化验费。
化验结果出来了,三姐果然是乙型脑炎,医生略带尴尬但不掩饰真诚地向父亲说:“你是我的先生。”
三姐住院了,但须预交三十元钱住院费,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三十元钱无异于天文数字,父亲到大姐家,让大姐夫到生意兴隆的铁匠铺借了四十元钱,解了燃眉之急。她马不停蹄地到各医院寻找特效药甘露醇,这个医院一点,那个医院一点,总算凑够了三姐治疗所须的剂量。
两宜地段医院离我们家七八里路程,没法带饭,在医院食堂吃饭,父亲舍不得买两份,就买一份饭,三姐吃剩下的父亲才吃。那时医生总嘱咐,说三姐得的是传染病,不让家里亲戚朋友探望,也不能吃病人吃过的食物,但父亲从不嫌弃,这份深沉的父爱至今想起来还是不禁潸然泪下。
三姐出院了,但一家人的愁眉仍未舒展,因为欠下的四十余元外债未还,父亲绞尽脑汁也无良方,无奈,只好变卖家产。
爷爷一生教书,县里送的烫金大匾在上房中堂上方拆卸下来,家里还有一个磨面的大木柜,木板厚实,将其拆解,另有三个宽大的板凳,可以拼凑成一张单人床,也将其毁了,用这些木材请木工做成医院急需的单人病床,出售给医院,所得利润勉强还了外债,但三姐需要疗养的身体却连一个鸡蛋也吃不起了。
作者简介
杨梦宏 中学高级教师,渭南市作协会员,大荔中学校刊《冯翊学刊》《啄泥》文学报主编。干平凡的工作,不甘于平庸的人生。教学之余,笔耕不辍,先后出版《中学语文教与学实用手册》及散文集《火红的石榴树》、《桃李芬芳》、《杏坛岁月》,校本教材《大中新燕啄春泥》。散文《外婆的童谣》曾获第四届路遥文学奖;主编大荔中学政教工作宣传册《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多次被评为模范班主任、明星教师、先进个人。多次演讲获奖。组织辅导的扬帆文学社、红太阳剧社,啄泥文学社学生参加全国各级作文竞赛多次获奖。担任班主任所带班获“陕西省模范优秀中队”、“渭南垦区模范班集体”。在“百家碎戏”《儿子、女儿、女婿》和《傻老太进敬老院》中饰演主要角色。
总编:夏春晓
副总编:邢根民
顾问:马行健 张仕德
主编:李跃峰
编辑:张爱玲 高华丽
主办单位:大荔县作家协会
投稿邮箱:879101005@qq.com
备注: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
敬
请
关
注
杨坚故里,美丽大荔。
原创高地,温馨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