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庐漫思|平房顶上的芦苇
平房顶上的芦苇
搬进单元房之前,我们一家三口还住在妻子单位的单身宿舍里。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左右盖的两层楼房。下面一层是平房,是单位的办公室。上面一层是两面流水的瓦盖的厦房,是职工宿舍。宿舍前的走廊顶棚是用三块楼板盖的平房。厦房前半部流下来的雨水流到走廊顶水泥面,通过外沿的下水泄到楼下。每当冬春时节,阳光明媚的中午,只要在家,我都会坐在阳台上晒着太阳,品茶读书;每当夏秋时节,和风习习的午后,我都会和妻儿坐在西面楼梯平台上,和邻居、朋友歇凉闲聊。经常在不经意间,就会看见对面楼顶平台上一丛半死不活的芦苇在哪里摇晃着细瘦干硬的身躯。竟然还有一条根伸出了砖缝,挂在檐口垂了下来,居然有三四米长,在随风摇摆着。
那年初夏的一场雨后,我和往常一样,搬了一把小凳子坐在门口的阳台上晒太阳。随意抬头一看,对面楼顶平台上的那一丛苇竟然变得郁郁葱葱的了。那条悬空三四米多长的根居然也泛绿了,甚至还长出了一节一节的绿芽。
房顶上没有肥沃的土,也没有甘美的清泉,任是其他植物,肯定会在漫漫炎热的夏天或者长长的旱旱的冬天死掉的。可它却生活得那么葳蕤。它到底是怎么生存的呢?有没有什么珍奇的法宝呢?
我望着那垂下来的根,顺着相反的方向,在离这丛苇六余米远的平房顶上又发现了一丛苇,绿油油的生机盎然的苇。那丛苇只有稀疏的几茎。很明显,它是这丛苇的根发育的。
我曾上过平房顶。在楼板上的水泥层上有一层薄薄的牛毛毡。也许在工人铺这层牛毛毡防水时,水泥上已经落满了薄薄的灰尘,经过时间的推移,沥青裂了缝子,水渗了进去,保存了下来。恰好,不知是鸟儿筑巢还是有人无意在牛毛毡下偶然放置了一截新鲜的苇根,这苇根便吸收了这些薄土里的营养及牛毛毡下少的可怜的水分,于是便发了芽,成长了起来。随着肢体的生长及繁育,它需要更多的营养及水分,于是,它的根便伸向了牛毛毡下的角角落落,直至挤破了阻挡它发展的砖砌的沿,伸到了平房外,露出了三四米的根。
我被苇的耐力和毅力惊呆了。在苇的衬托下,我感到了自己的卑微和软弱。我赶紧回到房子里,取出纸笔,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直到现在,我重新看到并修改这篇拙文的时候,我还是对那丛苇的顽强的生命力充满了敬意。我不由挺直了懒散而蜷曲的腰身,浑身上下充满了勃勃的力量。
李跃峰,笔名(网名)山野俗人,陕西省大荔县人,生于1966年10月,酷爱文学。是江山文学网签约作家、江山之星;纯文学微信公众号平台“秦岭书院”总编。曾在国家各级报刊发表作品,获省级以上奖励多次。其中,中篇小说《梁燕妮》于2010年获得了首届全国“铜锣湾”杯“孝问苍生”孝文化征文大赛二等奖,栏目剧《咱们村的监委会》获得了2011年全国廉政短剧大赛铜奖,短篇小说《书怨》获得了2009陕西省首届“益秦”杯“与法同行”征文大赛优秀奖。著有长篇小说《劳改家正传》(《追逃》)、《蝉变》及《沙苑传奇》(《这山看着那山高》)三部,中短篇小说数部,散文百篇,诗歌几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