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且看贾母与薛姨妈顶级斗法
老祖宗贾母真正挂心的
可能唯黛玉一人而已
她虽极爱宝玉
视宝玉为眼珠子、命根子
但她知道
宝玉的人生自有他的父母为他规划、操心
而黛玉孤苦一人
偌大一个荣国府
也只有她一人真正关心她
说到黛玉
最大的事
莫过于她的婚姻大事
宝黛姻缘是老祖宗一直期盼、规划、惦念、推动、暗箱操作的大事情
而“金玉姻缘”背后的操纵者是王夫人和薛姨妈
所以
在荣国府继承人贾宝玉的婚姻大事上
贾府的老祖宗和薛姨妈之间屡屡过招
看似风平浪静的生活
暗波涌动、刀光剑影
第一回合:看薛姨妈散布流言
却看“金玉”之说的由来
还是莺儿说的:
一个癞头和尚送给了八个字“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让錾在金器上
如此便有了宝钗的金项圈
“宝钗的金须有玉的方可婚配”也就是“金玉姻缘”的说法又是谁所发明的呢
薛姨妈呀
这是第三十四回薛蟠亲口说“从先妈和我说的,你这金要拣有玉的才可正配”
并且早已和王夫人多次提起
可见金玉良缘的说法
是在宝钗选秀失败后
薛姨妈调整的新的战略方针
嫁不进皇宫就嫁入豪门
书中薛家的身份是领着内务府银子在外做生意
也就是内务府奴才一类
处心积虑散布流言
在荣国府刮起了“金玉姻缘”的风声
第二回合:鼓动元妃,降下玉旨
读过红楼的人
都知道元春从小也是跟奶奶贾母长大的
她也深知奶奶在家一言九鼎
没人鼓动她不可能私自决定宝玉的婚姻大事
并且利用端午节发放礼物的契机
隐晦又极其公开的
表达对“金玉姻缘”的支持
这个背后鼓动她的人只能是她的母亲王夫人
在众多的礼物中
独宝钗和宝玉的一样
黛玉和探春、迎春、惜春的一样
真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用这种极其高明的方式试探贾母
贾母如果屈意默许
一切便大功告成
“金玉”之说就会从地下走到地上
这个计谋不可谓不高明
高明到了让人无懈可击
好像只能束手就擒
却看足智多谋的老祖宗如何应对?
第三回合:清虚观打醮,老祖宗四两拨千斤
元妃不但下赠礼
而且还特发白银一百二十两
在清虚观打三天平安醮
委任张大仙人向贾母提亲
贾妃做的道场
张大仙人又岂敢为别人办事
再者说谁敢私自为贵妃的弟弟提亲
说的是哪家姑娘谁都心知肚明
在场的薛姨妈和宝钗也装聋作哑拭目以待
贾母好像有备而来
早知今天会有这么一出
不慌不忙地对张道士说“上回有和尚说了,这个孩子命里不该早定亲,等大一点再说吧”
没有丝毫犹豫
也不问说的是哪家姑娘
一概拒绝
任你吹起千层浪
我不上钩
你又奈我何
一场危机
暂时轻松化解
第四回合:为宝琴“提婚”老祖宗机带双敲
第五十回贾母向薛姨妈询问宝琴的“年庚八字”
像这种询问待嫁女的年庚八字
寓意是再明显不过了
就是保媒说亲
又加上凤姐在傍边煞有其事的助阵
像极了一场凰求凤
实际上
就如探春所说“老太太一见了宝琴,喜欢的无可无不可,已经逼着太太认了干女儿了”
这一举动
一则说明贾母真喜欢这个阳光、明艳的女孩子
二则让王夫人认了干女儿
那就大有文章了
那是杜绝别人趁机利用宝琴做文章给宝玉提亲啊
可见贾母在宝黛婚姻上是多么的谨小慎微如履薄冰
生怕出一丝一毫的差池
向薛姨妈询问宝琴的年庚八字
不过虚晃一枪
打个烟雾弹
实则是拒绝宝钗
明明白白地告诉懒在贾家不走的薛姨妈
你看我宁可选择这个初来乍到的宝琴也不要你的宝钗
薛姨妈识破老祖宗壶娄里卖的什么药了吗?
第五回合:薛姨妈将计就计,反将一军
薛姨妈看明白贾母的用心了吗?
当然
要不怎说是巅峰斗法呢
薛姨妈心知肚明
但是装糊涂
还要将计就计
借贾母的台唱自己的戏
大肆宣扬贾母要把宝琴说给宝玉
可惜宝琴已经名花有主了
不但这样说
而且专门说给黛玉听
动摇整个荣国府的世心
因为贾府上下在宝黛婚事上早已默认
宝黛婚配那是板上钉钉的事
只是眼下两个孩子尚小
把“老祖宗要给宝玉宝琴保婚”的谣言布散开来
那杀伤力太大了
贾宝玉荣国府的核心人物
也就是荣国府的第四代继承人
他的婚姻肯定不仅仅是爱情
牵动着荣国府的每一个人的利益
六:木石姻缘终成镜中花水中月
《红楼梦》八十回以后的书稿遗失
已成千古憾事
随着贾府的繁华不再
林黛玉香消玉损
逃难归来的贾宝玉
来到潇湘馆
但见落叶萧萧、寒烟漠漠
连天衰草、匝地悲声
七:贾宝玉一语成谶
宝玉曾和黛玉戏言:“你死了,我当和尚去”
宝玉和黛玉又岂是一般的才子佳人、饮食男女
宝黛那是灵魂恋人!
灵魂里休戚与共的两个人
即使滔天的富贵
失去一方另一个人也无法独享富贵
请看: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
在第二十三回宝玉又惹恼了黛玉
一个劲地赔不是“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驼一辈子碑去”
到底意难平的宝玉
离家出走
但并没有浪迹天涯
而是守他的灵魂恋人的芳塚去了
请看第二回
“智通寺”里既聋且昏,齿落舌钝煮粥度日的老僧
难道不是玉兄的后身?
如此推测
可能唐突那个天上没有、世上难寻、风流婉转的绝代才子贾宝玉了
读《红楼》已六年有余
每于茶余饭后
把此一玩
何止是换新眼目
每每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恨自己愚笨
不能深领曹公美意
只能反复再反复
和我一样沦陷在《红楼》里的人大有人在
一生一本书
唯《红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