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摄影之父”| 纽霍尔谈阿尔弗雷德·斯蒂格利茨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阿尔弗雷德·斯蒂格利茨,纽约,1945年,摄影师:维吉
本文节选自《摄影大师》(Masters of Photography),出自知名摄影史学家博蒙特·纽霍尔、南希·纽霍尔之手。
博蒙特·纽霍尔(Beaumont Newhall),艺术史家、策展人、作家、摄影师。他对世界摄影艺术史的贡献卓著,其撰写的《世界摄影史:1839年至今》(The History of Photography from 1839 to the Present Day)被公认为最全面且最具影响力的摄影史著作。纽霍尔致力于发掘、展览“现代派”摄影师的作品,推动了美国乃至世界摄影艺术的发展。博蒙特也是一位优秀的摄影师,他从不草率地按下快门,存世作品不多。他认为,“摄影是一种让人能看到曝光前后这一瞬间的途径”。
其夫人南希·纽霍尔(Nancy Newhall)是美国摄影批评家,曾为安塞尔·亚当斯和爱德华·韦斯顿的作品撰文。她在纽霍尔参军服役“二战”时,接手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策展工作。
夫妇二人在摄影理论上的成就光芒四射,《摄影大师》即为二人合著。该书梳理了摄影史上杰出的摄影师及其作品,诸如安塞尔·亚当斯、尤金·阿杰、沃克·埃文斯、阿尔弗雷德·斯蒂格利茨、保罗·斯特兰德等人,囊括了摄影师们的个人传记材料、批判性分析以及详尽的参考文献,旨在追溯摄影作为一种创造性媒介的发展脉络及探索。由此,我们将陆续介绍书中的19位摄影师,以飨读者。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摄影大师》,封面,1958年
阿尔弗雷德·斯蒂格利茨
文 | 博蒙特·纽霍尔、南希·纽霍尔
译 | 刘姮妤
阿尔弗雷德·斯蒂格利茨(Alfred Stieglitz),1864年1月1日生于新泽西州霍博肯,德国移民。他的父亲赚了一笔钱,虽然不多,但足以负担六个孩子。退休后,他在曼哈顿上城建了一栋褐砂石房子,在乔治湖建了避暑别墅,成立周日沙龙,聚集了大批艺术家,“商业”在此处是禁词。1881年,他携家人去欧洲生活了五年。
阿尔弗雷德曾在柏林理工学院学习机械工程,但在买了一台相机并沉浸其中后,他开始跟着赫尔曼·沃格尔(Hermann Vogel)学习摄影。赫尔曼·沃格尔是摄影感光剂染料敏化的发现者,罗宾逊(H. P. Robinson)称他为画意摄影的先驱。在严格的训练下,阿尔弗雷德在19岁时就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坚持完成任务,直到沃格尔告诉他难以实现。一直以来,他致力于从技术和美学两方面延展媒介的边界。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冬季,第五大道》,1893年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前行的船》,1894年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S. R.女士的肖像》,1904年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裸体》,1907年
斯蒂格利茨早期的作品与其风俗画家朋友们的作品相关,并大受其赞赏。他同意爱默生(P. H. Emerson)“摄影是一门艺术”的革命性观点。1887年,斯蒂格利茨在意大利拍了第一组摄影作品,后来,他认为这些照片意义重大。这组照片投比赛获得了一等奖,当时,艾默生是唯一的评审。
1890年,他的一个姐姐过世,母亲恳求他回家。当时,他正在德国发起一场“业余”(或者说“创造性和公正的”)运动。他震惊于理想中的纽约,陷入了深深地沮丧和痛苦之中,孤独被连根拔起。他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商业经历让人震惊,利润和剥削取代了质量和工艺,这是劳动和管理的目的所在。1890年,斯蒂格利茨进入照相制版公司,于1895年辞职。
此后,他靠微薄的收入生活。彼时,美国业余摄影蓬勃发展,却索然无味。如果一个朋友没有让他尝试新式手持相机,他也许会逃回欧洲。随后,他作为“侦探”摄影师登了广告,为严肃摄影师所不齿,认为他只是“按了快门”。之后,他一头扎进街头,开始了在纽约近四十年的系列创作。他在暴风雨中,在夜晚,在行人间穿梭,当时,在这些条件下难以拍摄。在摄影俱乐部成员的建议下,他放弃了底片,将其制成了引人入胜的幻灯片和照相凹版。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摩天大楼》,1910年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渡船》,1910年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飞船》,1910年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飞机》,1910年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291”画廊外》,1915年4月2日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乔治湖畔》,1922年
1893年,斯蒂格利茨担任美国业余摄影师协会的编辑,有些无趣。他愤慨地发布了拒绝书,写着“技术完美,形象腐化!”彼时,杂志蓬勃发展,但斯蒂格利茨和出版商意见不一。1896年,出版商不守信,擅自重印了照片,斯蒂格利茨随即辞职。之后,他将两个组织松散的当地俱乐部并入纽约相机俱乐部。使其展览以及杂志《相机笔记》(Camera Notes)成为美国摄影白热化的中心。他发掘了一些籍籍无名却很有才的人:威斯康星州的爱德华·史泰钦(Edward Steichen),俄亥俄州的克拉伦斯·怀特( Clarence White),波士顿的阿尔文·兰登·科伯恩(Alvin Langdon Coburn)。斯蒂格利茨“要么统治,要么毁灭”的策略被俱乐部成员指责,他于1902年退出俱乐部。随后创办了“摄影分离派”(Photo-Secession)团体及其季刊——伟大的《摄影作品》(Camera Work)杂志。这些作品总是作为整体到各地的沙龙展览,可喜且令人震惊的是,“摄影分离派”引发了国际轰动。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摄影作品》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船舱》,1907年
1905年,刚从巴黎学完绘画归来的史泰钦建议,靠近他房间的第五大道291号也许可以作为画廊。291画廊很快作为摄影分离派的小画廊广为人知。斯蒂格利茨通过展览展示了摄影作为一种艺术的潜力。向欧洲和美国展示了先行者希尔(Hill)、卡梅伦(Cameron)、史泰钦及其他成员的作品。1907年,他得出如下结论,诸多展出的照片不是艺术,而是对艺术的模仿。由此,斯蒂格利茨个人又回到了纯粹的摄影,为了推动和反哺摄影,他开始展示其他形式的艺术。史泰钦回到了法国,送来朋友雕塑家罗丹(Rodin)的画作为回应。
不久,斯蒂格利茨第一次在美国,向疑虑重重的纽约展示了像毕加索(Picasso)、马蒂斯(Matisse)、塞尚(Cezanne)、布拉克(Braque)、雷诺阿(Renior)、卢梭(Rousseau)、康斯坦丁·布朗库西(Brancusi)这些默默无闻的欧洲画家以及马林(Marin)、哈特利(Hartley)、韦伯(Weber)、徳夫(Dove)等默默无闻的美国画家。首次在《摄影作品》上发表作品的格特鲁德·斯坦因(Gertrude Stein)喜爱讽刺,在1915年至1916年的杂志《291画廊》中,他与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弗朗西斯·皮卡比亚(Francis Picabia)、马里乌斯·德·扎亚斯(Marius de Zayas)合作,进行了第一次达达超现实主义表现。在保罗·斯特兰德(Paul Strand)的照片中,人们见识了“新摄影”。斯蒂格利茨收到了一幅水彩画,一位来自德克萨斯州的名为乔治亚·奥基夫(Georgia O'Keeffe)的老师送来的,题为“终于,纸上的女人。”但由于德国移民的深刻根源,他不能接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带给他的歇斯底里。忠实的老朋友们都走了。1917年,他关闭了291画廊,已出版50期的《摄影作品》杂志一并停刊。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挖掘,纽约》,1911年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布朗库斯的展览现场》,1914年
他单独将自己在过去二十年里花在各种项目和人身上的非凡精力注入自己的摄影作品中,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拍摄了肖像,追求客观、坦诚。奥基夫到纽约之后,他给她拍了几百张照片,一些体现关系的肖像。这些照片于1921年展出,斯蒂格利茨抱着这样的信念:纯摄影已经成为一种强有力的成熟媒介,因为打动刚从战争的混乱中走出来的年轻摄影师比打动公众更难。一些评论家将他们的力量归因于斯蒂格利茨对其不寻常的拍摄对象催眠般的控制。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奥基夫》,1923年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奥基夫》,1927年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多萝西·诺曼》,1933年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多萝西·诺曼》,1933年
为了寻求答案,斯蒂格利茨把他的相机转向天空,首先,他带着与音乐媲美的想法,拍摄了太阳和云。后来,他又有了与人类复杂的情感和经验等同的想法,时不时加入一些同样普通、随处可见的意象,比如,露水、草、房子、树。同时,为了满足马林、奥基夫、斯特兰德、德穆特(Demuth)、德夫、拉雪兹(Lachaise)、哈特利等朋友的需要,他为各种画廊策展。1925年,他开设了亲密画廊(The Intimate Gallery)。1929年,他开设了美国场所画廊(The American Palace),位于办公楼高处的一角,光线很好。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音乐》,1922年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乔治湖》,1922—1923年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等价物》,1926年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等价物》,1929年
此后,画廊的常设展览只有新兴艺术家、摄影师安塞尔·亚当斯(Ansel Adams)和艾略特·波特(Eliot Porter)。他总能拿到让其他画廊主羡慕的价格,当被问到“多少钱”时,他会反问,“你准备给艺术家多少钱?”。他上了年纪后身体虚弱,便放下了相机。他每天都去画廊,与访客交谈,抨击偏见,赞美正直、艺术和精神。场所画廊俨然神社。1946年,他独自一人在那里时心脏病发作。数日后,撒手人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