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守“虚”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5)而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立如枰(6)凖(7),活似车轮,偏沈(8)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本是舍已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网络文章,纷繁复杂,良莠不齐。既有读之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真知灼见,亦有牵强附会、东拼西凑的垃圾文章,更有一些如玄幻小说般云山雾罩、故弄玄虚的。我辈习武之人,唯有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擦亮一双慧眼,才能在众多的文章中汲取营养。以我之见,通篇文章能够有一句话对自己有用,能够让自己记住就算是好的了。看此文用

秒,分享朋友圈只需3秒!

和美太极

导读:身与手臂的关系是逆关系,身与腿脚的关系是顺关系。


太极守“虚”
太极拳是内家拳。内家拳要求“先有意动,后有内动,再有外动”。以意导动、以内导外、以腰带动四肢构成了太极拳的显著特点。“用意”在太极拳运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用意是太极拳的最高要领
四十多年的太极拳习练教学过程,我深深感到:姿势是基本,要领是根本,意气是灵魂,气感是标准。姿势动作是首先必须学的,但仅此还不够,还需认真按要领来规范动作,才能练之有物,才能拳意到手、到身,练出真正太极拳功夫来。
历代太极拳大师都十分重视太极拳要领,被视为核心问题。杨澄甫先师总结的“太极拳十要”,即十大要领,其系统性、完整性、科学性为整个太极拳界所公认,一直为习练传统杨式太极拳者所遵循。实践中,一般按初级、中级、高级阶段各有所侧重。
初级阶段:只有立身中正,才能支撑八面,所以进入要领习练这一步,首先要以头身为主,重点解决立身中正问题。头身包括头、肩、胸、腰、胯这些具体部位,这些部位的训练也是最基本、最基础的训练,所以强调要按“十大要领”中的“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松腰松胯、沉肩坠肘(舒指塌腕)”四大要领做好做到位。当然,做好这四大要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还有许多更具体更复杂的要求,需要在习练中慢慢体悟。
中级阶段:太极拳是周身整体运动,“一动无有不动”,因此,在初级阶段习练的基础上,中级阶段应以协调为主,重点解决下盘稳固,上盘轻灵问题,强调要按“十大要领”中的“分清虚实” (处理左半身、右半身重心移动关系),“上下相随”(上肤与下肢的关系),“内外相合”(内气与肢体的关系),“相连不断”(势与势之间的关系),“动中求静”(动与静的关系)五大要领要求逐个到位。
高级阶段:太极拳经典著作《十三势歌》中明确指出“意气君来骨肉臣”。本阶段以意为主,重点解决意气劲整体效应,按“用意不用力”要领来规范。也就是说以眼领,以意导动,蹬之于脚,行之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丹田发力,手指施力,意在将发力点、施力点与鹄星和落点连起来,按劲点劲路走,从而达到“延年益寿”和“四两拨千斤”之目的。
从初级到中级,逐级而上,从中级到高级继续攀登,直达“意”之顶点。用意是太极拳的最高要领和标准。但按“从无极到太极,再到无极”的循环规律来要求,到此光有“意”还不够,还得继续向“虚无”的道的境界探求。
太极守虚  内外皆虚
太极“用意”重意守。《十三势歌》一文中,明确指出:“命意源头在腰际,变转虚实须留意”、“势势存心撰用意”、“刻刻留心在腰间(隙)”等,这些都是在初级、中级和刚进入高级阶段习练过程中,强调的具体的实的用意、意守,最高阶段,终极用意、意守应该是守“虚”,如同绘画之留白一样,有意无意才是真意。只有守“虚”,才能避免单纯守实所出现的“双重”、拘滞等问题,有实有虚,才符合太极阴阳原理。
太极守虚,守的是胯裆之虚,臀下之虚,腋下之虚,颊下胸前之虚,手捧手抱手按之虚,胸腔、腹腔、脑腔之虚(外五虚,内三虚,共八虚)。太极守虚不是异想天开,而是有基础的,只有在条件具备后才能达到。因此,太极守虚必须处理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关系:
1、松紧关系。提肛鼓命门尾骨前送,同时沉肩,“天门(百会穴)开启地户(会阴穴)闭”,此时,两肩两胯之间紧缩,腰以下往下松,肩以上往上松,领起来的松,浮起来的沉,就构成了稳定的松紧关系,中气贯上、中、下三盘,顶天立地。
2、动静关系。势势都有微松微沉为之动;意念集中于打通中脉,为之静。
3、念念不忘打通中脉(佛教称佛脉、道教称仙脉、中医称冲脉),即上致百会,中间经玉枕关与人中之间、劲源与膻中穴之间,命门与神阙穴下丹田之间,直到会阴,再延伸到涌泉穴。中脉一打通,全身阴脉阳脉皆通。气血关系:下丹田小肚里任脉上有一“气海穴”,大腿内侧膝盖以上脾经上有一“血海穴”,吸气想命门、气海,呼气想气海、血海,呼吸之间气血周流不息。
4、头身关系。脑腔、胸腔、腹腔,这三腔同时打开的关键是“齿轻叩”,牙齿轻轻叩住,尤其是后槽牙轻轻叩住,脸部肌肉就松弛下来了,脑腔立即被打开,脑细胞如同云朵一样升腾起来,弥散充斥脑腹之间,头胀起来,太阳穴也胀起来;下颊一含,胸腔立即打开;气沉丹田,小腹胀起,腹腔就打开了。“三腔”打开,头身就产生了筒状气柱,周身饱满。
5、身手关系。手心(一手或两手)对准肩胸窝,在意念上相呼应,吸气身手相吸,呼气身手相斥,身手先压缩,然后弹出去,以身动带动手动,做矛盾运动。身与手臂的关系是逆关系,身与腿脚的关系是顺关系。
以上关系处理好了,剩下的就是用意守虚。意念离开身体的具体实体部位,就只有守虚空,守“八虚”(外五虚、内三虚)。到此你会感到如释重负、身心解脱、无比愉悦。彻底松下来了,静下来了,沉下来了。松、静、沉,乃是所有太极拳乃至整个内家拳追求的目标和理想境界。
以武演道  由虚人道
太极拳诠释了整部《道德经》,演示了(易经》、《黄帝内经》、武学、兵学、医学、力学。马列主义哲学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在太极拳运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太极拳是哲学拳、文化拳,是人体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载体。太极拳绝不仅仅是一般的肢体运动,以武演道,才是太极拳的真谛。
就其技术层面来说,太极拳的发展趋势,必然进入丹道。太极拳进入丹道的入口就是“虚”,由虚而入。
太极守虚,由虚入道,是长期实践的必然结果。太极守虚,由虚入道,就会进入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里会真切感受到:仿佛置身于云里雾里,惚兮恍兮,恍兮惚兮,丹田胎息,呼吸自由往来,人与天地间同高,正气满乾坤,徐徐风来,从前心吹过后背。人身小宇宙与大宇宙完全融合在一起,虚空粉碎,病从何来。正如杨澄甫先师所说的那样:“浩浩呼如冯(pi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传统杨式太极拳基本习练技法

“起势”里也有大学问,原来自己一直都练错了

图解 掤、捋、挤、按劲势应用技法

图解 採、挒、肘、靠劲势技法

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研讨、参考之用,不一定代表公众号意见,亦不一定完全正确,请客观思考,不盲从,不排斥。评论处大家可以补充文章解释不对或欠缺的部分,请勿谩骂。这样下一个看到的人会学到更多,你知道的正是大家需要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