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柏:清湿热 降实热 退虚热

□ 王庆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

  黄柏为芸香科落叶乔木黄柏和黄皮树除去栓皮的树皮。性味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热除蒸之功。

  黄柏为临床之常用药,治疗病证甚多,然其总要为退热,但所治之热有虚实之别,有是否兼挟湿邪之异。笔者临床上主要用其三个方面,即清湿热,降实热,退虚火。

清湿热

  黄柏性味苦寒,苦以燥湿,寒以清热,故为清利湿热之佳品,而其入肾与膀胱大肠经,对下焦湿热所致的泄泻、带下、淋症、痹证、遗精等更为适宜。其治湿热下利,多与白头翁、秦皮、黄连同用,即白头翁汤。或与赤芍同用,以清热凉血,解毒治痢,如钱乙黄柏丸。对于湿热带下,黄浊秽臭者,常以黄柏与车前子、白果、山药、芡实等同用,如《傅青主女科》之易黄丸,笔者学习张志远先生经验,加入仙鹤草、鸡冠花,效果更增一筹。治疗湿热黄疸,黄柏与栀子、甘草配伍,笔者将其加入先师刘渡舟创制的柴胡解毒汤(柴胡、黄芩、茵陈、凤尾草、土茯苓、重楼、生甘草)中,可以增强疗效,对于各种肝病之阳黄,转氨酶、胆红素升高者,疗效显著。对于湿热淋证,症见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欲出未尽,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者,常与车前子、滑石、木通等同用。若湿热蕴结而致癃闭不通者,常与知母、肉桂等同用而取意外之效,此即《兰室秘藏》之通关丸。若湿热之邪扰于精室,出现梦遗滑精,伴尿色赤浊,尿涩不爽,余沥不净,口苦咽干,茎中作痛,苔浊腻,脉濡数者,可以黄柏配伍知母、珍珠粉为丸服取效。

  黄柏对于湿热痹证也有佳效。如对于湿热下注着于下肢,导致足膝红肿疼痛,屈伸不利者,可与苍术同用,即二妙丸,也可加入牛膝以提高疗效,即为三妙丸。根据临床需要,还可以加入苡仁、木瓜、防己,效果更佳。另外,对于湿热痿证也常应用,笔者有一临床常用方五痿汤,出自《医学心悟》,方由黄柏、知母、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当归、苡仁、麦冬组成,治疗气血不足、湿热浸淫者,效果确实。

1988年,笔者时在四川,曾治一特级教师,全身痿软,不能下地行走,关节不红不肿,病已3月,诊断不清,中西医诊治无效,恰逢我在当地支教而求医,辨证为气血不足、阳明虚损,而湿热浸渍,正虚邪恋,遂在原方基础上加入黄芪70克、牛膝15克、忍冬藤30克、五味子10克,不料药房误将黄芪投至170克,结果患者服药1周后可以下床行走,1个半月后诸症恢复正常,众同仁都叹为奇迹。

  对于湿热入血而致的湿疮(即湿疹),黄柏既清热燥湿,又泻火解毒,故为治疗湿疮之常用药,尤其对于湿疹发于腰以下者,更为适宜。笔者治疗此证,常以四妙散为基本方加入凉血燥湿之品,如苦参、地肤子、荆芥、蝉蜕、当归、赤芍、旱莲草、大蓟等,取效甚捷。而配合黄柏煎水湿敷,或研细粉后以凡士林调涂,能更快促进康复。

二、降实热

  黄柏不仅为清热燥湿之要药,亦能泻火解毒,故为实火热证之常用之品,多用于治疗火热毒盛所致的痈疡肿毒,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等。如治疗痈疡肿毒,常与黄连、黄芩、栀子配伍,为黄连解毒汤,再加入双花、连翘、公英、地丁等,对于各种疮疡疔毒,甚至丹毒均有疗效。另外,黄柏除内服外,还可以外用取效。例如,对于疮疡未溃者,可以黄柏与大黄各等分打粉,外敷有效。对于目赤肿痛,也可以用黄柏加菊花、蝉蜕煎汤外洗。

三、退虚热

  黄柏入肾经而泻相火,古人有坚肾阴,退虚热之说,故为相火旺、肾阴虚,水不制火所致的阴虚内热证之要药。对于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心烦易怒,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可在六味地黄丸中加入黄柏与知母,即知柏地黄丸,效果不错。而《丹溪心法》之大补阴丸,以黄柏与知母、熟地、龟甲相伍,也治此症。

四、治口疮

  口疮有实火、虚火之分,实火由心胃火盛所致者居多,而虚火则以肾虚相火上浮者居多。但不论虚火实火,治口疮黄柏为必选之品,不仅可以内服,还可外用。其外用者,用黄柏与细辛各等分,研为细末,掺于舌上即可,有利于止痛愈合。其内服者,实火多与导赤散配伍,加入胡黄连、细辛;虚火者多配伍龟板、砂仁、生地、细辛、徐长卿、肉桂(少许),能很快取效。对于不易治愈的复发性口疮,病机多属虚火,坚持服用一段时间,亦能获效。

  黄柏口服入汤剂3~10克,入丸散及外用适量。黄柏性苦寒,脾虚泄泻,胃弱食少者忌服,并且用量不能过大,更不可长期服用。

  黄柏炮制方法不同,效用也有差别。生用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力强。炒后苦寒之性得缓。酒炒者上行清热,可以治口目之疾。盐水炙者泻下焦火,除蒸退热。炒炭则兼有止血之功。临证时要注意根据不同的病情选用不同炮制的饮片。

本版所载方药请在医师指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