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碗盛雪,光阴知味——读雪小禅(文章内有投票,感谢支持)
第473
品茗读书行走拍摄
你要的慢生活日子
文 似水若烟
初初遇,便被惊艳到了。
从来不知,文字可以如此极致,每一个字每一个词的深度与广度都是纵向与横向的深挖又深挖,入木又入木。
就如颠覆了一个人原来固定的审美。
展现的是另一种文字风格,一种从来不曾想过,看过,接触过的。
一个词,成就一篇文;一篇文,可以包罗万象却又死死扣着主题。
当时,说不出,这文字的美。
就如你原来以为最美的是倾国倾城,可是你忽然发现原来最美的是颠倒众生的妖媚。
初相遇,她依旧。
无法言语,那份震动与惊艳,只是仿如一个失语者,只会喃喃与他人推荐,她依旧。她依旧。
就算如今,见惯了雪小禅的这种风格,初相遇的惊艳与震惊依旧没有一本超过她依旧。
银碗盛雪,禅园听雪。
那是我喜欢的并且一直向往的禅境。却从没有一个词能如银碗盛雪给人的视觉意境那般的直截了当却又回味无穷的禅心意境。
说来也怪,一样的中国文字,雪用来,有最极致的妖娆也有最入心的刺骨,那种爱到成恨恨处尽缠绵的好,可你若想拈来一字半词,却用起来平淡无奇味同嚼蜡。
直到最近看的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心中才有些恍然。
初初也喜这句话,却不知是雪的书名。
故人。茶人。光阴。亲情。岁月。人间。游历。
每一字都浸淫着对文字由始至终的挚爱。
以前她写茶,单单只是一个茶名。全然不懂茶意茶境茶心。
也曾在文中感叹以八十四度的水温泡大红袍的雪小禅写的仅仅只是茶名罢了。
但单单茶名,她也写出与他人不同的见解来。
如今她对茶的了解,与茶人的结交,为古树茶的艰险跋涉,她与时延延想做的
那一款“银碗盛雪”已经与往日相差甚远的深度了。
她把“太平猴魁”形容为如怀素书法,让人又是惊讶又是惊艳,到最后不得不点头赞叹,真的是了。
只是她写,没有比福建人更喜茶了。想着,若她能来潮汕,看到家家户户以茶当饭的架式,看到不管忙人还是闲者,都习惯泡繁琐的工夫茶,不知,又能写出怎样让人叹服的文字来。
后在她文字里略略提到凤凰茶中的锯朵,倒是让我大感意外。关于她对传统又闭塞的潮汕文化的向往,很是期待,她真能来潮汕一趟了。传统。民俗。美食。茶与戏。
她与僧人,隐士,画家,伶人的深谈交流,见识之广,见解之特,涉猎之泛,足见其痴心用心。
若非真喜欢,何为真欢喜。若非真欢喜,何来真见识。
浸淫古画该是有些时日的,每一幅画都能写出其独特又深邃的东西来。除了其对文字得心应手的感应,更多的是触角的敏锐与深钻。原先的文字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却随着年龄与光阴的浸染,慢慢的又烟火又寻常又知味起来。看得人,更加贴心贴肺的好,精妙处,忍不住心如挠痒,却又说不出形容不上的好。
看到与山僧谈书法,心里释然,想来这一世,我都无此机缘与深度的。此等修为,需要环境心性皆备,外加自身内求外索,还需要光阴慢慢一点一点的积累,沉淀,提取,升华,到转换为一呼一吸之间的自然流露。如她所说“一时觉得山野里地老天荒了。”
雪小禅爱戏曲写伶人。原以为,自小,我是听潮剧长大的。小时不解,唱词里的古典韵味,每一句都有古诗词的美。耳濡目染,大概是我自小便喜欢古典的原因。也因此,与这世间颇有些格格不入,穿越一词流行后,更常被戏言,原是穿越而来。
但局限于地方戏剧。又或者因偏执,别的戏竟是半点也插不进去。记忆里只有黄梅戏与越剧尚有余音绕梁,但对昆曲,京剧这些闻名遐迩的,却是无法领略其精妙处。
每一种戏,自有其独特与唯美处。善倾听,细领略,知精妙,引共鸣,乃是真喜爱。
唯有,才知其美。又因美,方是真爱。
雪小禅,有张爱玲之冷傲,有陆小曼之肆意,两者兼之,外加自己的特立。
初初的雪小禅,虽然令人一眼惊艳,再看倾城,张扬妖娆,用字极致,铮铮有声。但自知,完全无共同点,那怕一丝一毫,皆无。属于可远观高挂,却非同谋同性情者。
如今的文字,接了烟火,多了地气,有了寻常知味。依然自我。却不再是一种张牙舞爪,狠抓不放的表面恣意,而是真正领悟到寻常烟火情怀日常生活中的清灵禅意。
春花秋月多少事,一怀清茶赋予它。而这怀清茶,有清意,有情意,有禅意,有古意,也有曲意,更有那浅茶淡饭市井烟火的真意。
点赞就是对我说晚安
晚安
似水若烟
新浪十大草根文学名博
发表在《格言》的文章
收录在十年经典里
获《中文阅读》征文比赛优秀奖
文章多次发表于各大公众号
烟儿的深居与行摄
公众号ssry526
品茗听书行走拍摄
一意孤行做自己
等你同行
烟儿的深居与行摄
分享是最美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