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中魂魄的本质是什么?

魂魄二字,中医书及一般书上均很常谈到,但究其详实明确的说明,书刊上却很少谈到。

忆前(1981~1982年)在福建省中医内经进修班担负部分教课时,在讲课中有人问及“魂魄”到底是什么东西?有没有真实形质?其确切的定义是什么?一时很难解答。

曾查遍古今许多文献都没有说清楚。对此疑义,终觉介介在怀。

1991年首届《中国泉州——东南亚中医药学术研讨会》曾写交一篇《论述魂魄本义》的论文,当时仓促应付,文义未甚周妥。现再修正写成此篇,是否有当?望高明赐予指正。

01

上古对魂魄的叙述

《左传》昭公七年(公元前535年)有段记述“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阳曰魂,用物精多则魂魄强。”

上古文义深奥,现用较浅显明白的现代语言译释如下:人始生,先有了本质的体魄,然后有外显的神魂。阳,是指其外显的。此二者如与事物的应用精密繁多,则其魂魄的反映出现必强。

《左传》这段话,是郑国子产回答赵景子的提问“伯有(已死)犹能为鬼乎?”的答词中之一部分。

从哲学上言,魄犹物质,是第一性;魂犹精神,是第二性。必先有躯体的体魄,然后才有精神的神魂。上古这种叙述,带有原始朴素的唯物主义的思想。

孔颖达(唐初人)的注疏说“魂魄,神灵之名,本从形气而有,形气既殊,魂魄各异;附形之灵为魄,附气之神为魂也。附形之灵者,谓初生之时,耳目性识手足运动啼呼为声,此即魄之灵也(似指躯体固有的活动表现)。附气之神者,谓精神性识渐有所知,此即附气之神也(这段注疏较简略,似指后来性识渐有发展的反应)”。上注疏录自《辞海》魂魄条的注文。

02

后世对魂魄的解释

邵尧夫(北宋人)说:“魂随气而变,魄随形而化,故形存则魄存,形化则魄散。”

朱熹(南宋人)说:“魂神而魄灵,魂阳而魄阴,魂动而魄静。生则魂载于魄,而魄检其魂;死则魂游散而归于天、魄沦坠而归于地。”

张景岳(明代人)说:“魂魄真境,犹有显然可鞠(查问)者,则梦寐之际,如有作为而身不应者,乃魂魄之动静,动在魂而静在魄也。梦能变化而寤不能者,乃阴阳之离合,离从虚而合从实也。”(摘自《类经·藏象九注》)

03

笔者对魂魄的理解

综上所述,结合自己的理解体会,魂魄的定义,是古人对于人的二种精神灵气的意念概括。

“魄”,是指附着于形体的行为表现,是固有的,寻常词语所谓“魄力”、“气魄”、“体魄健壮”等,都可从侧面来帮助体会其定义。

“魂”,是魄的精神反映,是后来的,不附着于形体而浮游于体外,寻常词语所谓“梦魂”、“惊魂”、“魂不附体”等,也都可从侧面来帮助体会其定义。

魂虽不附着于形体,却有一定的依存关系,故如形体死亡,则魂无可依存而飞散不在了。

但在极其特殊的情境下,如上述的“用物精多”,则形体虽已死亡,其强烈反映的精神灵气,仍可很久留在人们脑际,上举《左传》那段史实,伯有已被杀数年,而郑国人仍时常惊见伯有再至,即是其例。

魂虽本身无实质,但必有其实质的基础所反映,正如“海市蜃楼”之出现,虽不可即时即地迫近查视其实景,但必有其远处的实景,在大气中受到某种特殊的光线所折射,才能显现出此奇异的景象。

从大体上言,魄是体魄,指躯体的行为表现;魂是神魂,指其反映的精神灵气;魂是魄的升华反映,多指有较突出的精神象征而言,如言花有芳魂,人有忠魂等是。

魂魄这两词,都是古人的意念想象的虚幻名词,非现实的事物,很抽象难解,有些新进编者,或认为属陈旧无用或迷信的学说,无论述刊载价值。

然中医经典书中明有这些内容,我们学习中医,不应以疑难问题而不予阐述。

(0)

相关推荐

  • 为什么要烧“头七” 过三周年

    头七,指的是逝者去世后第一个七天.相传逝者的魂魄会在这天返回人间来看看,所以逝者家属往往会在这天举行祭奠活动. 头七,是烧七系列活动中的第一个七天,也是最为人们所重视的. 而烧七这种丧葬习俗中,相传源 ...

  • 从中医神、魂、魄理论释梦

    享受生活 心安神泰 中医老苗说 我和大熊准备用1年左右的时间,一周直播2次的频率,用视频号免费直播的方式,带领中医爱好者系统学习中医入门课程.周二内容为中医基础入门,周三内容为五运六气.欢迎大家扫码关 ...

  • 弱鸡

    <龙凤铺> 霜宝原创 嗨 点击上方话题可以看已更的全部内容哦 第109集 上集回顾:一副禁画 阅读本集 219 我飞快地在我脑海中有限的知识库存里搜索--还真搜索到了一点. 所谓的魂魄有缺 ...

  • 男人的魅力全靠肝和肺

    肝藏魂,肺藏魄,一个人的魂魄取决于肝与肺.所以,铸就一个人魂魄的大药,就在肝.肺二经以及对应于肝.肺的耳穴之上.要使一个人有魄力,就得从肝上着手. 男人的魅力,在其魂魄.所谓魄,是指体魄,强壮有力就是 ...

  • 母亲节:中国文化中,我们该如何做父母

    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 将"孙娟的书房"设为星标

  • 画家汪意丰——在中国文化中创作当代艺术

    传承与创新是艺术界常谈常新的话题,两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许多理论家和艺术家认为,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书画领域的"传承"和"创新"有着特殊之处,对之应有更客观准确 ...

  • 童俊:中国文化中的女性身份认同

    *文章为书籍<情感依附>后记,现已取得童俊老师授权,并经由童俊老师校对修订后重新发布 中国文化下的女性身份认同 (Mother, Infant,and Woman's Identity, ...

  • 中国文化中,我们该如何做父母

    文 | 孙娟 授权转载自 孙娟的书房(SJDSFSJ) 在中国人的思维里,自己的面子和对外的关系,比什么都重要.做事情的动力来自于此,所受的伤害也来自于此. 一切他人,在中国人的眼里,是关系.身份.地 ...

  • 何为阴?何为阳?阴阳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起源与运用

    阴阳(或阴阳)是中国文化中一个复杂的关系概念,已经发展了数千年.简而言之,阴和阳的含义是,宇宙受宇宙对偶性,在自然界中可以观察到的两个对立且互补的原理或宇宙能量的集合支配. 阴阳哲学认为,宇宙是由黑暗 ...

  • ​中国文化中的“四大”

    ​中国文化中的"四大"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 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四大 ...

  • 赵世瑜:从晋祠看中国文化中礼与俗的分合

    赵世瑜教授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课程与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制订组核心成员 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社 ...

  • 朱东:家族观是上古贵族精神在中国文化中留下的印记

    在这个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个民族,哪种文化,会像中国人,中国文化这样注重家族观念. 简而言之,所谓"五服"是指以人的亲疏为差等的五种丧服.这就是一种有形可见的礼仪制度,它体现的就是人 ...

  • 中国文化中的天人关系

    文丨南鸢 · 主播丨苏木 在中国文化中,天人关系占有重要地位.如何认识天人关系是一个人如何认识天地宇宙.人生的重大问题. 天人合一的概念在不同的领域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有人觉得这是一种人融于天地的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