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一个文学狂热有年代,我相信70后的所有人内心里都有一个文学情节。那时候正值青春期,想以文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其实就是一种宣泄和装逼。受影响最大的应该是朦胧诗派的诗人: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练、梁小斌等,然后是中国传统的章回小说,还有八九十年代流行的武侠小说。1988年,十六岁时我在一所林业学校读书,发表第一首诗。1989年3月,海子卧轨自杀后,开始系统地阅读海子的诗歌,昌耀的诗歌,受他们的影响比较大。后来受里尔克、狄金森、波德莱尔外国诗人的影响和启发也比较大。记录和宣泄。一个事情包括内心的外在的,不记录觉得是罪过;一些情绪,包括愉悦的失落的不发泄觉得不舒服。让我更理性地认识人和事,写作让让灵魂和思想找到可以安放的地方。工作后 ,没有从事所学专业的工作,从事了行政工作,文学创作对行政工作做好文字工作起来到了一定的作用,也让自己干了自己喜欢的许多工作,比如科技工作、文化工作,比如现在所从事的党校教育工作。5.您认为怎样的诗歌(小说)(散文)才是好诗歌(小说)(散文)?好的诗歌要有意境,要有空隙,要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句子,能让人走进去。好像黑夜里的灯盏,雪夜里的火炉,如此温暖,抵达内心。6、您比较喜欢(欣赏、推崇)谁的诗歌(小说)(散文),为什么?喜欢的作品太多了,不一一列举了。喜欢的作品都会摘抄在笔记本上,有些句子还会背下来。尽管我以写诗为主,但我阅读量最大是小说。这些作品都是让人读完还想读的作品。7.您如何看待现在的市级(省级、国家级)的文学评奖?有人类的地方就有腐败,就有规则,就有人情存在。文学评奖也不例外,但大部门的政府奖还是相对比较公正的。不像一些民间机构举办的奖项,就是为了收费、挣钱,什么奖都可以给。阅读,行走、写作,思考。读书好比下棋、打球。一定要读经典,向高手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读书要杂但还要精,杂是扩大知识面,精是专业性。其实任何学问都是想通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读书和写作一样重要,行走是更高层次的阅读。阅读可以窥见别人的内心世界,写作可以打开自己的内心世界。写作也有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量的突破才能实现质的飞跃。所有这地,思考最重要,是看门道还是看热闹。9.您希望读者怎样去读您的作品?怎样评价您的作品?先了解我,再去读我的作品。希望读者对我的作品系统阅读后作出评价,但现在文艺圈子里的评论都是互相吹捧式的评论,圈子内的人自娱自乐罢了,一看那个评论就知道作者和评论者的关系。不要因为一首好的作品或者一首差的作品评价一个作者,包括我。10.您认为文学创作应该注重什么?是情节(意象、故事)还是语言,为什么?
这里想借用著名诗人邰筐的一句话:一首诗仅仅语言优美是不够的,还要会造境;一首诗仅有好的意境是不够的,还要做到言之有物;一首诗仅仅言之有物是不够的,还要有精神高度;一首诗仅仅有精神高度是不够的,还要有让人扼腕一叹的灵犀。
11.您认为您自己的文学创作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您的创作有什么规律?
童年的记忆,行走的足迹,亲情的怀念,低层人的生活。是乡土的也是历史的,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是自我的也是非我的。
我每天坚持写日记,以便积累写作素材;通过大量地阅读,了解文学创作的走向和特点;诗歌大部分都是瞬间完成的,有时候写在手机上,有时候写在纸片上,放一段时间再翻出来。
12.您希望社会给作家提供哪方面的帮助和支持?
写作是件很私人的事情,如果希望得到社会帮助和支持,那是成名会才会有的事,不要对社会有什么期望,因为文学在当今社会来说,是可有可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