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IBPYP的“超学科”

提到IBPYP(国际文凭组织小学项目)课程,大部分人可能会觉得这只是普普通通的国际学校的小学课程而已,与私立学校的区别顶多体现在三方面,一是英语语言更精通,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比如除了中文其他都是外教+中教助教形式授课;二是兴趣类的拓展课更高大上、对硬件场地和师资更高,比如美式橄榄球、少儿高尔夫、皮划艇、马术、竖琴、STEAM等;三是国际学术交流和游学活动更加频繁,成为校本的课程体系。
作为非国际教育的从业者,能总结出以上三点已经非常不容易。事实上,IBPYP课程有自己的特点,“超学科”学习方式就是最显著特征。那么,什么是“超学科”呢?
提到超学科(transdisciplinary),我们首先要清楚以下几个概念:单学科(intradisciplinary)、多学科(multidisciplinary)、跨学科(interdisciplinary)。
在我们人类文明的初期,是没有学科概念的。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获得的知识越来愈丰富,分科就产生了。
单学科(intradisciplinary)由来已久。东方文明中孔子时期“六艺”中的“艺”以及一百多年后西方产生的逻辑学、修辞学等都可以作为学科的概念来理解。在义务教育小学阶段,有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美术、音乐、体育、计算机等学科;IBPYP项目中,有语言Language(东道国语言--在中国是汉语,第一外语--一般是英语,有的国际学校还会开设第二外语)、数学Mathmatics、科学技术Science & Technology、社会学Social Study、个人/社会教育和体育Personal/Social/Phical Education和艺术Arts等六大学科领域,每个学科有自己的学科范围与顺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学大纲。要特别注意的是,IBPYP项目中,信息技术(ICT)不作为独立学科安排课时或独立教学,而是作为推动整个课程学习的一种工具来使用。
多学科(multidisciplinary)指的是,不同学科的研究者从自身学科出发研究同一个问题;跨学科(interdisciplinary)指的是同一个研究者了解或者精通几个学科后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看待。( 刘仲林:《交叉学科模式与管理沉思》,载《科学学研究》2003年第6期)
超学科(transdisciplinary)课程指的是:在不同学科之间,横跨或超越不同的学科,取代并超越它们,发现一种新视角和一种新的学习体验(UNESCO,2003)。图1区分了学科间融合的各种模式:
超学科课程有四大特点:一是趣味性,探究的问题以及方式能使学生感兴趣,激发学习内驱力和学生能动性。二是相关性,与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以及当前的环境密切相关,因此要将学习置于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紧密联系的情境之中。三是挑战性:即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扩充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提升他们的能力与理解。四是重要性,探究人类共性问题为导向,对学生自身及社区都具有重要意义。
用美食来做比喻,多学科就像是沙拉,能看清楚什么是什么,并且食材之间不会串味;跨学科就像是炖菜,相互之间已经产生一定的关联并且味道有点儿串了,跨学科研究往往可能产生新的学科,如统计学与生物学交叉产生了统计生物学;而超学科就像是甜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且你傻傻分不清楚有哪些原材料。
感谢在维翰的三年学习,让我热爱IB教育的理念。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感谢你认真读完一千两百多字的非八卦非文献的学习心得。明天分享“什么是IBPYP超学科主题”。
晚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