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这几点:官窑民窑,古代现代,一眼即辨



1、轻重感

瓷器的轻重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标准,因而需要大量的上手实践和感知揣摩,才能形成既贴近客观真实又有个性差异的“轻重感”。瓷化度的高低、胎体或釉层的薄厚、器皿的大小等任何细微的差别,都足以导致瓷器轻重的变化。

宋 汝窑天青釉圆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我们只有通过尽可能多的上手实战,并不断自我感知、体悟、对比、修正,才能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用来区分新旧好坏真假仿赝的轻重感。而一旦形成自己的轻重感的系统和体系,对于不明瓷器的断代以及区分窑口、品质、品位和新旧、真假、仿赝等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手感尽管很重要,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可靠性和不可替代性,但由于其具有必然的模糊性、差异性和含混性,不可量化、复制和对照,因而也往往作为观感与目鉴的必要补充性的辅助手段来使用,很难独当一面、一锤定音。

宋 钧窑玫瑰紫釉鼓钉三足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推荐一个艺术品拍卖平台
让你手中的藏品尽快变现
3月19号在杭州有一场项目峰会,
报名火热进行中,席位有限,参加从速
报名咨询联系人
邹老师 132-9182-1018手机/微信

2、干湿感

有句话说:“古瓷会出汗”。瓷器的年龄不同,衣着也不同。所以在相同的温度、湿度下,捧在手里,其干湿感也会有明显的不同。一般说来,瓷器的年龄只有在200岁以上者才会有出汗的手感,但800岁以上的瓷器却也少有出汗的湿润的手感。

200年以下的新瓷,其手感是干而涩、干而滞、干而燥,反复揉搓瓷器表面或者呵气摩挲釉面会发出干涩、钝滞、刺耳的摩擦声;而800年以上的瓷器却虽比较干,却有润、滑、爽的感觉,无论如何揉搓与摩挲都绝对不会出现干涩刺耳的摩擦声。

清雍正 珐琅彩松竹梅图橄榄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所谓涩、滞、燥与润、滑、爽,每一个字都是一片天地,每一个字都是经验、汗水甚至泪水的结晶!要品味出其中的真意、深意和精意,一定需要成千上万次地反复上手、揣摩、总结、凝练、提纯。

其次,瓷器的衣着以及釉质也决定着瓷器是否出汗和出汗的多少。总的趋势是,透明釉比乳浊釉易出汗,玻化度高的比玻化度低的易出汗。

在瓷器断代时,干或湿的手感只是辅助的手段。所谓“古瓷会出汗”和干湿的手感,都是一种手上的感受而已,并不是真的有可见的汗液或汗滴出现;另外,瓷器干湿的手感与你是否汗手无关。

欢迎关注公众号:《壹點收藏》  下面精彩继续

3、润涩感

新旧瓷器润感与涩感的差异十分明显和巨大。

百年以上的老瓷器手感上非常地朗润、爽润、舒润和温润,而且是越古越润、越老越爽。

新的瓷器,无论是蒸煮还是烧烤,无论是打磨还是涂药,无论是土埋还是海泡,任他绞尽脑汁、搜索枯肠、百计千方也终究无济于事,诸多努力也许能蒙骗人们观感,但绝对欺骗不了人们的手感!

新瓷的生涩感、滞涩感、阻涩感是绝对不可以人为地令其跨越岁月的年轮的,拔苗助长只能适得其反!

清雍正 粉彩六桃图天球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4、软硬感

软硬感是一种极其微妙、精细的手感,只对个别瓷器品种如越窑、定窑、耀州窑等具有一定的区分和标识意义。

瓷器手头的软硬感是一种综合了视觉的线性刚柔感、触觉的锐性利钝感的复合性感觉,而不是一种纯粹的质地刚性的软硬感。越窑瓷器无论是釉色、廓线还是纹饰相较于其他任何瓷器品种都有一种冷硬、生硬、挺硬感,定窑的阴线刻画与耀州窑的阴地刻花工艺,都有其各自独特的刚硬的特性。

硬感是一种很难用语言来形容和表述的犀利感、尖锐感、鲜明感、独特感的复合体,复杂、混杂而微妙,惟有反复上手、揣摩、分析、比对方可略见端倪。

宋 定窑白釉婴儿枕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5、温凉感

温凉感是区别瓷器品质优劣、品位高低的分水岭和试金石。顶级的瓷器,尤其是宋代五大名窑的瓷器(特别是顶级的哥窑、汝窑瓷器),的确像宝玉和宝石一样,温润如玉、冬暖夏凉!

许多瓷器在同等条件下的温差确实明显存在,这也许与“玛瑙入釉”或者古人的“爱不释手”有关。

宋 哥窑青灰釉葵口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6、熟感

生熟感是手感与听觉紧密结合的产物。

瓷器也像瓜果一样,由于烧成温度不同而有生熟之分。烧成温度低,在1150度以下,则其声若瓦,为生;烧成温度稍高,在1200度左右,则其声似硬木,为半生;烧成温度再高,在1260度左右,则其声如石,略有回声,为半熟;烧成温度若在1320以上,则其声像金,回声悠长,余韵悠然,为熟。

与瓜果的生熟状况正好相反,瓷器越生其手感就越轻,也越易破碎,反之瓷器越熟则其手感就越重。熟悉了瓷器的生熟感,也就基本把握了宋代五大名窑的烧成温度的主要特征,当生者熟或当熟者生自然都不对了。

所谓瓷器的生、半生、半熟与熟,既不是瓷器品质好坏的分水岭,也不是瓷器成败的试金石,而是不同瓷器品种、不同釉层釉质的客观特殊需求,是古人巧夺天工的技艺、智慧和能力的最高展示。

明宣德 青花云龙纹天球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0)

相关推荐

  • 故宫博物院-瓷器18-元瓷-釉下彩-釉里红

    故宫博物院瓷器-第18期 上期欣赏了元代的青花瓷,它是釉下彩瓷的一种.元代的釉下彩瓷技术有高度发展,另一个著名的釉下彩-釉里红在元代达到了很高水准. 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元代的"釉里红&quo ...

  • 故宫博物院珍藏及出土钧窑瓷器 民钧(一)

    钧窑产量最大的是碗.盘.洗.罐.瓶.炉.枕等生活器皿,釉色以带乳光的天蓝居多,部分饰有红或紫红色斑块,少见通体玫瑰紫和海棠红器物.由于这类产品主要供民间日常生活使用,故俗称"民钧" ...

  • 郎窑红:像少女一样迷人

    题记 郎红,又称郎窑红,是陶瓷史上唯一一个以督窑官姓氏命名的瓷器品种. 康熙年间,江西巡抚的郎廷极奉命仿烧明朝宣德宝石红釉,在数百次失败后,因釉料配方及烧成温度度控制不当,形成了另一种流动性大,有大片 ...

  • 历代官窑民窑瓷器收藏指南,史上最全瓷器底款款识

    底款是鉴定家和收藏家给陶瓷断代的重要依据.中国陶瓷,自明以前,鲜有底款.有明以后,直至今日,官窑民窑大体均落底款.朝代不同,底款均有所不同,而官窑与民窑,底款样式亦千姿百态.款识之繁杂,款样之多变,使 ...

  • 掌握这几点,官窑民窑,古代现代各类珍瓷,一眼即辨

    掌握这几点,官窑民窑,古代现代各类珍瓷,一眼即辨

  • 浅谈如何鉴定官窑民窑,古代现代各类珍瓷

    | 轻重感 | 瓷器的轻重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标准,因而需要大量的上手实践和感知揣摩,才能形成既贴近客观真实又有个性差异的"轻重感".瓷化度的高低.胎体或釉层的薄厚.器皿的大小等任 ...

  • 掌握这几点,官窑民窑,古代现代,一眼即辨

    元青花收藏文化苑 93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1.轻重感 瓷器的轻重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标准,因而需要大量的上手实践和感知揣摩,才能形成既贴近客观真实又有个性差异的"轻重感".瓷化度的 ...

  • 浅谈元代民窑青花瓷与官窑青花瓷的差异

    元青花瓷,即元代生产的青花瓷器.青花瓷生产于唐代,兴盛于元代,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元青花瓷大改传统瓷器含蓄内敛的风格,以其大气豪迈气概和艺术原创精神,将青花绘画艺术推向了顶峰,确立了后世青 ...

  • 明成化青花风格急变​:官民窑纹饰有别,鉴别要注意!

    明成化时期青花瓷的风格急变,青花的发色清丽淡雅,与雄浑浓重的永宣青花形成了鲜明对比. 明代成化皇帝性格比较柔和,他的性格直接就影响到了本朝的瓷器纹饰的风格特征. 形成了器型玲珑秀奇.胎体细薄洁白.釉面 ...

  • 耿宝昌:三招教你辨别康熙官窑跟民窑

    在藏品收藏的世界里,三藏觉得再多的知识都不过是沧海一粟,因为藏品窑口实在是太多了,可能一辈子都学不完.人生不过百年过客,不管怎样的悲欢离合也都不过是弹指一瞬有人执迷于物,有人藏物寄情,也有人超然物外宠 ...

  • 鉴别:宋代汝窑官窑与民窑(附带高清学习图)

    汝窑,宋代五大名窑之首 汝窑系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由于造型秀丽,工艺精湛,釉掺玛瑙,釉色蕴润, 更有"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之称誉, 曾被誉为"青瓷之首, ...

  • 重新认识民窑瓷与官窑瓷

    赏瓷的对象,如按照传统陶瓷鉴赏学的观点来区分,只有两大类,即民窑瓷和官窑瓷.如按照艺术分析学的观念来区分,另有两大类,即工艺瓷和艺术瓷. 至于民窑瓷和官窑瓷,古陶瓷界早有定论:其一,唐五代越窑专为宫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