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三章 圣人之治

第三章 圣人之治

不尚贤, 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不尚贤,使民不争

老子讲一件事情,有时会从正面给你说一遍,又从反面给你说一遍,这种方式类似于修图中的高反差保留,亮的地方让更亮,暗的地方让再暗一点,形成一种视觉上的反差。日常生活中类似的表达方式为,如果你怎么怎么做,就会有什么什么好处,如果你不怎么怎么做,就会有什么什么不好,从而说服一个人。

所以,不尚贤,使民不争。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尚贤,则民相争。有道君王治国,贤人会竞相来投,君王也会为各种人才提供适合的职位,以发挥各自的才能,管理国家事务。这种现象,不正是“尚贤”吗?为什么老子又是不尚贤,使民不争呢,此处的尚贤指尚人之道。人道尚强,以多得为善,可现实生活是,你多了我就少了,少了的人自然不乐意,心有不甘则会相争相斗。使民不争是目的,不尚贤是手段。民不相争,人与人之间谁也不羡慕谁,也不需要迎合谁,能管理好自己,过好自己的生活,无需相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说向优秀的人学习,跟优秀的人一起才可以成事,这是我们生活中的尚贤。以生活俗理去解释老子道德学问,就会无所适从,自相矛盾,这也是为什么老学会被好多人误解的原因。用低维的现象去解释高维的大道,一开始就错了。故道,与物反矣。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贵难得之货,则民为盗。大家常说上行下效,如果君王以收藏奇珍异玩为贵,以敛天下财货为贵,那么人人都会以难得之货为贵,得不到的就会去争,争而不得就只能盗了。

贵难得之货,不仅民会为盗,还会自残,几年前有人为了一部爱风手机,不惜卖肾。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可欲,则民心乱。欲望本身也是一种自然现象,如果人心驾驭不了自然之正欲,反生奇欲,人心就会乱。正欲,就是符合天道的自然欲望,譬如吃饭、睡觉、生育等。奇欲则是人过多的邪僻之欲。

君王如何让民心不乱呢,屏蔽掉让人心生邪僻的东西。昔日太祖横扫黄睹毒,民风纯朴,精神饱满,而现在的大街上,各种足道、养生、SPA,即便是在帝都,有些地铁口也有不少的衣着暴露的小卡片,连共享单车的蓝子也没放过。

男人有钱就变坏,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男人有钱了,可欲的范围就大,选择也大了,也承担得起可欲的物质支出了。学习了道德经,要有不见可欲的意识,主动地去屏幕现实的不当诱惑,不要去尝试坐怀不乱的事儿,为者败之。

要毁一个国,就乱其国民之心。颜色革命就是这么玩的,虚无一个国家的历史,消解诋毁一个国家的英雄,如此,国民失去了国家认同,失去了民族认同,失去了身份认同,自我毁灭,苏联就是例子。欲亡其国,先亡其史,说的就是这个事儿,先乱民心,国将自毁。

见其可欲,以乱其心。要拿下一个人,就先挖掘他的欲望,然后放大其欲望,以为我所用。要毁一个人,也是这么简单,贪恋美色,让你夜夜声歌;贪恋酒色,让你天天茅台,长此以往,精散形毁。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虚其心,以天道卫其心,则人道之心虚。

实其腹,让百姓复返自然朴素。

弱其志,克制自己的不当欲望,消弱自己强行妄为志向。

强其骨,强行者有志,此志为固守天道之志。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

使民无知无欲,不是愚民之政,是指让百姓安分守己,不要被伪巧的思想污染,不要被邪僻的行为蛊惑。常使民无知无欲,说明这是一场君王的持久战,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因为现实诱惑实在太多,人性之不当思想不当欲望随时会被激发,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而要常使,即君王要勤政,不能懈怠。

此时合道了,不一定彼时合道,可见抱道不离之难;一个人,此时守法了,不一定,彼时守法,所以法治要常常讲,天天讲;一个家庭,和睦一时不难,难的是长期和睦,所以家庭需要经营,不能懈怠。好些女人希望在一些特殊的日子能有一些小惊喜,只要不为过,给她就是了,这方面,男人也不能懈怠。

使夫知者不敢为也,致富的道路都在刑法里写着,后果很严重,就是告诫人民,不要以身试法。一个企业,要求员工不能无故旷工,无故旷工不仅扣除你当天工资,如果因你而造成重大生产事故,甚至有被辞退的可能。规矩立在前,各自安守本分。

为无为,则无不治

无为之治,唯有天道自然才是最完备,圣人只有以道御物,充当好天道的代言人,才可无不治。禁绝各种邪僻思潮,横扫各种妖怪,还天下一片安宁。所谓祖龙“焚书坑儒”,其实是为了禁绝私学,恢复官学,劝君少骂秦始皇,焚书坑儒要商量,可见圣人之治,其道一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