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字少一笔,林则徐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都写错了?
《多宝塔》每日一字
今天咱来说
字
在演示之前,咱来说点有趣的事情,这也是很多书友问过的问题
你有没有发现,《多宝塔》中的
字,怎么比现在的少一笔且右侧部分的写法也不同呢
来,搬个小马扎儿,老白给你科普一下,咳咳,开始,开始
咱先说个野史:话说,头图中的“碑林”二字,相传是1841年林则徐被革职发往新疆伊犁时途经西安所题。虽然没有提款,但从书风上判断,“碑林”二字为林则徐所书没太大的异议(当然,这些内容,在本文中不重要)。
“碑”字少一撇,写成了
,这是为什么涅
(毕姥爷,你咋也不知道涅)
有人分析这是林则徐有意写错字,因他丢了乌纱帽(注:清代应是摘掉“顶戴花翎”),所以故意少写一笔表达情绪。这毕竟是野史,咱乐呵一下就得了
据说,“碑林”还被列了中国古迹景区内的“著名错字”
还有一个说法是中国书法是艺术,艺术中,对错是模糊的,有些时候为了艺术表现,某些字多一笔少一笔都很正常……
老白想说,这都是无知者的纯!属!扯!蛋!
对了,咱先看看这个字怎么写
看完了吧?下面,咱来说说正经原因,都坐稳了啊!
上述图片,是“碑”字不同时期、不同字体,在某些传世碑帖中写法。分别是古文、篆书、隶书、楷书
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碑,竖石也。从石卑声。”可见,“碑”为形声字,右部的“卑”为声符。关于“卑”字,《说文解字》释为:“卑,贱也。执事者。从𠂇(左手)、甲。”南唐徐锴进一步解释道:“右重而左卑,故在甲下。”由此可知,“卑”在古字中准确的写法,上半部其实是个“甲”
那么“甲”字如何演变的呢?咱来看看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写法
可见,“甲”字上边本不出头,到了小篆时候有了变化,但隶书、楷书又不出头了。可见“卑”上半部分本就不该出头
所以,
字这样写,不仅不是错,反而是可以从古字中找到根,更有理有据(因为精力及字数等关系,还有一些其他如从“碑”字意义分析,“甲”、“田”构字等,在此不多说了)。当然,你现在这么写,估计有些语文老师要找你聊聊了
听完老白唠叨,有木有一种茅厕蹲开的赶脚?ok,咱回到主题,分析一下这个字吧~~~
以下内容作为近期临摹和演示《多宝塔》的感悟,和大家分享
说起来,老白教新人入门《多宝塔》已经有较长的时间,有点惭愧,老白其实已经很久不曾深入(注意是深入)临摹《多宝塔》
它是老白(那会儿还叫小白)入门的第一本字帖,也的确是适合各年龄段新人入手的一本字帖。理由多次阐述过,如其结体严谨、法度较森严、笔画特点及变化明显,等。当然还有一些更加复杂的原因,在此不多陈述
非常感谢大家耐心观看视频,希望大家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真心希望能够帮助广大书友朋友解决实际问题;也非常感谢大家对我录制、书写过程中存在不足的指正,更期待大家对我提出更多的意见和建议,咱可以一起进步
当然,也期待未来大家可以打个赏,多少不重要,也算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