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胡观点:课题没有通过立项,就不做研究了吗? 2024-08-05 00:31:47 (一) 案例1:最近,应邀去某学校进行了第二次讲课。我忽然发现,这一次比上一次人来的少了很多。于是我就问校长:“这一次为什么来这么少人啊?”校长说:“有些老师申报的课题没有被选上,所以就不愿意来听讲座了。”于是,我好奇地问:“课题没有选上,手头没有了课题,老师们就不做研究了吗?”校长很尴尬地对我笑了笑,没有再说什么。 案例2:最近,见到一个好久不见的朋友,不经意间问起了他去年那个关于阅读的课题进展情况。因为我很清楚地记得,当时课题立项的时候,我对他的课题进行了一些指导。朋友想了想说:“哦,你说是关于阅读的那个课题吧?我没有做。”于是,我很好奇的问:“这个课题你为什么没有做啊?”他说:“当时给我们学校的课题名额有限,这个课题也就没有通过立项,所以就放弃了研究工作。”我很疑惑地说:“我记得当时你选题的时候,正是基于你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真实问题的研究,是挺好的一个选题啊。”然后,他尴尬的笑了笑,转身走进了教室。 (二)从上述两个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常态化现象,那就是部分一线教师课题一旦没有通过立项,就不再做研究了的事实。即便教育教学中面临这样一个真实问题,他也不再考虑真正通过研究,解决这样一个实际的问题。案例1中,当时记得第1次来讲课的时候,全校教师几乎都参与了,而且积极性也比较高。而当我第2次再来的时候,就只有稀稀拉拉的一部分老师来了。显然,这个现象就说明部分老师的课题一旦没有被选上,他就不再关注和研究课题了。因此,这也是该校长的一个尴尬和困惑。也就是说,老师只有有了课题,才有了研究的原动力;否则,原动力也就不复存在了。案例2中,这个老师的课题我指导过,印象比较深刻。他当时提出了自己教学工作中的一个困惑,即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相对比较差,这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希望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进行解决。当时,我给他指导的时候,就建议他可以做一个课题研究,而且他当时也很积极主动申报了一项课题。而遗憾的是,由于课题申报数量的限制没有通过立项,那么这个课题的研究工作也就搁浅了。 (三)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说得好:“把难题当课题,是最真实最有价值的教育科研。”由此可见,难题就是课题,就是具有研究价值的,而我们一线教师的课题基本上都是来自于教学中的困惑与问题。那么,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就必须要解决这些问题。这既是个人专业成长的需要,也是教育发展本身的需要。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基本上是不做课题研究工作的。即使勉强做一项课题,也往往只是为了评职称需要不得已而为之。一线教师如果不做课题研究工作,那么教学工作中有很多问题与困惑往往就得不到解决,于是学校教师中就会出现一种很不和谐的现象:抱怨、推诿、应付、漠不关心、得过且过等等。显然,这是一种负能量,而这种负能量如果越积越多,一方面会对教师个人增加无尽的烦恼和痛苦,另一方面也会对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事业发展产生巨大的负面作用。事实上,无论对于刚步入课堂的新教师来说,还是对于已经工作10年或8年的老教师来说,他们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和困惑。那么这些问题和困惑需要谁来解决?显然,这些问题只能依靠我们教师自己来解决,而那些专家或学校领导,他们不可能亲力亲为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与困惑,更多的是发挥一点科研指导作用。这正如李镇西老师说的那样:“课题研究不是做给谁看的,而是我们教育本身的需要,或者它就是教育本身。” (四)当然,我们一线老师做研究工作,并不一定都要以课题研究的方式开展,也可以采取多样化的研究方式,比如教学反思、教育案例、教学课例等等,这些也都是一线教师搞研究的一种有效方式。但我们认为,如果一线教师要深入地、彻底地解决一个教育教学问题,那么课题研究就是最好的一种方式,因为这样对问题解决就会更加深入、更加聚焦,当然也更加有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课题就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抓手。那么有了这个抓手,我们一线教师平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某一个问题就会更加聚焦、更加专注,自然也就更加深入。比如第2个案例中,那个老师的问题就是发现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相对比较弱,这显然是一个真实的问题。如果作为一项课题研究的话,他就可以首先进行一些调查,把问题具体化并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就可以针对这些问题,在课堂上采取一系列的解决措施,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显然,作为课题研究工作,就更加聚焦问题,更加专注解决问题的过程性,其效果自不言而喻。而如果没有课题这个抓手,那么对这个问题可能就不太聚焦,而是随意性也比较强,甚至是就不会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因此,教师有课题还是没有课题,显然是有比较大的区别。 由此可见,我们建议一线教师的课题即使没有通过立项,也还是要以课题为抓手,这样问题的解决效果就比较好一点。而且,问题解决的深入性和效率性,明显要比没有课题好得多。事实上,由于区级、市级以及省级等课题的数量每年是有限的,那么每年都会出现“僧多粥少”的现象,真正课题通过各级立项的教师,可能只是学校教师中的一小部分。因此,我们建议学校应该有校级课题,即对那些“落选”的真课题,要立项为校级课题,而不是放任自流。我们要真正让每一名教师都能够主持和积极参与到校级课题当中去,轰轰烈烈地开展校级课题研究工作。我们要以校级课题为基础,建立起校级课题、区级课题、市级课题、省级课题等“梯级”课题的管理机制。我们认为,校级课题是最没有功利性的,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我们只要把校级课题做好了,那么做区级、市级或省级课题,也就没有什么大问题了。 结束语对于一名教师的成长过程来说,成长的路径可能有很多条,但我们一直坚持认为,科研是教师专业成长最近的那条路。因此,希望我们一线教师都能够走上科研之路,常态化以课题为抓手,持续性开展研究工作,深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和难题。因此,我们一线教师应尽量看淡课题是否通过立项这种现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应多专注于课题研究工作的本身。唯有如此,我们专业成长的步伐才会更加铿锵有力,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科研带来的快乐与幸福。最后,我们以金水区中方园双语学校夏春艳老师的一句话作为结束语,或许对我们一线教师有所启示吧:“看文中的两个案例,感觉有一点悲哀,功利心以及懈怠感阻碍了他们专业成长的脚步。纵观那些名师大家,无不是从课题研究开始,让自己越来越优秀。我想,课题研究是成为好老师的一个起点,也是终点,因为需要贯穿始终。前辈们也总是说:'你要是能把一个问题弄明白了,你就是专家。’在老师的职业生涯当中,有那么多的问题,然而真正做一个有心人,看到问题并且将问题深入研究下去的人并不多。而那些能够深入研究下去的人,后来就成了名师大家,根本无需考虑名利,便可'名利双收’。课题立项通过固然好,不通过,只要心中有课题,就不要放弃,深入研究下去。少一些功利心,多一点真研究,成就感和幸福感就会随之提升,收获还远远不止这些啊!”(作者胡远明,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赞 (0) 相关推荐 反思与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教书育人,必须具有丰富的学识.高尚的人格,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普通教师成长为名师,他们都有自身的特质,一是养成了主动学习的习惯,随着时代进步发展,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教师必须 ... 老胡观点:亡羊补牢犹未晚 走好研究“下半程”——基于课题中期报告修改的思考与建议 (一) 我们先看一个案例(说明:本文所选课题案例,仅作为学术研讨活动,如给本人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某学校的课题中期走访活动已经结束两周多了,按照我们课题协调员的要求,课题组成员终于"慢吞吞 ... 老胡观点:面对信任,我们不能做任何承诺! (一) 我们先看三个案例: 案例1: 我们看部分教师微信留言: 教师1: 谢谢胡老师,(课题)改完了还得请您指导. 教师2: 胡XX您好,我是冠军中学的老师杨XX,经常 ... 老胡观点:是谁让中小学教师做科研? 最近,我们走进了部分学校,进行市级重点课题的中期走访活动.在与学校教科室主任或学校领导的交流过程中,他们普遍反映说学校老师们的科研积极性不高.积极性不高主要体现在:一是校级小课题申报的人很少,尽管学校 ... 老胡观点:教学反思——其实我们可以做得更好(下) 四.教学反思--其实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一名教师的成长史,本质上来说就是成绩与问题相伴而生的.由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成长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反思和完善的过程.我们发现,教师的起步虽然差距不大,但随着年龄的 ... 老胡观点:又是一年立项时!——谈谈课题的选题方向与思路 (一) 最近,部分学校教师咨询了选题相关事宜,我们摘录部分内容让大家看看(说明:咨询内容仅作为学术研讨活动,如给您本人带来不便,表示抱歉): 1.XX好,您帮忙看看下面两个课题立项名称哪个更合适呢? ... 老胡观点:基层学校课题立项难困局如何破解? 一.案例呈现 案例1:我们先看一组课题立项的数据信息: 经开区XX小学申报市级课题10项,通过2项:二七区XX学校申报课题8项,通过2项:中原区XX小学申报市级课题15项,通过4项:郑州XX中学,申报 ... 老胡观点:课题落选了,下一步该怎么办? (一) 聊天记录1: 老师:胡老师,打扰了!我想问下今年XX幼儿园为什么只有一个通过审核了?我看有幼儿园过了好几个,是名额不一样么? 我:根据课题质量评审的,还有"剃光头 ... 老胡观点:课题到了中期阶段,您是否依然“踟蹰不前”? (一) 最近,去几个学校进行了课题中期研讨会活动,我们发现部分一线教师对课题研究活动过程比较迷茫,甚至是不知所措,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缺乏问题意识.我们在与老师们的交 ... 老胡观点:校级课题:一线教师的科研起点 (一) 我们先看两个案例: 案例1: 有一天,某学校的校长突然打电话对我说:"胡老师,能不能让我们学校多报几项市级课题呀?今年我们学校的老师申报课题特别踊跃,报了可多了,但我们又不想打消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