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菌移植除了治肠病还能治肝性脑病
大伯生病了,侄女捐出了自己的“粑粑”
粪菌移植除了治肠病还能治肝性脑病
60多岁的洪大伯多年前在当地医院查出酒精性肝硬化、腹水,后来腹水和消化道出血反复发作,辗转多家医院接受治疗,情况一直不甚理想。近一年来,他还出现了肝性脑病的症状,常常出现神志不清呼之不应的情况。病情久治不愈,严重影响了一家人的正常生活。
就在洪大伯和家人一筹莫展之际,杭师大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肝病科)主任陈公英教授向他们提出可以采用粪菌移植的新技术来治疗,在经过深入沟通之后,洪大伯一家人表示愿意尝试。而捐献粪菌的,正是他大学刚毕业的侄女。
经过几项检查后,陈公英确认侄女符合粪菌捐献要求。经实验室严格处理后的200ml粪菌液通过灌肠方式成功注入洪大伯肠道内,洪大伯当天状态良好;隔天再注入一次后,复查洪大伯的血氨迅速降至正常,肝生化学指标稳定,现在距离出院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在家休养的洪大伯精神状态不错,复查血氨也都正常,终于恢复了正常的生活节奏。
粪菌移植,听起来有点“不好接受”,但用人的粪便来治病的方法,其实自古就有,名曰“黄龙汤”。在1600多年前,葛洪还在《肘后备急方》一书中记载:面对因食物中毒或腹泻而濒临死亡的患者,“饮粪汁一升,即活”。
陈公英介绍,粪菌移植的原理,主要是把正常人的粪便经过离心、过滤等程序之后,提取中间的健康粪菌移植到患者的肠道里,从而重建肠道新的功能菌群,起到治病的作用。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可以选择通过胃镜、肠镜、留置鼻空肠管、经内镜肠道植管术、灌肠等方式进行移植。
杭师大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肝病科)团队筹备粪菌移植新技术由来已久,对于传统治疗无效且与肠道菌群紊乱关系密切的顽疾来说,是一种新的、意义深远的治疗方法。像洪大伯这样反复发作的肝性脑病患者,传统治疗收效甚微,而通过进行粪菌移植则效果明显,显著提高了他的生活质量。此次杭师大附院顺利完成首例粪菌移植治疗肝性脑病,也为该项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据介绍,目前国际上粪菌移植已获批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艰难梭菌感染;用于治疗慢性便秘、腹泻、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性脑病,以及神经精神系统、代谢系统和肿瘤免疫等也有成功案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