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从哪里来?(5)
五,污染来源之空气篇
除去前面所说的这些来源,空气就是最主要的罪魁祸首了。
对于人的眼睛视觉来说,空气都是透明的,但对食用菌来说,空气里有着最不可捉摸的众多病原菌。而空气的透明,正是许多人忽视空气源污染的原因。
然而,最危险的污染源恰恰就是空气。
空气对已灭菌物料的污染,是所有实际发生污染的绝大多数。空气的污染能力是持续的,而不像其他污染的发生过程是一次性的,因此,防止空气源的污染才是整个污染防控的关键,别的污染源都可以通过严格固定的程序检查监督来实现预防,而空气源的污染是无法这样防控的。
1、空气的流动影响
对于灭菌过的物料,套环和棉塞等的滤层的过滤效果、还有净化设备的过滤效果,都不可能绝对化,实际上灭菌的效果也不能绝对化。但灭菌条件的设定,不彻底的可能性为百万分之一,这在生产中是无足轻重的。所以在涉及了诸多污染源的实际操作过程里面,除绝对密封的情况之外,空气流动的影响都是要注意的,而且要长期注意。
使用棉塞时棉塞的局部松弛、使用套环时塑料袋的折转层叠,都将形成过滤能力的漏洞,这种漏洞因为微尘(当然包括杂菌及孢子)的重力关系,一般不会直接朝里面运动,但流动的空气就不同,在流动空气的正对的气压差之下,这种运动就会加剧,所以更容易发生杂菌的进入。
有人做过试验,在普通的室内环境下(空气由于人的活动,主要运动是横向的)卧放和立放的灭菌过的物料袋(套环封口),卧放的先发生污染,瓶装棉塞封口的物料,敞开的比覆盖一张报纸的先发生污染。
这是空气本身的流动影响,但更为需要注意的,则是操作带来的空气流动。
第一个需要注意的是冷却过程的内吸,这个在“灭菌那点事系列”里已经有了详细的说明,这里就不多谈了。(点击灭菌那点事(20)可以看到相关内容)
第二个需要注意的是运输震动
震动的冲击容易造成空气的快速进出,特别是塑料瓶菌种这方面比较严重,玻璃瓶没有什么弹性,主要怕破损,袋子则主要怕变形影响菌种落底。所以不管什么容器,震动都不好,但塑料瓶引起污染的可能性较大。
第三个需要注意的是操作的动作柔性
很多老手和新手同时接种,因为老手的动作柔性而准确,新手则剧烈而多偏移,但新手们不知道为什么老手有效率会明显高于他们,其实就是因为动作剧烈和偏移、磕碰,容易带来不利的空气流动。
2、空气的杂菌基数影响
对绝大多数的非净化环境操作来说,空气的杂菌基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这里说的非净化环境,包括使用接种箱、接种室、以及其他局部净化条件、以及开放半开放的普通室内环境,自然也包括室外环境。
杂菌基数的通俗说法就是每单位体积空气里的活体微生物数量,所以即使是灰尘多,它也不是问题,问题是杂菌,所以即使干旱的秋冬季通常灰尘较多的空气,未必对食用菌生产有多严重的影响,而春夏则因为潮湿温暖而虽然“春光明媚”却危险重重。
杂菌基数的影响是很容易理解的,杂菌越浓,自然进入的机会就越多,尤其是在操作必须打开封口的接种那一刻,危险最大。当然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是进攻的多了,防守就艰难,对于食用菌生产来说,杂菌与操作和封口的关系,就是攻防关系,所以防止空气的杂菌基数增加,是预防污染的长期而且必须坚持的手段。杂菌基数大的另一个问题是环境物体的杂菌量也随之加大,使得所有过程的污染危险性加大,这个就是微环境的生态恶化了,那会是另一个话题。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