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传统又正统的一幅山水画,戴熙绘《春山新沐》

春天能够给人带来希望,春风可以吹散心头的烦恼,春雨可以滋润干涸的大地。春天这么美好,当然少不了画家以此为题进行创作。

青绿、彩墨的“春山图”相对常见一些,不过在处处强调师法古人的清代,水墨描绘的春天更符合文人的审美标准。其实这一点没有什么可奇怪的,

北宋名家郭熙有一幅《早春图》传世。他只用水墨就描绘出万物复苏的春景山水,成为传世经典。

在清代中期,有一位叫戴熙的画家,他画过一幅《春山新沐》,同样是一幅水墨描绘的春季山水。

虽然不能和宋朝大师的作品媲美,但也有可圈可点之处,从之中可以发现文人画家的审美取向。

戴熙 春山新沐

戴熙是杭州人,出身于官宦世家,也曾步入官场。后来辞官返乡,开馆授课。太平天国围攻杭州的时候,戴熙死于战乱。

从他的经历就能看出来,他是一个标准的文人士大夫。文人士大夫推崇什么呢,当然是高尚的情操与向往山林的梦想。这幅《春山新沐》描绘的就是这种情怀。

远远望去,画中有苍润气息,远山含黛,近水无波,应该是江南山水。

在五代时期,董源、巨然二人已经开创了江南山水的描绘方法,董其昌将其认定为南宗山水鼻祖。戴熙在创作中讲究笔墨技法的纯正性,以此强调他的文人身份。

为了增强润泽气息,戴熙在山间画了许多苔点。苔点的妙处在于,既可以明确山石结构,也可以弱化岩石的质感。

戴熙 春山新沐 局部

如果画中空有山水,很难产生代入感。戴熙画了一位隐士的背影,让人联想到古诗的意境。

他在画中题写了一首诗,叙述春雨过后,山色清新,山中隐士陶醉其间,不知不觉走入山林深处。以诗为媒引人走入画中空间,从而加深欣赏者的印象。

好的作品,需要反复欣赏才能感受到画家的创作意图。戴熙画这样的作品,一方面是他日常生活的写照,另一方面他在以画言志。

毕竟,他曾经在官场中的职位是兵部侍郎,他辞官返乡要有一个理由。他的理由就是与山林为伴。

戴熙 春山新沐 局部

《春山新沐》是一幅标准的“以古为师”的作品,画中除了有五代名家的风格,还有清代正统派的影子。戴熙生活在清代中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四王”画风的影响。

他在构图上强调主次分明,暗含等级观念。一看就是王原祁的“小迷弟”,正统意味着守旧,也意味着作品的接受度高。

这是否能够说明戴熙在创作中考虑到了受众的需求呢?画中题跋处给出了答案,这幅画是他给朋友画的,当然要考虑朋友的喜好。

能和戴熙称兄道弟的人,想必也不是普通人。从这一点再次印证了正统派画风受欢迎的程度。

戴熙 春山新沐 局部

继承传统,坚守正统,这样的画作往往会被扣上“守旧”的帽子。在艺术创作中,守旧也不全是缺点,毕竟国画技法代代传承,就是因为有了一大批愿意守旧的画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