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几位朋友一直问我坚持的问题。小K从大学起就做了个公众号,虽然不全是原创,更新也很频繁,但做了五年多,现在也才积累了6000多粉丝,有时候努力更新文章,写了还掉粉,现在工作忙,有人愿意收购自己的公号,当然价格在他看来非常不合理,放弃一个运营了这么久的公号,实在又舍不得,尤其他经常看知乎,好像很多人都是开公号没有多久就有非常好的效果,最近看到一位大学生运营了八个月就有23万粉丝,但运营公号很吃力,效果又很差,一会儿问我要不要放弃,一会儿又问我如何在工作之余坚持写作下来的。可见小K非常纠结。
小D则是面临工作上的选择,他是5年前加入一家电子研发公司做研发,公司也算知名企业,各方面待遇相当不错,小D在这份工作上做得也不错,很多人觉得这是个有前途的行业,小D也是前途坦荡,但小D个性非常喜欢与人交流,很不喜欢研发工作,一直想去做咨询或销售工作,平时非常喜欢参加一些社交活动,本来以为就这样下去了。今年春节时,小D收到了一家咨询公司的邀请,非常符合他的理想,机会很好,但是薪水待遇都有下降,而且转行转业,工作强度都会有大的挑战,风险非常大;另一方面,春节后,现在的公司也和小D谈话,给他加薪升职。是留在现有公司做不错但是不喜欢的工作,还是去冒险试试新工作,小D非常纠结。
我每天都会遇到各种职场和自我发展上的问题,几乎每天都有人问我选择坚持还是放弃,是A选项还是B选项,是努力改进现状还是另寻出路……人生的过程就是不断选择的过程,选择就意味着放弃某种可能,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什么时候应该改变,什么时候应该放弃呢?大多数选择对我们的影响不是很快就能看到作用,往往在过了多年之后,很多人还不知道某种选择并不适合自己。所以回首往事,大多数人都会反思甚至后悔曾经错过的机遇。如果做一件事长期收益大,短期困难,则应该看长期。托马斯·爱迪生曾说过:“生活中的许多失败都是因为人们在放弃时没有意识到自己离成功已经多么近了。”坚持做一件事的长期效应是看做这件事是不是有叠加的效应,比如有些技能或者有些习惯是对很多事有叠加效应,长期来说利益很大,就不应该放弃。成效的快慢常常在于比较,觉得成效太慢,而比较在于受到外界的干扰,小K认为自己从16年在大学就做公号,现在的粉丝才6000多人,是非常差的成绩,很大原因是和更成功的人比较,看到知乎上八个月粉丝23万的人,而如果看还有人愿意用钱来收购他的公号,已经比没有写作,没有任何这方面经验的人强多了。对于小D来说,他现在的研发工作是他的大学专业,他比较他的同学,成绩其实是相当不错的,放弃就显得过于可惜。无论我们面临何种选择,最喜欢的是找参照,找身边的熟悉的案例,事实上,我们自己身边的环境都有局限,在自己无法选择的领域,先去掉所有的他人的标准。单独评估自己不同选择下的长期收益。比如小K比较过长期收益,虽然粉丝看上去少,一直付出多,但是长期对他的锻炼却很大,而出售后他会有惰性,可能不利于长期的运营,写作能力的提升。小D则觉得短期看现在的工作很不错,但长期看,长年在一个不喜欢的工作下很难再有非常的突破。正如史蒂夫·乔布斯所说“决定不做什么和决定做什么同样重要。”放弃也是件不容易的事,尤其当你做一件事已经成为习惯,环境就驯化了你,人都喜欢维持现状,享受安逸。舍弃需要行动,你是现在环境的一部分,自然“维持现状”是最不需要努力的,这常常是最轻松的选择。你会自然为维持现状找到很多理由,但是,如果一味追求维持现状,就不会再有新方向上的突破。无论是小K还是小D,都舍不得放弃过去的积累。如果说小K出售掉公号还可以再做一个,但小D职业道路却很难有回头的可能。小D是个对自己要求很高的人,哪怕不喜欢的工作都做得不错,现在的工作看上去也很有前途,而且因为现在的工作是研发,新工作机会是咨询,都需要全情投入,小D不太可能咨询做一段时间再回去做研发了。生活中有很多事都是如此,明明觉得不对了,但苦于各种原因将错就错,欲罢不能,一直幻想是不是可能改进,“沉没成本”越高,放弃越不容易。为了不再继续浪费钱和时间,有时候就是需要壮士断腕之举。这时候不妨多用“零基思维”,无论事情还是物品,习惯还是工作,在放弃时要思考,如果从来没有开始过,现在还会不会开始,如果没有这个开始的欲望,就不要太在意沉没成本。懂得舍弃能让我们拥有更多。舍弃的时候,不要只关注舍弃后失去的东西,要着眼于因舍弃而得到的东西。放弃时不要想到以前的投入,而要想想后面投入。少想沉没成本,多想机会成本。你的资源能不能用在更有产出,对你人生目标更有帮助的事上?无论小K还是小D,都可以从零开始思考自己的选择。小K就算是现在,哪怕是出售了自己的公号,还是想再做一个公号,而小D却说,如果现在没有做过五年研发,根本就不会再去做研发工作了。我们要放弃的东西往往代表过去,都是凝固可回忆的,所以让人犹豫不决,舍弃东西后的收获却看不到,所以很难察觉。但是,看不见的收获,比放弃更有价值。有很多原则可以适用于普罗大众,例如,我们都需要努力学习,读更多书有利于我们成长,但我们达到最佳状态时所需要的内容和方向,却是因人而异的。选择也是如此,有很多选择的逻辑,但是没有人可以和他人选择一样就能有一样的成绩。
当你真的在两个岔路之间纠结的时候,所有成功人士都提倡我们走更艰难的道路,这也是适合所有人类的逻辑。因为选择了更艰难的道路,随着时间的流逝,你会让自己得到历练,这就是你应该做的事。所以人生的路尽量选你觉得困难,但知道做成了非常有收益的事。如果你做选择时有意识选困难的道路,最终会发现:后面的路反而并不那么困难,慢慢你已经走出原来的舒适圈了,你甚至会诧异如此显而易见的为什么当年曾经那么纠结。每个人的最佳选择是在特定的时间点根据自己的各项资源做出取舍,以达成自己的目标。它没有固定的答案。“甲之熊掌,乙之砒霜”。你的人生道路一定是独一无二的,不同的选择取决于一系列的因素:从你与生俱来的优势和劣势、你目前身处环境以及选择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