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不见,别来无恙?当神仙的时间开始通货膨胀……
本文作者: 春梅狐狸
某些一听就知道浪费时间的剧,我一般是先通过吐槽up主来探路的,然后就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点——似乎是从“三生三世”开始,仙侠剧的时间就通货膨胀了,啥都是以万年来算的。
△ UP主视频截图
看到“万年”这个数字我脑子里就自动开始计算了人类文明了,这个就大概和早些年霸道总裁文大行其道的时候,文中动不动就提到那种全球有影响力的跨国家族公司,脑子就不自觉想想现实中有没有相似的可以参考。不是我杠,而是这描写用的就是我所知道的时间单位,忽略不掉啊!明明写成百年、千年也不影响剧情,反正仙侠剧往往就是要谈比总裁文更虚空、更不考虑柴米油盐的狗血爱情,偏偏要上这么一个可以落地又落不了地的数字。
说它落地,是因为人类文明是能用万年计的。你看这些神仙化作人形,又穿得光鲜亮丽、也没有茹毛饮血的习惯,想必也不会在侏罗纪和恐龙一起玩耍。说它又落不了地,是因为目前考古可以看到表现出人类文明程度的大多集中在距今一万多到几千年里,也就是人类开始改造自然的新石器时代。
也就是说,神仙们随随便便一句“万年不见,别来无恙”,直接可以从新石器时代干到第四次工业革命,从磨石头干到智能化。
△ 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设定里,这对CP一个46万岁,一个14万岁
“万年不见,别来无恙?”
“可不咋滴,用上智能手机哩!”
三星堆·三千年
前阵子三星堆遗址又火了一把,由于三星堆遗址所出的文物造型又比较奇特,加上它本身的名字也似乎自带神秘感,于是各种怪诞说法又开始流行了。
△ 三星堆独特的人物塑造,大概是它神秘感的主要来源
其实名字是因为它最先发现于广汉市南兴镇三星村,就跟马王堆汉墓发掘的地方就叫马王堆一样,使用一个范围比较小的地名来命名,避免以后重复。而诸多攀附于三星堆上的说法,有的与外星人有关,有的直指中国文明起源,都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时间!
三星堆遗址至今没有发现文字,年代经过多次碳14测年大概的区间是距今5000-3000年。但实际上我们现在所能看到那些标志性的三星堆青铜文物,是追溯不到5000年前这么久远的,一般就是3000多年,相当于商代晚期。
而作为目前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甲骨文也就差不多诞生在这个时期里。当然,更早的疑似文字的符号也有,只是目前考古所得有限,无法构成体系。
△ 甲骨文
△ 《三生三世枕上书》剧照
“万年不见,别来无恙?”
“可不咋滴,咱俩这一万年沟通终于能写上字哩!”
合裆裤·三千年
之前在《《三生三世》:古代的神仙穿得比电视上的可好看多了!》里写过道教神仙的传统装束,和仙侠剧差距也很大。天上的神仙基本是人们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加工的,所以神仙大多有一个与人间相似、但名称高大上许多的职位称呼,妆扮自然也是参考人间的帝王君臣。
△ 永乐宫《朝元图》里的东华帝君
△ 《三生三世枕上书》中的东华帝君
有时候我们看到一些学者在举例古代服饰的时候,会使用宗教画像里的形象,就是源自于此。只不过一些民间画家可能并不能接触到等级较高且应用场合较少的服饰,所以不能完全照搬。
但仙侠剧为了迎合现在年轻人的喜好,风格偏向性冷淡。大家对比一下《西游记》里的天庭,是不是金碧辉煌又莺歌燕舞的?碍于当年的拍摄限制,已经减配很多了,对比画像里神仙所处的场景只会更繁复绮丽。
△ 1986年版《西游记》
△ 《香蜜沉沉烬如霜》剧照
不管是哪一种妆扮风格,神仙们至少不能光腚满天飞吧。人间穿了啥,他们也就穿啥,参看《裤子的发明者,大概是服饰史上最伟大的人!》一文就会发现,是新疆洋海墓地发现的游牧民族的裤子可能是目前考古所见最早的合裆裤,经过碳十四的测定,距今有3000-3300年之间。虽然这是考古的答案,现实中肯定有更早的只是未能保存下来,但不管这么算这三千年距离万年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了吧。
△ 洋海墓地出土的裤子
“万年不见,别来无恙?”
“可不咋滴,终于穿上裤子哩!”
丝织物·五千年
这个我们之前在《昨日发布!中国最早的丝绸,距今5000多年,在河南!》里也详细讲过了。我们从小就看上下五千年这样的书,对于这个数字又陌生又熟悉,毕竟读书那会儿我也讨厌背年表,对于时间的虚写感受就不会太深。网上有一些人是用意识形态来判断历史的,我就见过一群人义愤填膺地攻击外国历史学者也使用“五千年”这个词。但从仙侠剧就可以看出,五千年也好,一万年也罢,很多人是没有概念的。就像一部分古风服饰爱好者或许了解“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却根本不知道丝织品的考古实证到底可以推到多远。
△ 1990年版《封神榜》
△ 《上古情歌》剧照(希望还有人记得这部剧)
丝绸文明对于中华文明而言是很值得骄傲的,因为种桑养蚕皆是人类依靠着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对自然作出的巨大的改造。从1926年发现的那充满争议的半个蚕茧开始,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都发现四千多、约五千年前的丝织物痕迹。这个时间往前推进是很难的,才会在2019年底发现时还专门搞了个新闻发布会。
而在这四五千年间,蚕桑技术也不是停滞不前的,在《重量不到50g,素纱襌衣的技艺是否真的冠绝古今?》里就提到了三眠蚕到四眠蚕的转变以及产业重心的转移,我的存稿里还有写了一半的发生在当今的“东桑西移、南蚕北迁”的故事。在神仙看来,人类或许如蝼蚁,但蝼蚁们其实是在很努力地一点点地改变着世界。
△ 1941年老照片
“万年不见,别来无恙?”
“可不咋滴,之前认识的虫儿都找到吐丝的工作给我做了衣裳哩!”
原始织机·五千年
良渚申遗成功的时候,我写过一篇《从河姆渡到良渚,新石器时代的人到底如何织布呢?》,提到学者通过反山M23的玉石饰件推测出那或许是女性墓主陪葬的一件原始织机。在比良渚遗址略早的河姆渡遗址里,也曾发现过一些疑似织机部件的文物。但由于考古所能给的线索是有限的,所以目前也仅仅停留在推测上。但从滇文化的几件青铜器到现在的少数民族织机上,还是可以看到一些熟悉而相似的身影。
△ 滇文化青铜器上的纺织场面
△ 《天盛长歌》里的呃蜀锦织机
纵观中国织机发展的历史,是远远超出世界历史的,中国公元前就很普遍的踏板织机,欧洲直到13世纪才开始出现么。除了最后进入工业革命的临门一脚,一切都无比完美。纺织有多么重要,回想一下课本里工业革命的相关章节,那些猛然迸发的节点似乎都与纺织有关。
△ 都锦生博物馆里的贾卡织机
作为古代机械的代表,织机的意义毋庸置疑。仅仅在一千年里,不仅世界的技术秩序变化了,而且技术本身也剧烈发展着。很多人都提出这些几万岁的神仙口头挂着看破凡尘,实际上幼稚的紧。若真的睁眼看看人间,何必活一万岁呢,一千岁都够明明白白的!
万物皆有时间
写到这儿肯定有人要说,看个爽而已,为什么要带着脑子看剧?可是,我脑子也不是可拆卸的,让它在家就在家,让它离家出走它就能从脑袋里踢出去。更何况,我开头写了,这剧我还没看呢!
哦,也不打算看了。
而且带着脑子看,就好比剧中人把绿色说成红色、把莘莘学子念成幸幸学子、把XX夸成第一美人帅哥一样,脑子自动就会蹦出反对意见。除非,我是色盲、文盲、没看过王祖贤和张国荣。所以,我的脑子里已经有了一万年是个什么概念,它就没法不直接带我去石器时代。
不是有句很常被人念叨的话是这么说的:“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暗中标好了价格”。那么,不好意思,世界上的万物,也早已标上了时间和历史。你不懂,不等于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