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锦源:曹冲称象有点悲剧

《曹冲称象》是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4课的课文 ,人教部说是根据《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改写的 ,又名《称象》。

课文内容如下:

古时候有个大官叫曹操。别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也有的说:“办法倒有一个,就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曹操微笑着点一点头。他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教材给出的课文相关是这样的:

据《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载:

邓哀王冲字仓舒。少聪察岐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现在是一个讲究知识产权的时代。引文要标出出处的。用当下的标准,衡量古人,虽然不恰当,但至少可以说明,知识这东西,追究产权 有些荒诞。

我们都知道,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皇帝的倡领下风靡朝野,成为一种流行时尚。许多西域僧人来华传教,不少中国僧人去印度取经,大量佛经被翻译过来,在中国广泛流传,影响极大,导致志怪小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蓬勃兴起。

从汉到唐这段时间,尤其是南北朝的文人对佛教造诣远超其他朝代。谢灵运甚至涉及佛性,直达佛教的源头。当时有佛性说与顿悟论,二者互为表里,联系紧密,因之亦可认为其所指实一。佛性说主张众生皆可成佛,顿悟论则阐明一次性可全部领悟诸法实相,合勘二者即为:众生皆可一次性顿悟成佛。竺道生的这一佛学主张,不仅为谢灵运所全盘接受,而且还有所变化与发展,这主要表现在其集中的《辩宗论》一文里。《辩宗论》又称《与诸道人辩宗论》,其中的“诸道人”,所指分别为法勖、僧维、慧驎、驎维、法纲、慧琳等僧人。

在此背景下,后世文人借鉴佛教故事也是必然。

大学问家陈寅恪先生就指出,曹冲称象使用了《杂宝藏经》的王子称象故事,陈先生论述如下:

印度佛经《杂宝藏经》载“弃老国禄”,“天神又问:此大白象有儿斤?而群臣共议,无能知者,而后大臣问父,父言:置象船上,著大池中,画水齐船,深浅几许,即以此船量石著中,水没齐画,则知斤两,即以此智以答天神。”

故事情节、包括称象使用的方法完全一样。

那么曹冲称象之事,是否来自稗官野史、小说家言?

并非如此,它来自“廿四史”之前四史《三国志·邓哀王传》,原文如下。

邓哀王冲字仓舒。少聪察岐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对比原文,外藩诸侯,替换了孙权。大官替换了曹操。称象的角色由曹冲承担。

陈先生得出结论:所以正史,也未必任何事迹都经得住考证。

《三国志》是正史,陈寿是文章大家,连正史都如此借鉴,可见天下文章一大抄。这本来无可厚非的。但你小学教材如此搞,就让学生以后不知所从了。化整为零的故事那么多,怎么会找不到呢? 实在有些悲剧。

(0)

相关推荐

  • 对不起,曹冲不称象

    曹冲不称象 三国神童之中,名气最大的无疑是曹冲.曹冲,字仓舒,曹操之子,幼年时期即展现其惊人的天赋才情,深受曹操喜爱.可惜不幸十三岁夭折,给曹家,也给历史留下一个遗憾."曹冲称象" ...

  •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曹操:这谁说的,不是我!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出自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中,原文为: 宫大惊曰:"适才误耳, ...

  • 称帝篡汉的是曹丕,为什么挨骂的却是曹操?

    三国,作为断代史出现在茫茫历史长河中.大汉正统不在,曹丕篡汉称王,立黄初为己之年号,紧接着,刘备蜀中称王,年号章武,孙权江东称王,年号黄武.三国并立的局面出现在青史中. 之所以称此段时间历史为断代史, ...

  • 襄樊之战,于禁投降的三万人,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虽然三国演义写关羽掘开河堤,水淹七军,但实情并非如此.不管魏史蜀史,也不管于禁传还是关羽传,记载都相当一致,天降大雨,致使汉水暴溢. 责任也不是于禁的,司马懿.蒋济劝阻曹操迁都时说:"禁等为 ...

  • 张辽和张郃都是降将,为何投降时曹操给的待遇不一样?

    首先要明确一点的是,在正史中张辽并没有和吕布一起被曹操俘虏,那是三国演义的说法.正史中,张辽是看到了其他人投降曹操,没有受到牵连,才选择了主动投降曹操.也因此,曹操才封张辽为关内侯.如果真按演义所说, ...

  • 《真·三国志·关羽传》

    这是<真·三国志>第 175 篇文章 今天来讲 关羽 关羽,本字长生,后来改字云长,今山西运城人. 关羽早年的时候,也不知什么原因.也不知犯了什么事儿逃离家乡,流落到了幽州涿郡.在这期间, ...

  • 诸葛亮vs王司徒:鞠躬尽瘁vs岂不美哉?!

    张佳玮 2小时前 王司徒和诸葛亮的段子,我们都很熟悉了. 那,其实王司徒那番话,乍看确能唬人. 张口就说"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自然之理也."拿天道说事. 之后就说天 ...

  • 史书中曹冲称象,你知道大象怎么来的吗?

    曹冲,字仓舒,东汉末年豫州刺史部谯(今安徽亳州)人.由曹操的小妾环夫人所生.少年时就敏于观察,十分聪慧.曹冲出生五.六年,智力心思所达到的,就像成年人那样聪明.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冲十三岁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关羽篇(尾声,其一)

    三国良将系列之关羽(尾声,其一)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关羽重大事件之十--坐镇荆州 刘备在占有荆南四郡之后,进行了一次集体封赏,其中封关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军于江北.当然襄阳此时在曹操大 ...

  • 曹操传:那个,听说千年后大家都在议论我?

    这是<真·三国志>第 134 篇文章 今天来讲 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名吉利和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不是毫,音同"伯")人,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据说还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