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岩磊:茶到馨时即为书,酒至酣处乱折花(外一篇)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海内外作者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文坛园地,奉献给所有高尚灵魂。
文/石岩磊
“茶亦醉人何须酒,书自香我何须花。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这几句诗出自于清代志怪小说《狐狸缘全传》,其中谈到四样雅事:品茶、饮酒、读书以及赏花,提炼得十分精辟,然而诗里只提及茶和酒、书与花的关系,没有涉及茶和书、酒与花的联系,这不由得引起我的遐想。
一杯清冽的茶水,啜一口入喉,整个人便精神了许多,尤其是当那袅袅升腾起的茶烟弥散开来时,慢慢地深吸一口,就如听到了晨曦剪碎树影的声音,嗅到了刚刚钻出地面的小草带出的嫩香,如果此时用目光抚摸书页上的铅字,便能发生物理形态上的变化,四四方方的字迹即会融化滑入眼帘,在心底酿成醇香的蜂蜜。茶和书好似咖啡与牛奶一般,形成相濡以沫的伴侣,彼此交融时成就的是丝滑的感觉。
酒可以激发豪情,令人忘却烦恼,在晕晕乎乎间飘飘欲仙,难怪从古至今的名士多好酒,无论是李白的斗酒诗百篇,还是李清照的“沉醉不知归路”,引出的都是一段段让人痴迷的佳话。但酒中的乙醇同样可以激起人们的情欲,“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便成了人们酒后冲动的原罪。有多少人是在酒精的浸泡里伸出了“咸猪手”,又有多少人是在乙醇的麻醉中闯过了法理的红线,此时酒与花即成了一对冤家。
茶本身就是一本书,一本无字心书,因为在优雅与恬淡中,人们细细地品味着人生的滋味,让心灵得到安抚,使心性趋于平和。酒天生就是一种“花”,迷离了眼神,迷幻了心扉,在酩酊间花了心智,飞蛾扑火般奔向自焚之路。如果按照古人的句式,也许可以说成是:茶到馨时即为书,酒至酣处乱折花。书不欺人人自欺,茶不知人人自知。
===消遣才是生活的真味===
香港著名作家和电视主持人梁文道曾经讲过:“现在人们走入了一个误区,就是将消费等同于生活。”他举例说:大家拼命工作挣钱,然后就去疯狂购物,或是纵情地吃喝,或是可劲地旅游,最后再去玩命赚钱,这便形成了一个怪圈。
梁先生讲的话的确有一定道理,人们就如同在转笼里奔跑的小白鼠,看似十分忙碌,其实是在死循环中原地打转。然而,这小动物真的是在傻乎乎地做毫无意义的蠢事吗?或许并非如此,它应该是在奔忙中获得了有限自由的快感,人类大概也类似吧。人们之所以花钱买东西、下馆子、旅行,是因为从中体会到了压力释放的畅快,或是自主支配金钱时的欢愉,收获的是超越消费之上的精神满足感,因此耗费资财的背后常常会飘散出几缕沁人心脾的馨香,令人欲罢不能。
但这种诱惑总归是有限度的,“双十一”狂欢买买买之后,面对堆积如山的冗余物,是恨不得剁手的悔恨;胡吃海喝撑大了肚皮,催高了血脂、嘌呤、血压,再整天发愁如何减肥;走遍了天南地北,游遍了名园古刹,终归还是觉得自己的家最温暖。人们开始反思自己到底需要怎样的生活?经过各种冲动的洗礼,就会渐渐地体味到消遣才是过日子的真味。
“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梁文道的这段话算是对消遣的一种注解,他所说的无用,应该只是针对商业价值而言,抛开利益上的瓜葛,就是对心田的滋养了。几页闲书便能让人的思维空灵,摆弄摆弄孩子的玩具就会令思绪飞到童年,静静地注视着夕阳西下,即可慢慢平复躁动不安的心性。
梁文道虽然没有直接给出破解消费怪圈的良策,但从他的许多观点中,我们不难体会到,决定生活质量的是消遣。消费是个减持的过程,而消遣却是在加仓,是给心灵涂上亮丽的七彩,给精神注入跃动的激情,让人在灰暗中望见晨曦,在荆棘里觅到通往山巅的小径。
作者简介
石岩磊,一个漂在北京的满城人,一个年龄逼着早起的知命人,一个不会抱怨的傻子,一个不知后悔的呆子,在微信里觅到一处清静之所,在文字的组合中发现了一片蓝天。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来源于网络
赐稿邮箱:jstjtx@163.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温馨微语”
转发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扫一扫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温馨微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