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您,教给我这三条受益终身的道理
昨天是父亲节,我们几位学生和研究生导师一起聚了一下。
之所以选择在这一天相聚,是因为导师对待学生就如同自己的孩子一般。而在我们心中,也把导师当成是我们的另外一位父亲。
我的导师除了在生活上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之外,还教给了我三条受益终身的道理:
1.接纳自己,然后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但是却有一颗好强的心。这就意味着,我自己经常会陷入一种心理矛盾之中。因为内向的性格追求的是内敛和含蓄,而好强的心追求的却是尽可能多的去展现自己。
例如,刚刚实习的时候,每次和领导吃饭,我总是显得很矛盾。一方面,自己的性格非常抵触在酒桌上站起来对领导讲很多赞美的话。另一方面,当其他同事向领导说赞美的话的时候,自己的心里又很不平衡,会因为感觉自己太不会混职场而自责。
后来,导师告诉我一个道理,我就渐渐释怀了:“要学会接纳自己的本性,然后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为了更好的说明这个道理,导师举了一个自己的例子。原来,导师的性格也比较内敛,刚刚工作的时候,在酒桌上也很拘谨。后来他逐渐接纳了自己的性格,并且着重去发展自己更加擅长的一面。
导师坦诚的告诉我:“虽然我不太擅长去说很多很好听的话,但是我却擅长把一件事做得很漂亮。在接纳了自己偏内向的性格之后,我就不会在酒桌上强求自己去恭维领导了。因为这就是我的性格。”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时间久了,大家也知道我的为人处世作风了。我只是把自己踏实肯干的作风尽可能的在日常生活中展示出来,其他人就依然会给我很高的评价。”导师接着说道。
《中庸》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也就是说,教育的本质就是要让人们学会接纳自己的本性,然后去遵循自己的本性做事情。
外向者有外向的优势,内向者有内向的优势。只要能够把自己的独特优势发挥到极致,就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2.提升实力,才能赢得更多选择的权利
导师在大学毕业之后,就直接进入我所就读的大学工作。工作几年之后,为了提升自己,导师想要去日本留学深造。
然而在当时,要选择出国学习是需要很大魄力的。因为一方面,要出国学习,导师就要辞掉大学教师的铁饭碗工作。另一方面,导师需要自费出国,因此他还面临着经济上的巨大压力。
然而,导师始终相信一个道理,那就是:“只有提升自身实力,才能赢得更多选择的权利。”于是导师用勇气放弃包袱,毅然选择辞掉工作,去日本继续深造。
五年之后,导师学成归来。我所就读的那所大学,不仅决定重新聘请导师,而且还帮助导师解决了职称问题。回来工作没多久,导师还被提拔做了系主任。
后来,正是因为当时在日本的那段学习经历,以及对日本工作环境的熟悉和了解,导师又被学校推荐去担任日本一所孔子学院的中方院长。而且由于工作出色,连任两届院长。
在我工作之后,导师的经历一直在激励着我。我一直提醒自己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无论是利用课余时间读书、写文章,还是继续深造。总之整日忙忙碌碌,很少停歇。
因为我也想像导师一样,通过提升自身实力来为自己赢得更多的选择权利。
3.所谓教育,就是要用心灵去触碰心灵
至今还记得当时来上海参加研究生面试的场景。由于前一天坐了一夜的火车来到上海,而且还是站票,所以整个人异常疲惫。上午面试结束之后,我就回酒店休息了。
然而我却忘记了一件事情。上午面试的时候,导师和我约定了一个时间,说下午要好好聊聊。结果由于自己太累了,上午面试结束之后心理上也有所放松,所以中午就沉沉的睡了过去,一直睡了好几个小时。直到下午接到导师的电话,我才忽然意识到自己睡过头了。
满怀愧疚的我,匆匆赶去约定的地点。见到导师后,导师不仅没有怪罪我,反而还非常体谅的对我说:“异地求学真不容易,最近几天你一定是太疲惫了。”
更让我感动的是,之前导师在给我打电话的时候,发现我的手机欠费停机了。于是导师就先给我充了100块钱的话费,然后才拨通了我的电话。
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就能碰到一位如此关心自己的老师,心里暖暖的。
除此之外,导师还带我吃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西餐,教我如何使用刀叉;他还在炎炎夏日,给我买了一件非常好看的T恤衫。那段时间,我好嘚瑟,逢人就说:“看,这是导师给我买的衣服。”其他同学都羡慕不已。
导师还怕我无法融入这座城市,便尝试教我说上海话;每次看我有些驼背的时候,导师总是非常委婉的提醒我要注意形象,做一个身姿挺拔的男人。
总之,导师带给我感动的瞬间实在是太多太多。
作为一名教育学的老师,导师一直在用他自己的亲身行动来向我传达一个道理,那就是:教育是一件用心灵触碰心灵的事情。
当我成为一名老师之后,自己一直努力用一颗真心去对待学生。例如,专注的去上好每一堂幸福课、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答疑解惑、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等等。这些事情,其实都是受到了导师的影响。
有一年,我被学校评为“温暖人心的好老师”称号。对于这一称号,我倍感珍惜。我认为这是自己能够得到的最高奖励。那一刻,我在心里默默的说了一声:“导师,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