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对黛玉的深情,《红楼梦》只用了两个字就表露无遗

读《红楼梦》,最令人感喟的无疑是宝黛爱情。情到深处似无情,没有惊天动地的海誓山盟,没有你死我活的酷虐情节,宝玉与黛玉之间的深情,更如同细雨,润物无声;更像是微风,了无痕迹。但是这一份深情却浓到化不开,解不透,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红楼梦》作者最善于用这种看似云淡风轻的方式,表达最深刻的情感。

林黛玉,出生于姑苏城书香门第,父亲林如家家世代列侯,母亲贾敏是金陵四大家族之首贾家的女儿。这样的家世背景,这样的品貌风流,林黛玉简直就是神仙一样的人品。然而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林黛玉五岁丧母,十一岁丧父,成了一个寄人篱下的孤女。

林黛玉父亲病重,贾琏陪同林黛玉回去探望。林如海病故,葬入祖坟安葬,诸事停妥,贾琏方护送黛玉进京。书中说“本该出月到家,因闻元春喜信,遂昼夜兼程而进,一路俱各平安。宝玉只闻得黛玉“平安”二字,余者也就不在意了。”

这里贾宝玉的心理很值得琢磨,他只在意黛玉“平安”二字,也就放心了。一句平安,让贾宝玉放下了多少天的担忧惊扰,一声平安,将贾宝玉对于林黛玉的深情表露无遗。愿心上的人平安,这是最深刻,也是最朴素的情感表达。举重若轻,大道至简,还有什么比“平安”二字更配得上这份爱情呢?

因为林黛玉先天性体弱多病,这一路舟车劳顿,林妹妹又如何禁得住这一路上的风雨兼程!其次林黛玉幼年丧母,本就孤苦,又要经历父亲去世的打击,这让林妹妹脆弱敏感的心如何承担?因此贾宝玉听到林如海病故的消息,焦心道“了不得,想来这几日他不知哭得怎样呢!”说着,蹙眉长叹。因了这样的隐忧,贾宝玉听到林妹妹平安回到京都,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为了体现贾宝玉对林黛玉的情深如许,还有一件事可以作为对比。贾元春加封为贤德妃,并且恩准省亲。这对于贾家来说是无比的荣光,阖府上下不免喜气盈,欣然踊跃。可是贾宝玉呢?因为秦钟的事情“心中怅然如有所失,虽闻得元春晋封之事,亦未解得愁闷。贾母等如何谢恩,如何回家,亲朋如何来庆贺,宁荣两处近日如何热闹,众人如何得意,独他一个皆视有如无,毫不曾介意。因此众人嘲他越发呆了。”可是听说黛玉明天就可以到家,“宝玉听了,方略有些喜意。”

贾元春,是贾宝玉的亲姐姐,一母同胞,如今得此殊荣,而且元春与宝玉也是姐弟情深,有如母子,元春未进宫的时候就教授宝玉读书识字。一进宫门深似海,如今多年不见的姐姐就要省亲了,而且还是如此的荣光。可是贾宝玉却置若罔闻。秦钟和贾宝玉是知己之情,是友情;元春和宝玉是姐弟之情,是亲情;林黛玉和贾宝玉是男女之情,是爱情。如果按照此时贾宝玉的反应来排列优先级的话,爱情第一,友情第二,亲情第三。

这就是贾宝玉对于林黛玉的情感,独一无二,深入肺腑,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的喜事可以超越再见黛玉的欢喜,没有任何的忧愁可以超越对林黛玉的担忧。

贾宝玉对林黛玉的感情,还有一对参照系,那就是王熙凤与贾琏的爱情。王熙凤对于贾琏虽然有诸多的不放心,但是对贾琏的一颗心却是真的,她是爱贾琏的。否则不会在夜晚睡不着,与平儿一起算计贾琏的行程;否则不会仔细询问送信的小厮,不会细致地亲自为贾琏准备衣物。这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说明了凤姐对贾琏深深的爱与关切。

因为贾琏一路护送黛玉,凤姐听到贾琏回来的消息,一样是由内心散发的喜悦。但是,凤姐的喜悦是藏在心里的,表现与贾宝玉完全不同。她不让别人看出来,仍然镇定自若地处理着秦可卿大丧,元春省亲两件大事。这就是一个成熟的、世故的人处理爱情与事业的方式。在凤姐心目中,贾琏诚然重要,但是自己的事业性、表现欲更加重要。贾宝玉爱黛玉心无旁骛,全神贯注;而王熙凤爱贾琏,更放不下手中的权力,表面的荣光。

也因此,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难忘世外仙姝寂寞林。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爱一生一世不动摇,虽然人没了,魂消了,这份情仍然深入骨髓。而王熙凤与贾琏则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从最初的甜蜜到后来的分道扬镳。这是多么鲜明而生动的对比。因为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是真正的两心相悦,两情相许,没有任何其它的物质条件的附加;而贾琏与王熙凤的感情夹杂了太多的欲望和世故,这样的感情很容易被世俗的琐碎打败。

贾宝玉是世上最专情的男子,最深情的绅士,看起来花花草草,风流倜傥,但他的心里只有黛玉一人。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贾宝玉与林黛玉不能相伴白头,但这一份感情却可以与天地同存,与日月同辉。我们今天读来,仍然感觉到其中的真纯与美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