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月------11
闰月Leap Month),是一种历法置闰方式。在亚洲(尤其在中国),闰月特指汉历(民间亦称农历)每逢闰年增加的一个月(为了协调回归年与汉历年的矛盾,防止汉历年月与回归年及四季脱节,每2至3年置1闰,古代曾采用19年置7闰的闰周,到唐代的《麟德历》时废除了固定闰周,采用无中气月置闰,因此是该闰时置闰)。有时,闰月也指公历的闰年中包含闰日的月份(特指公历闰年的二月)。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闰月[1]
外文名
Leap Month
流行地区
汉字文化圈
中国现用历法
无中气月置闰法
清前历法
十九年七年等闰周法
置闰起源
汉朝【公元前104年】
目录 |
1基本介绍 2历史发展
|
3历史出处 4闰月列表
|
5相关介绍
|
---|
基本介绍
闰月是阴阳历中为使历年平均长度接近回归年而增设的月。
阴阳历以朔望月的长度(29.5306日)为一个月的平均值,全年12个月,同回归年(365.2422日)相差约10日21时,故需要置闰,三年闰一个月,五年闰二个月,十九年闰七个月。
闰月加在某月之后叫“闰某月”,如已经过去的2009年农历闰月为己丑年闰五月(2009年6月23日——2009年7月21日),2012年农历闰月为的壬辰年闰四月(2012年5月21日——2012年6月18日)2014年农历闰月为的甲午年闰九月(2014年10月24日——2014年11月21日)
历史发展
如果不注意,大概很多人认为“闰月”与“闰年”是一个意思,其实不然,虽说只是一字之差,所包含的意思却相差很远。
“闰年”。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年365天,其实是个约数,准确的数字应是365.2422日。那么一年365天,就与实际的一年相差0.2422日,这样四年之后就比实际的一年少了近一天。为了弥补这个差值,历法中规定,4年设一闰,即能被4整除的年份为闰年,另附加规定,凡遇世纪年(末尾数字为两个零的年份),必然被400所整除才算闰年,其它的整百年不是闰年,即“百年不闰”。如1996年即闰年,2000年也是闰年,而1700年则不是闰年。阳历闰年的二月有29天,2月29日为闰日,阳历闰年有366天。也就是说阳历闰年的二月不叫闰二月,闰月为农历所特有。
现在再来说“闰月”。闰月指的是阴历中的一种现象,阴历是按照月亮的圆缺即朔望月安排大月和小月,一个朔望月的长度是29.5306日,是月相盈亏的周期,阴历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这样一年12个月共354天,阴历的月份没有季节意义,这样十二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长度为29.5306×12=354.3672日,比回归年365.2422日少10.88天(即将近11天),每个月少0.91天(近1天)。一年与阳历的一年相差11天,只需经过17年,阴阳历日期就同季节发生倒置,譬如,某年新年是在瑞雪纷飞中度过,17年后,便要摇扇过新年了。使用这样的历法,自然是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的,所以我国的阴历自秦汉以来,一直和24节气并行,用24节气来指导农业生产。
关于中国的农历,许多人存在着误解,常常把农历混同于阴历。
世界上的历法共有三类:一类是阳历,就是以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年的月数和月的日数可人为规定;一类是阴历,就是以月球绕地球运转一周的时间为一个月,只有年的月数可以人为地规定;第三类是阴阳合历,就是以月球平均绕地球转一周的时间为一月,但通过设置闰月,使一年的平均天数又与地球平均绕太阳转一周的时间相等,如中国的农历、藏历。
所以,中国的农历并不是阴历,而是阴阳合历。
农历中的阴历成份和阳历成份各有用处。阴历可以指明月亮的盈亏,还可以预告潮汐的大小。
阳历的用处更大,二十四节气就是中国古代的一大发明,它表明了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最适合指导农事活动,因此作为阴阳合历的中国传统历法才叫做农历。所以,农历并不等同于阴历,如果把农历称为阴历就不妥当了。
太阳、月亮是人们挂在天上的日历。年复一年,地球围绕着太阳不停运转,地球上的万物也在日月轮回中生息繁衍。
如按十三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长度为29.5306×13=383.8978日,比回归年又多出18天多。
如果按上述规定制定历法,就会出现天时与历法不合、时序错乱颠倒的怪现象。这就是矛盾。
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我们的祖先在天文观测的基础上,找出了“闰月”的办法,保证农历年的正月到三月为春季,四月到六月为夏季,七月到九月为秋季,十月到十二月为冬季,也同时保证了农历岁首在冬末春初(以上均指农历季节)。
计算方法
闰月记算法:农历年中月以朔望月长度29.5306日为基础,所以大月为30日,小月为29日。为保证每月的头一天(初一)必须是朔日,就使得大小月的安排不固定,而需要通过严格的观测和计算来确定。因此,农历中连续两个月是大月或是小月的事是常有的,甚至还出现过如1805年六、七、闰七月是小月,八、十、十一、十二四个月是大月的罕见特例。
那么多长时间加一个闰月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求出回归年日数与朔望月的日数的最小公倍数:我们希望m个回归年的天数与n个朔望月的天数相等,也就是应有等式:
m×365.2422=n×29.5306
在这个等式中我们不能直接求出m和n,但可以求出它们的比例:
这个比例的近似值分别为:
在这些分式中,分子表示回归年的数目,分母表示朔望月的数目。例如第六个分数式19/235=19/(19×12+7)表示19个回归年中必须加7个闰月。
19个回归年中加7个闰月的结果比较:
19个回归年=19×365.2422=6939.6018(天)
一个朔望月有29.5306天,235个朔望月=235×29.5306=6939.6910(天)
19个回归年中加7个闰月后,矛盾消除得只差:6939.6910-6939.6018=0.0892(天)——即2小时9分多,这已经是够精确的了。
所以,农历就采用了19年加7个闰月的办法,即“十九年七闰法”,把回归年与农历年很好地协调起来,使农历的元旦(春节)总保持在冬末春初。古人把235个朔望月称之为“闰周”。
农历置闰的方法可以使农历年的平均长度接近回归年,而农历中的月又有鲜明的月相特征,保持了公历和阴历两全其美的特点。
现在置闰的方法是两个冬至之间,如仅有12个月则不置闰,若有13个月即置闰。置闰的月从“冬至”开始,当出现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这个月就是闰月,其名称是在前个月的前面加一个“闰”字。
农历闰哪个月?决定于一年中的二十四个节气。
我国农历将二十四个节气分为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
农历以月亮为周期(阴历),十二个月历总共约有354天;再配合年历(阳历),年历则是根据地球公转所形成的四季变化而得的周期所编制。而月历较年历短,两者相差了11天,因此,便要每19年加多7个闰月来填补误差。而决定那一个月做闰月,则依24节气而定,农历月份通常包含一个节气和一个中气,如惊蛰/春分等等,若某农历月份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历法便会把该月作为上个月的闰月。以2006年为例,农历七月之后正好有一个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的月份,因此便置闰七月来调整误差。
二十四节气在农历中的日期是逐月推迟的,于是有的农历月份,中气落在月末,下个月就没有中气。
一般每过两年多就有一个没有中气的月,这正好和需要加闰月的年头相符。所以农历就规定把没有中气的那个月作为闰月。
例如2001年5月21日,农历四月二十九日,是中气小满,再隔一个月后,6月21日农历六月初一才是下一个中气夏至,而当中这一个月(2001年5月23日——2001年6月20日)没有中气,就定为闰月。因为它跟在四月后面,所以叫闰四月。
历史出处
《书·尧典》
“以闰月定四时,成岁。”
孔传
“一岁有馀十二日,未盈三岁足得一月,则置闰焉。”
《左传·文公六年》
“闰月不告朔,非礼也。闰以正时,时以作事,事以厚生,生民之道,于是乎在矣。不告闰朔,弃时政也,何以为民?”
闰月列表
按19年7闰排列
闰月一组 闰月二组 闰月三组 闰月四组 闰月五组 闰月六组 闰月七组
1645 闰五月 1648 闰四月 1651 闰二月1653 闰六月 1656 闰五月 1659 闰三月 1661 闰八月
1664 闰六月 1667 闰四月 1670 闰二月 1672 闰七月 1675 闰五月 1678 闰三月 1680 闰八月
1683 闰六月 1686 闰四月 1689 闰三月 1691 闰七月 1694 闰五月 1697 闰三月 1699 闰七月
1702 闰六月 1705 闰四月 1708 闰三月 1710 闰七月 1713 闰五月 1716 闰三月 1718 闰八月
1721 闰六月 1724 闰四月 1727 闰二月 1729 闰七月 1732 闰五月 1735 闰四月 1737 闰九月
1740 闰六月 1743 闰四月 1746 闰三月 1748 闰七月 1751 闰五月 1754 闰四月 1756 闰九月
1759 闰六月 1762 闰五月 1765 闰二月 1767 闰七月 1770 闰五月 1773 闰三月 1775 闰十月
1778 闰六月 1781 闰五月 1784 闰三月 1786 闰七月 1789 闰五月 1792 闰四月 1794 闰十月
1797 闰六月 1800 闰四月 1803 闰二月 1805 闰七月 1808 闰五月 1811 闰三月 1814 闰二月
1816 闰六月 1819 闰四月 1822 闰三月 1824 闰七月 1827 闰五月 1830 闰四月 1832 闰九月
1835 闰六月 1838 闰四月 1841 闰三月 1843 闰七月 1846 闰五月 1849 闰四月 1851 闰八月
1854 闰六月 1857 闰五月 1860 闰三月 1862 闰七月 1865 闰五月 1868 闰四月 1870 闰十月
1873 闰六月 1876 闰五月 1879 闰三月 1881 闰七月 1884 闰五月 1887 闰四月 1890 闰二月
1892 闰六月 1895 闰五月 1898 闰三月 1900 闰七月 1903 闰五月 1906 闰四月 1909 闰二月
1911 闰六月 1914 闰五月 1917 闰二月 1919 闰七月 1922 闰五月 1925 闰四月 1928 闰二月
1930 闰六月 1933 闰五月 1936 闰三月 1938 闰七月 1941 闰六月 1944 闰四月 1947 闰二月
1949 闰七月 1952 闰五月 1955 闰三月 1957 闰八月 1960 闰六月 1963 闰四月 1966 闰三月
1968 闰七月 1971 闰五月 1974 闰四月 1976 闰八月 1979 闰六月 1982 闰四月 1985 闰三月
1987 闰六月 1990 闰五月 1993 闰三月 1995 闰八月 1998 闰五月 2001 闰四月 2004 闰二月
2006 闰七月 2009 闰五月 2012 闰四月 2014 闰九月 2017 闰六月 2020 闰四月 2023 闰二月
2025 闰六月 2028 闰五月 2031 闰三月 2033 闰冬月 2036 闰六月 2039 闰四月 2042 闰二月
2044 闰七月 2047 闰五月 2050 闰三月 2052 闰八月 2055 闰六月 2058 闰四月 2061 闰三月
2063 闰七月 2066 闰五月 2069 闰四月 2071 闰八月 2074 闰六月 2077 闰四月 2080 闰三月
2082 闰七月 2085 闰五月 2088 闰四月 2090 闰八月 2093 闰六月 2096 闰四月 2099 闰二月
2101 闰七月 2104 闰五月 2107 闰四月 2109 闰九月 2112 闰六月 2115 闰四月 2118 闰三月
2120 闰七月 2123 闰五月 2126 闰四月 2128 闰冬月 2131 闰六月 2134 闰四月 2137 闰三月
2139 闰七月 2142 闰五月 2145 闰四月 2147 闰冬月 2150 闰六月 2153 闰五月 2156 闰三月
2158 闰七月 2161 闰五月 2164 闰四月 2166 闰十月 2169 闰六月 2172 闰五月 2175 闰三月
2177 闰七月 2180 闰六月 2183 闰四月 2186 闰二月 2188 闰六月 2191 闰五月 2194 闰三月
2196 闰七月 2199 闰六月 2202 闰四月 2204 闰九月 2207 闰六月 2210 闰五月 2213 闰三月
2215 闰七月 2218 闰五月 2221 闰四月 2223 闰九月 2226 闰六月 2229 闰五月 2232 闰三月
2234 闰八月 2237 闰五月 2240 闰四月 2242 闰冬月 2245 闰七月 2248 闰五月 2251 闰三月
2253 闰七月 2256 闰六月 2259 闰五月 2262 闰正月 2264 闰六月 2267 闰五月 2270 闰三月
2272 闰八月 2275 闰六月 2278 闰四月 2281 闰二月 2283 闰六月 2286 闰五月 2289 闰三月
2291 闰七月 2294 闰六月 2297 闰四月 2300 闰二月 2302 闰六月 2305 闰五月 2308 闰三月
2310 闰七月 2313 闰六月 2316 闰四月 2319 闰二月 2321 闰七月 2324 闰五月 2327 闰三月
2329 闰八月 2332 闰六月 2335 闰四月 2338 闰三月 2340 闰七月 2343 闰五月 2346 闰三月
2348 闰八月 2351 闰六月 2354 闰五月 2357 闰正月 2359 闰七月 2362 闰五月 2365 闰四月
2367 闰八月 2370 闰六月 2373 闰五月 2376 闰二月 2378 闰七月 2381 闰五月 2384 闰四月
2386 闰十月 2389 闰六月 2392 闰四月 2395 闰二月 2397 闰六月 2400 闰五月 2403 闰三月
2405 闰八月 2408 闰六月 2411 闰五月 2414 闰二月 2416 闰七月 2419 闰五月 2422 闰三月
2424 闰八月 2427 闰六月 2430 闰四月 2433 闰三月 2435 闰七月 2438 闰五月 2441 闰四月
2443 闰八月 2446 闰七月 2449 闰五月 2452 闰三月 2454 闰八月 2457 闰五月 2460 闰四月
2462 闰八月 2465 闰六月 2468 闰五月 2471 闰三月 2473 闰七月 2476 闰五月 2479 闰四月
2481 闰十月 2484 闰六月 2487 闰五月 2490 闰三月 2492 闰七月 2495 闰五月 2498 闰四月
2500 闰十月 2503 闰六月 2506 闰五月 2509 闰二月 2511 闰七月 2514 闰五月 2517 闰四月
2520 闰正月 2522 闰六月 2525 闰五月 2528 闰三月 2530 闰七月 2533 闰六月 2536 闰四月
2539 闰正月 2541 闰七月 2544 闰五月 2547 闰三月 2549 闰七月 2552 闰六月 2555 闰四月
2557 闰八月 2560 闰七月 2563 闰五月 2566 闰四月 2568 闰七月 2571 闰六月 2574 闰四月
2576 闰九月 2579 闰六月 2582 闰四月 2585 闰三月 2587 闰七月 2590 闰五月 2593 闰四月
2595 闰十月 2598 闰七月 2601 闰五月 2604 闰三月 2606 闰八月 2609 闰六月 2612 闰四月
2614 闰冬月 2617 闰六月 2620 闰五月 2623 闰三月 2625 闰八月 2628 闰六月 2631 闰五月
2633 闰冬月 2636 闰七月 2639 闰五月 2642 闰三月 2644 闰八月 2647 闰六月 2650 闰四月
2653 闰二月 2655 闰七月 2658 闰五月 2661 闰三月 2663 闰七月 2666 闰六月 2669 闰四月
2672 闰三月 2674 闰七月 2677 闰五月 2680 闰三月 2682 闰七月 2685 闰六月 2688 闰四月
2691 闰三月 2693 闰七月 2696 闰五月 2699 闰三月 2701 闰八月 2704 闰六月 2707 闰四月
2710 闰二月 2712 闰七月 2715 闰五月 2718 闰四月 2720 闰九月 2723 闰六月 2726 闰五月
2728 闰冬月 2731 闰七月 2734 闰五月 2737 闰四月 2739 闰九月 2742 闰六月 2745 闰五月
2747 闰冬月 2750 闰七月 2753 闰六月 2756 闰四月 2758 闰八月 2761 闰六月 2764 闰五月
2767 闰二月 2769 闰七月 2772 闰六月 2775 闰三月 2777 闰八月 2780 闰六月 2783 闰五月
2786 闰三月 2788 闰七月 2791 闰六月 2794 闰三月 2796 闰八月 2799 闰五月 2802 闰四月
2805 闰三月 2807 闰七月 2810 闰六月 2813 闰四月 2815 闰八月2818 闰六月 2821 闰四月
2824 闰二月2826 闰七月2829 闰五月2832 闰四月 2834 闰八月 2837 闰六月 2840闰四月
2843 闰三月2845 闰七月2848 闰五月2851 闰三月 2853 闰七月 2856 闰六月 2859闰四月
2862 闰三月 2864 闰七月 2867 闰五月 2870 闰三月 2872 闰八月 2875 闰六月2878 闰四月
2881 闰二月 2883 闰七月2886 闰五月2889 闰四月2891 闰九月2894 闰六月
2897 闰四月 2900 闰三月 2902 闰七月 2905 闰五月 2908 闰四月 2910 闰九月 2913 闰六月
2916 闰五月 2919 闰二月 2921 闰七月 2924 闰五月 2927 闰三月 2929 闰十月2932 闰六月
2935 闰五月 2938 闰三月 2940 闰七月 2943 闰五月 2946闰四月 2949 闰er月 2951 闰六月
2954 闰四月 2957 闰二月 2959 闰七月 2962 闰五月 2965 闰三月 2968 闰二月 2970 闰六月
2973 闰五月 2976 闰三月 2978 闰七月 2981 闰六月 2984 闰四月 2986 闰冬月 2989 闰七月
2992 闰五月 2995 闰三月 2997 闰七月 3000 闰六月 3003 闰四月 3006 闰二月3008闰七月
3011闰五月3014闰四月3016闰八月 3019闰六月 3022闰四月 3025闰正月 3027 闰七月
3030 闰五月 3033 闰四月 3035 闰八月 3038闰六月 3041 闰四月3044 闰二月 3046 闰七月
3049 闰六月 3052闰五月 3054 闰八月 3057 闰六月 3060 闰五月 3063 闰二月 3065 闰七月
3068 闰六月 3071闰五月 3073 闰八月 3076 闰六月 3079 闰五月 3082 闰二月 3084 闰八月
3087 闰六月 3090 闰五月 3092 闰九月 3095 闰七月 3098 闰五月 3101 闰三月 3103 闰八月
3106 闰六月 3109 闰五月 3111 闰九月 3114 闰七月 3117 闰五月 3120 闰三月 3122 闰八月
3125 闰六月 3128 闰五月 3130 闰十月 3133 闰七月 3136 闰五月 3139 闰三月 3141 闰八月
3144 闰六月 3147 闰五月 3149 闰九月 3152 闰七月 3155 闰五月 3158 闰三月 3160 闰八月
3163 闰六月 3166 闰五月 3168 闰冬月 3171 闰七月 3174 闰六月 3177 闰四月 3179 闰八月
3182 闰六月 3185 闰五月 3187 闰冬月 3190 闰七月 3193 闰六月 3196 闰四月 3198 闰八月
3201 闰六月 3204 闰五月 3206 闰十月 3209 闰八月 3212 闰六月 3215 闰四月 3217 闰九月
3220 闰六月 3223 闰五月 3225 闰冬月 3228 闰八月 3231 闰六月 3234 闰四月 3236 闰九月
3239 闰七月 3242 闰六月 3245 闰正月 3247 闰八月 3250 闰六月 3253 闰四月 3255 闰九月
3258 闰七月 3261 闰六月 3263 闰冬月 3266 闰八月 3269 闰六月 3272 闰四月 3274 闰十月
3277 闰七月 3280 闰五月 3282 闰十月 3285 闰八月 3288 闰六月 3291 闰四月 3293 闰九月
3296 闰七月 3299 闰六月 3302 闰正月 3304 闰八月 3307 闰六月 3310 闰四月 3312 闰冬月
3315 闰七月 3318 闰五月 3321 闰二月 3323 闰八月 3326 闰六月 3329 闰五月 3331 闰十月
3334 闰七月 3337 闰六月 3340 闰正月 3342 闰八月 3345 闰六月 3348 闰五月 3350 闰冬月
3353 闰七月 3356 闰六月 3358 闰腊月 3361 闰八月 3364 闰六月 3367 闰五月 3369 闰腊月
3372 闰八月 3375 闰六月 3378 闰二月 3380 闰九月 3383 闰六月 3386 闰五月 3388 闰冬月
3391 闰八月 3394 闰六月 3397 闰二月 3399 闰九月 3402 闰七月 3405 闰五月 3408 闰二月
3410 闰八月 3413 闰六月 3416 闰三月 3418 闰九月 3421 闰六月 3424 闰四月 3427 闰二月
3429 闰八月 3432 闰六月 3435 闰三月 3437 闰八月 3440 闰七月 3443 闰五月 3446 闰正月
3448 闰八月 3451 闰六月 3454 闰三月 3456 闰十月 3459 闰七月 3462 闰五月 3465 闰二月
3467 闰八月 3470 闰六月 3473 闰三月 3475 闰十月 3478 闰六月 3481 闰五月 3484 闰三月
3486 闰八月 3489 闰七月 3492 闰四月 3494 闰冬月 3497 闰七月 3500 闰五月 3503 闰三月
3505 闰八月 3508 闰七月 3511 闰三月 3513 闰九月 3516 闰七月 3519 闰五月 3521 闰冬月
3524 闰八月 3527 闰七月 3530 闰四月 3532 闰冬月 3535 闰七月 3538 闰五月 3541 闰二月
3543 闰八月 3546 闰七月 3549 闰四月 3551 闰冬月 3554 闰七月 3557 闰六月 3560 闰二月
3562 闰九月 3565 闰六月 3568 闰三月 3570 闰十月 3573 闰七月 3576 闰六月3579 闰三月
3581 闰九月 3584 闰七月 3587 闰四月 3589 闰腊月 3592 闰七月 3595 闰六月 3598 闰三月
3600 闰十月 3603 闰七月 3606 闰四月 3608 闰冬月 3611 闰七月 3614 闰六月 3617 闰四月
3619 闰九月 3622 闰七月 3625 闰五月 3627 闰九月 3630 闰八月 3633 闰五月 3636 闰四月
3638 闰十月 3641 闰七月 3644 闰四月 3646 闰十月 3649 闰八月 3652 闰六月 3655 闰三月
3657 闰十月 3660 闰七月 3663 闰五月 3665 闰十月 3668 闰七月
有些年份应该是误闰,如1832、1851、1870和1984等!
加粗、斜体字为重点闰月!
折叠 罕见的闰年闰月
罕见的农历闰年闰月(1645年-2821年)
(1)闰正月:1651 2262 2357 2520 2539 2634 6次
(2)闰九月:1737 1756 1832 2014 2109 2204 2223 2576 2720 2739 10次
(3)闰十月:1775 1870 1984 2166 2318 2386 2481 2500 2595 9次
(4)闰冬月:2033 2128 2147 2242 2614 2728 6次
(5)闰腊月:无,3358年出现第一次
(6)公历闰二月巧逢农历闰二月:1928 2004 2376 2748 4次
(7)最长的农历闰月有385天,从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100年的2321年里,一共只有12次。最近两次是1944年和2006年。以后还会在2351年、2606年、2625年等年份出现。
(8)按理来说,如果一年闰正月,春节、元宵节过第一个正月。如果一年闰腊月,那么,在第二个腊月的最后一天过除夕。
(9)闰四、五、六月最常见,闰二、三、七、八月较常见,闰九月较罕见,闰十、冬月很罕见,闰正、腊月是特殊闰月。
(10)如果推算范围增加到数千年,那么闰正月、闰冬月、闰腊月变得很常见,而常见的闰四月、闰五月、闰六月却变得难得一见。
闰月节日
闰五月初五称为闰端午节,闰七月初七称为闰七夕,闰八月十五称为闰中秋节,闰九月初九称为闰重阳节。
相关介绍
关于2033年是闰冬月而不是闰七月的原因
中国传统历法排定次序,首先确定两个冬至之间岁实长度,然后排定历月,再看两个冬至之间除去两个冬至所在月外有多少个整月(必定是十一个或者十二个。虽然民间以正月初一为岁首,但是排定历法却是以两个连续的冬至为始终。)如果是十一个整月,则无需置闰,即使出现无中气的月也无需置闰。如果有十二个整月则需置闰,此时置闰依照“无中气规则”,而且闰前不闰后。由于这十二个整月中,只有除了冬至以外的十一个中气,所以至少有一个月无中气。这十二个月中第一个无中气的月为闰月,它的名字叫“闰x月”,这个x,是它前一个月的名字。月序的确定,是以冬至所在月为子,依照地支顺序,下一个月为丑,再下一个月为寅,如此类推,到下一个冬至所在月又回到了子。由于汉以后的历法都是建寅,以寅月为正月,这样冬至所在月必然是十一月。可见所谓的“冬至所在月必然是十一月”并不是什么规则,而是历法排定方法中,“冬至所在月为子月(汉代开始)”、“以寅月为正月”、“当两个冬至点之间(不包括两个冬至点)所在月份,还有十二个整月时,要以第一个无中气月为闰月”而导致的自然出现的结果。
按照这样的历法排定方法来分析2033年的情况:由于2032年冬至(公历2032年12月21日)到2033年冬至(公历2033年12月21日)除去两个冬至所在月份外,只有十一个整月,所以在此期间无需置闰,即使有无中气的月,这就是为什么2033年没有闰七月。由于2033年冬至(公历2033年12月21日)到2034年冬至(公历2034年12月22日)除去两个冬至所在月份外,有十二个整月,所以在此期间需要置闰。需要置闰时才采用“无中气规则”。这十二个整月中第一个无中气的月是2033年冬至以后的那个月(2033年12月22日--2034年1月19日),它的前一个月是农历2033年(癸丑年)十一月,所以这个月是农历2033年(癸丑年)闰十一月。这就是农历2033年(癸丑年)闰十一月的来历。在编排农历历法时,无中气的月,并不一定要置闰。
关于3130年是闰十月而不是误闰的原因
由于3129年冬至(公历3129年12月21日)到3130年冬至(3130年12月22日),因为3130年冬至的农历已经是腊月初一了,但是冬至所在月必须是十一月,开始寻找无中气的月,是十月,所以闰十月,3130年闰十月小(11月23日至12月21日),而不是冬月小。
2014闰月年最应该做的四件事
2014甲午马年为闰月年,闰九月。
关于闰月年的习俗、说法不少,有些地方更是还有一些关于闰月年的禁忌,生生让闰月年过出了和普通年份的不同来。
如果读读诗人李贺的《闰月》诗,“帝重光,年重时。七十二候回环推,天官玉管灰剩飞。今岁何长来岁迟,王母移桃献天子,羲氏和氏迂龙辔。”诗中道出的闰月年的吉祥寓意,倒更合天增岁月人增寿之意。
所以,在闰月年,爱父母、孝顺父母的你,最应该做以下几件事,既可以为父母增福增寿,也可以为自己带来好运。
一、买闰月鞋,为父母增福增寿
很多地方,盛行闰月年为父母买鞋的习俗,并有俗话为佐证“闰月鞋,闰月穿,闰月老人活一千”。
所以,成年的子女,都会在闰月年为父母买鞋子,以表达对父母的孝顺和祝福,祝福父母健康、平安、长寿。
关于买鞋的时间,各地有所不同。
有的地方,子女是在闰月前的一个月买,好让父母在闰月的第一天就穿上,福寿延年。
有得地方,子女则是在闰月年前,或者在闰月年初,早早地把鞋子买好,放在家中,说这样更可以为父母增福增寿。
二、为老人准备寿衣、寿材,祈福延寿
旧时,老人们很重视自己的寿衣、寿材(棺材),六十岁左右的老人就开始考虑这些问题,互相之间还要交流讨论。
寿衣是很有讲究的。从里到外、从头到脚,每件衣服的样式都有说道,而且要把一年四季的都备齐。寿衣准备好后,老人们每年都会把寿衣拿出来晾晒,接触阳气。
寿材的材质、油漆的遍数,则是关注的重点。“某某的寿材已经油漆了几十遍了”,是老人们很热衷、羡慕的话题。
因此,只要有条件,寿衣、寿材是要及早着手准备的,才能备齐、备好。
而闰月年,因为比普通年份的十二个月多了一个月,“天增岁月人增寿”是很多地方说法中的共识,所以在闰月年里准备的寿衣、寿材,祈福延年的效果更为显著。
因此,有孝心的子女,往往选择在闰月年为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早早准备好寿衣、寿材(棺材),为老人增寿。
而寿衣是否准备齐全,不仅是老人们所关心的,也是子女们孝心的表现。
三、为老人提前修坟建墓,延年益寿
以前的皇帝,几乎是在继位登基之初,就开始为自己建造陵寝,相传陵寝越早建造好,越会为自己增寿。这种看法由皇帝影响到帝王大臣、富贵之家,后来只要有条件的人家,都会尽量在老人身体还很健康之时,就请高人选择吉地,并择日请能工巧匠建造墓地,以为老人延寿之用。
四、回娘家吃闰月饭,合家团聚愉悦老人的身心
已出嫁女儿回娘家吃闰月饭的习俗,流传已久。
以前,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出嫁从夫,行动要听婆家的安排,回娘家也不能随意,回去住几天也要听婆家的吩咐。而在多出来的这一个月里,娘家就可以接女儿回来,让嫁出去的女儿和娘家人团聚,也显示我家女儿是有娘家撑腰的。
其实,这样做的另一层意思则是,女儿可以得此机会与家人团聚,和父母说说知心话,做一些“贴心小棉袄”才做的事情,让父母身心愉悦,自然身体健康。
张恕老师还要特别强调的是:闰月年不能迁坟、闰月不能下葬的禁忌,有待商榷
有的朋友询问,他们当地讲究闰月年不能下葬的习俗,说闰月是多出来的一个月,这个月里鬼门关不开,闰月去世的人要搁到下个月后才能安葬。这个禁忌有什么专业上的解释?
还有的朋友问:听说闰月年忌讳迁坟合葬,这是有什么说道吗?
张恕老师认为:闰月的设置,就是为了解决阴阳历日期与季节发生倒置问题的,每十九年就会有七个闰月,也就是几乎不到三年就会有一年是闰月年,和普通年份区别不大。
而从专业的角度来讲,闰月年并无不能迁坟、下葬的禁忌,这些说法只是流传于部分地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