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谷丨唯“长枪大戟,汪洋恣肆”方写我心

文/一者

大文豪苏轼对其学生“苏门四学士”之黄庭坚有这样评述:

“鲁直以平等观作欹侧字,以真实相出游戏法,以磊落人书细碎事,可谓'三反’。”

黄庭坚做人是胸怀坦荡、为人耿直的士夫文人;书法而言,其书法艺术笔走龙蛇,活泼跳荡。作字、为人各有原则,作字长枪大戟、挥洒自如,似其做人,始终如一。师生两人还曾经互讽对方书法“树梢挂蛇”(黄庭坚)与“石压蛤蟆”足可见两人的师生情谊,这是东坡先生对学生真实评价。

黄庭坚像

黄庭坚(1045-1105),黄庭坚进士出身,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在世61年,工诗文,受教于苏东坡,与秦观、张耒、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开创“江西诗派”,与东坡合称“苏黄”。

黄山谷书法与苏轼、米南宫、蔡襄齐名,书法史称“宋四家”。其书法初师周越,见苏舜元和苏舜钦兄弟的书作后,得古人篆籀笔意,在《山谷题跋》卷四中他讲:

“钟繇之书世有大小数种。余特喜此小字,笔法清劲,几不可攀”

故其书风中“横势”的意味得元常之妙。据说黄庭坚还喜欢王安石的行书,李之仪在其文中曾提到过:山谷暮年“喜荆公(王安石:曾被宋神宗封为“荆国公”,故后人称其为王荆公。)行笔,其得意处,往往不能真赝”(《姑溪居士文集》卷三十八)。王安石有居高的文学地位,但书法还只是文人的娱乐而已。

黄庭坚书法

黄庭坚是一位有创造精神的书家,他突破突破晋唐之法,自成一体,强烈的“尚意”书风,列为“宋四家”,几乎说一人扛起了宋朝草书大旗。黄庭坚书法的雄强和大度来自《瘗鹤铭》、《颜真卿大堂中兴颂》、《石门铭》等法帖,纵横挥洒、左右开张,大字行书尤得瘗鹤之风,黄庭坚的楷书和行草书,这一风格中基本一致。作为苏门弟子,他的书法还时常得到苏东坡的指点也是正常。“黄鲁直学吾书,辄以书名于时”(《苏轼文集》卷七十)。书法史上的“钟王”任何一位习书者都不曾跨过,黄庭坚也不例外,他自己也曾说“余书姿媚而泛老气”(《豫章集》),“姿媚”之意就是指其早期受《兰亭序》的影响。

黄庭坚《经伏波神祠》局部

在“宋四家”中,苏轼、黄庭坚的字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向右上方倾斜,笔者以为有两个可能。一是,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其书法也得到老师的指点,这在《苏轼文集》卷七十有记载“黄鲁直学吾书,辄以书明于时”;再,人的情感总要得到释放,不然会发疯,在文人的身上最为明显,诗人、文学家会把失意、愤懑发泄与诗歌、文章,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祭侄稿》、诗人白居易《琵琶行》,宋代大文豪、书法家苏轼的豪放诗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书法作品《寒食帖》等皆为此类,所以说书法史情感的宣泄是有道理的。黄庭坚和老师苏轼一样人生也颇多坎坷,遭章惇、蔡卞的陷害,被贬涪州(今重庆市涪陵一带),黔州(今重庆黔江、彭水)。有被贬外放的经历,可以认为黄庭坚书法“长枪大戟”风格形成与其身世息息相关,其书法处处显露是情感的抒发。

黄庭坚题跋《宋徽宗蔡行敕卷》

黄庭坚书法的“横势”和“抖动”是他42岁以后形成的,从他的《王长者墓志稿》来看并不明显,而到了元符二年(1099)他的《史氏墓志稿》作品中才见端倪,这已是黄山谷晚年的事了,而这种“横势”和“抖动”之明显特征在《松风阁》中得以完全地体现。

黄庭坚《自书松风阁诗卷》

释文:松风阁。依山筑阁见平川。夜阑箕斗插屋椽。我来名之意适然。老松魁梧数百年。斧斤所赦令参天。风鸣媧皇五十弦。洗耳不须菩萨泉。嘉二三子甚好贤。力贫买酒醉此筵。夜雨鸣廊到晓悬。相看不归卧僧毡。泉枯石燥復潺湲。山川光暉為我妍。野僧。早。旱饥不能饘[zhān]。晓见寒溪有炊烟。东坡道人已沉泉。张侯何时到眼前。钓臺惊涛可昼眠。怡亭看篆蛟龙缠。安得此身脱拘挛。舟载诸友长周旋。

黄鲁直书法的精神写照

黄山谷书法愈老愈妙,在他的作品中有一股郁勃森然之气。那种汪洋恣肆的挥写、那种冲破牢笼的纵横,是与命运倔强的抗争,职场失意,遭遇陷害,心中的郁闷、苦痛和不平是难以名状的,把对现实的抗争,付诸于书法书写,那种“涩势”行笔与“颤动”,恐怕就是其书法的精神写照。临习、欣赏黄庭坚书法一定领会其精神,即能得其雄强之气势,不至于局促、小气。临死时家眷都不在,只有弟子范寥陪伴,可见凄惨。

精神直写:行书《松风阁》

《松风阁》局部

行书《松风阁》算是黄庭坚晚年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松风阁》是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他谪居在外,与友人游历鄂城樊山后作诗并书,此时黄山谷58岁,已至暮年。该帖为大字行书,29行,共150字,帖后有南宋向立跋语:

“笔墨虽不相副,岁久光采差退,然书法俱存,章章乎羲献父子之间”

因此,该帖是山谷代表书作,并流传有序,现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松风阁》字势开张,雄健豪迈,充满着不屈的开拓精神,可谓妙尽天下,雄视古今。因此,临习《松风阁》要把握结体的“橫势”与“夸张”。

在结构上应该夸张造型。笔画向四周进行扩张、舒展,横画取“橫势”,往往向左延伸。另外,“挑钩”、“撇捺”等也是其夸张的主要笔画。不仅这样,在字势上还要有向“右上角”倾斜的岐侧之态,使得结构上充满“动感”。

《松风阁》局部

在笔法上,将较为明显的提按动作与劲涩之势相结合,表现出一种纵横跌宕的张力,使线条雄劲,有篆籀之意。这种“提按”有时表现为自然的“颤动”,从而一改其“笨拙”的造型,使结字显得灵动起来。这“颤动”在“捺画”中也很明显,但“捺画”的抖动与横画有着一定的区别。横画尽管笔画粗,但用笔轻便,提按有度,有灵气,且心态平和;而捺画为表现厚重之感,明显呆板笨拙,似有一种倔强、不平之气,这一点,在临习时要尤为注意。

另外,在书写的速度上要慢。首先,要做出明显的顿挫就得减缓速度;其次,在其书论中他也提及自己的书法在元祐年间“用笔多不到”,可想,他是反对痛快淋漓的书写的;再者,南宫对其书的评介是“描字”,也足见其书写得慢。

《松风阁》局部

“慢”从用笔上决定了黄书以厚重见长的特征,也是临习的要领,所以,在学习时,速度要迟缓,取涩势。由于“慢”,会使笔画显得死板,于是就人为地加上“颤动”,这种“颤动”是形成山谷所特有的书风的自然调节手段,是使线条充满灵感的方法,如果不这样做,笔画自然僵死。也由于“慢”,为使结字充满动感,必将使得可以舒展的笔画尽可能地得以开张,以此来打破因“慢”的用笔所造成的“沉闷”态势,使整个结构一下子活络起来。

因此,在临习时需注意三个步骤,即“慢”、“颤”、“开张之势”,以“慢”为基调,配以“振颤”调之以开张,三者融合,不可太过,定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点击图片看链接文章了解详情

(0)

相关推荐

  • 黄庭坚行书《砥柱铭》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 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黄庭坚进士及第,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 ...

  • 黄影丨家有小儿初长成——写在儿子开学季

    时光如梭,岁月荏苒,转眼又到了一年开学季,儿子即将进入新学校,成为一名高中生了.那个曾经牙牙学语,一看到我,就张开小手,扑向我的小男孩不见了,不知不觉间已长成了大小伙子.但是依然改不了的习惯就是,每次 ...

  • 励志鱼丨黄山谷与海灵格

    北宋的黄山谷说蛐蛐有五德-- 鸣不失时,信也: 立秋才叫.蛐蛐心里有数,不到秋天不叫. 遇敌必斗,勇也: 狭路相逢,二话不说,见着就掐.这是勇敢. 伤重不降,忠也: 掐伤了,不告饶:头破腿断,死不投降 ...

  • 文徵明大字行书欣赏:垂老之笔尤似长戈大戟,雄强逸荡堪比黄山谷

    众所周知,文徵明是明代首屈一指的书画家,其书法诸体皆能,尤以小楷和行书闻名于后世.他也是"吴门画派"的领军人物之一,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 黄煌基层医生  从病选方2

    黄煌基层医生  从病选方2

  • 黄煌基层医生  从病选方1

    黄煌基层医生  从病选方1

  • 【书画欣赏】 黄庭坚大字书法《怀人五绝》,长枪大戟,筋脉舒展!

    砚田书院 传承文化 传播经典 1539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宋黄文节大书五言一绝<遗像怀人敬>,来源:<经训堂法书>第四册. 此诗是由唐代刘禹锡<经伏波神祠诗>修改而 ...

  • 《答洪驹父书》(黄山谷)

    作品原文 答洪驹父书 驹父外甥教授 :别来三岁 ,未尝不思念.闲居绝不与人事相接 ,故不能作书,虽晋 城亦未曾作书也.专人来,得手书.审 在官不废讲学,眠食安胜 ,诸稚子长茂 ,慰喜无量 . 寄诗语意 ...

  • 任询《古柏行》慷慨激昂,似有黄山谷的开张

    书画之声关注2021-04-29 16:30 五月起,广东985/211重点大学开放成人本科,免试免考 新款冰丝男裤,穿上太帅!保穿10年不坏!一折清仓,不抢就没有了!! 被蚊子咬的睡不着,快用它,全 ...

  • 媄研社丨唯美浪漫的森系妆容造型

    去年大热的森系妆容造型,今年依旧流行 创意的精灵妆与色彩搭配 一个突破的视觉盛宴 一段独到的细腻心思 清新减龄.甜美可爱.仙气十足 既有着少女的青涩感 又增添了浪漫自然感 满足了所有女孩的童话梦想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