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二十四节气
每一种记录时间的方式,都体现了这个民族对于时间的态度。现在的我们,都不约而同的采用着国际纪年方式,具有千年历史的古历,却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几千年前的中华大地,没有精准的仪器,人们凭借着自己的智慧与细心的观察,创造出了独属于中华儿女的古历。现今国际通用的时间记录方式蕴含着浓浓的西方文化色彩,从年月日的表达方式再到一年的365日,这无不体现着西方人的生活方式。但是古历却与现在的日历不同,从月圆月缺到闰年闰月,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成果。在农历中又以二十四节气与我们的生活最为息息相关。
一年十二个月,二十四个节气,每一个节气都包含着丰富的意义。古朴的劳动百姓从未刻意计算过时间,因为它们就像身体里的血液一样,早已和生命融为了一体。村子里牙齿稀疏的老人家里没有日历,只有那一本小小的黄历,正所谓黄道吉日,便是由是而来。二十四节气,从一年的第一个节气立春到最后的一个节气大寒,人们把一年的劳作规律都概括在其中。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严寒酷暑,都在二十四节气中体现。一代又一代,二十四节气在人类继承的基础上传承下来。没有书本,没有学校,我们以自然为书为校,在自然中自然而然的传承下来。融入生命的文化是不需要刻意的学习的,因为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如影随形,但是倘若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再好的玫瑰也会枯萎。
古历正之所以称之为“古”,就是因为它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遥远的夏朝,就有了早期的日历,即夏小历。直至今日,夏历经过了几千年的变化,不断的改善着自身,与人们的生产生活也越来越紧密相连。漫长的历史长河,农历在早些年间还十分的活跃。可是再美貌的女子也终有一天会老去,青发终会成为白丝,盛世美颜也终将逝去,曾经与人们的生活融为一体的农历也变得奄奄一息。
工业社会的到来,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生活的品质却越来越差。没有文化的生命,就像一具干尸,行尸走肉的生活又有什么值得我们向往。没有文化的我们,将二十四节气抛弃,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文化抛弃,我们的生活除了忙碌便只剩下虚无。抛弃农历,我们失去了那些令无数游子思乡的佳节,没有了佳节,有从何而来“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想念。没有了佳节,我们就会失去像屈原那样的铮铮铁骨,我们就无法感受到那蕙质如兰的品质。
时代在不断的前进,文化的多元让我们目不暇接。但是多元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抛弃属于自己的优秀文化。正如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传播的中国年一样,有句话说的好: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们只有守住民族的,才能在世界上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