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导读选(5)天子游猎赋
汉赋是能够和唐诗宋词元曲相提并论的一代之文,讲汉代文学不能不讲汉赋,讲汉赋不能不讲司马相如,讲司马相如不能不讲他的《天子游猎赋》。《天子游猎赋》是汉赋的巅峰之作,一般大学语文教材之所以不选这篇课文,甚至于不选汉赋,并非其不好,而是这类作品过于庞大了,篇幅既长,注释又往往多至数百条,不可能在很少的教学时间里完成这样的教学任务。所以本课采用变通的方法,一是节选,二是不讲注释,而是通过参考译文略观大意。
《天子游猎赋》原为内容前后衔接的两篇,分别叫《子虚赋》和《上林赋》,《史记》把它们视为一篇,统称《天子游猎赋》。作品虚构了子虚、乌有、亡是公三人,子虚是楚国使臣,乌有、亡是公分别为齐国和天子之国的代言人。子虚使于齐,齐王盛待子虚,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猎。猎罢,子虚访问乌有先生,遇亡是公在座。子虚讲述齐王田猎之盛,而自己则在齐王面前夸耀楚王游猎云梦的盛况。乌有先生批评了子虚的狂妄,认为齐国之盛要超过楚国多少倍,最后亡是公则批评子虚和乌有,认为齐国楚国都不足道,天子的上林才是真正巨丽之所在。在上述争辩中,还贯穿了对君主德义的讨论,表现出较鲜明的讽喻意图。
然而这些都不是本篇课文关注的内容,我们希望同学们注意的是这篇赋的字词。这篇赋反映的不但是汉代盛世景象和大一统帝国的自信和夸耀,也是汉朝语文学家对于文字的发现和夸饰,是一场文字的狂欢。齐王田猎之盛似乎已被描述得无以复加,在子虚对楚国云梦的描述面前便显得可笑;云梦的描述似乎已经无以复加,然而乌有先生说齐国的高山大海能装得下八九个云梦;齐国的高山大海纵然阔大,然而在天子巨丽的上林面前便显得单调乏味——就是这样随立随扫,不断攀升,文字的魔力似乎没有境界。这里除了文学的魅力,更多的是语文的魅力,汉赋大家都是语文学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等各有文字学著作,如阮元《四六丛话·序》所说:“综两京文赋之家,莫不洞穴经史,钻研六书。”于是这些语文学家一旦进行文学创作,便“竞为侈丽闳衍之词”。当用字量不够时,他们就即兴造字,汉赋大量使用生僻字,堆砌辞藻,便是出于这样的炫耀之意,以至于这些赋作被时人“家藏一本,殆同字书”。这个艺术欣赏上的缺点,却是语文学建构的重要过程。《说文解字》中说:“学童十七以上始试,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吏;……书或不正,辄举劾之。”虽未及赋,却揭示了汉赋的语文学基础。当时人们已经掌握了形声这一最为简易的造字方法,汉赋每铺叙一类事物,便临时造出一大批义符相同的字来,在古代竖行书写的情况下,想象一下,一大批偏旁相同的字上下排列,在视觉上确是十分怪异的,然而这正是今天小学语文集中识字教育中也在重复着的事。人类进化的过程,往往在个体生命成长中复现,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也会在个体学习中重新演示。
所以学习这一课不必在乎逐字逐句的解释,而是让我们抱着一种赞叹的心情,欣赏古人在文字上的巨大创造力,汉赋中的文字,虽然多数已经淡出现代汉语(从一赋之注多达数百就可见出),但是这种儿童般的对文字的创造与痴迷,应该永远成为我们母语学习的内动力。
[明] 仇英《子虚 上林 图卷》
本课作业设计:写一篇描写校园的文字,采用铺张排比的方法,写东南西北怎么样,春夏秋冬怎么样,晨昏昼夜怎么样,男生女生怎么样,各科教师怎么样……也可设计主客问答框架,和校外同学互夸自己学校。
录自笔者主编的《大学语文》(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何二元,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大学语文”专职教师,中国首家“大学语文研究所”所长,“大学语文研究”网站站长,“全国大学语文教师群”(190089416)群主。网络化生存,体制外行走,这里有大学语文界的独特风景。文章公众号:大学语文终身义工。
--------End---------
【大学语文终身义工】原创作品!转载请写来源【大学语文终身义工】,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