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之爱

(编辑稍作修改,毕竟文史版面,但我还是喜欢自己的↓原文,文章结构、语言表达和情绪抒发都有讲究的)

       炎炎夏日,小区里的木棉开始飘絮,蓝天、绿草,白色的棉絮不论是飘在空中,还在落在地上,因着晴好的天气,蓝白、绿白都分外迷人。顾不上过敏,小区里的女人们竞相拍照,抑或制作小视频,许有初遇小雪般的兴奋。
      最早知道的木棉,是来自电影《木棉袈裟》,知道木棉原是一种可以用来织造的植物;再后来知道的木棉就是舒婷《致橡树》中英勇的木棉,开着红硕的花朵。
      木棉袈裟之所以珍贵,是因其是以木棉为主要材料所制,色彩艳丽,工艺高超,极其难得。木棉古称吉贝,《尚书·禹贡》中记载:“岛夷卉服,厥篚织贝。”贝指的即是木棉,“岛夷”指的正是居住于海南岛上的黎族。三国吴人万震的《南州异物志》记载:“五色斑衣以丝布吉贝木所作……”在黎族纺织的主要原料中,木棉约占60%以上,《光绪崖州志》载:“棉花有二种,木可合抱,高可数丈。正月发蕾,二三月开,深红色,望之如华灯烧空。结子如苣蕉,老则折裂,有絮茸茸。黎人取以作衣被。一则今之吉贝,高约数尺。四月种,秋后即生花结子。壳内藏三四房,壳老房开,有棉吐出,白如箱。纺织为布,曰吉贝布”。
       “吉贝布”就是黎锦,黎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棉纺织品之一,是黎族传统文化和中国纺织史的活化石。西汉时,黎锦中的“广幅布”就已被征作为“岁贡”珍品,《后汉书·南蛮传》记载:“武帝末,珠崖太守会稽孙幸调广幅布献之。” “广幅布”即黎族龙被,是代表黎族传统织锦技术最高成就的艺术珍品,它集黎族传统织锦四大工艺于一身,“黎锦光辉艳若云”,在没有文字的黎族,黎族龙被还是研究黎族各方言区的文化演进和差异的宝贵实物资料。木棉作为棉纺制品重要物料,文人骚客亦有颂扬,流放海南的苏东坡有一件儋州土人送他的棉衣,便写道:“遗我吉贝布,海风今岁寒。” 苏辙有诗道:“永漏侵春已数筹,地炉犹拥木绵裘。” “午鸡鸣屋呼不起,欠伸吉贝重衾里。”甚至,苏辙的孙子苏籀也有诗云:“径从南浦携书笈,吉贝裳衣皂帽帷。”
       古人诗中的吉贝于我是陌生的,但现代诗歌《致橡树》中的木棉却令今人印象深刻。舒婷咏唱的木棉是珍贵的,她是现代女性独立的象征,她的爱自尊而坚贞,自由而忠诚。“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分担“寒潮、风雷、霹雳”,共享“雾霭、流岚、虹霓”。橡树与木棉,永远相离,却又永远相守。
       但,木棉对世人却是献其所有。
       每到春季,火红硕大的花朵便次第开来,为春天增色,巍峨的树姿,挺拔的身躯,飒爽如松,气派十足。花虽艳丽却也并非摆设,可供蔬食,亦可入药,清热除湿,菌痢、肠炎、胃痛正是对症;而树皮竟是滋补药,能用于治疗痢疾和月经过多;根皮祛风湿、理跌打。从上到下,无一不能食。木棉可看、可食,更可用。木棉的树皮果内绵毛早已是人们利用的天然织物材料,黎锦就是最好的代表。就算不做深加工,天然抗菌、不蛀不霉的特性,让木棉的棉毛可直接成为枕头、被褥、救生衣等物品的填充材料。木棉的种子油可作润滑油、制肥皂,而其木材轻软,可用与制作蒸笼、箱板、火柴梗,甚至可以炼浆造纸等等。从里到外,无一不能用。
        这样的木棉怎不令人深爱?漫天棉絮,每一朵里都孕育着一个生命的可能,飘摇着一个不可知的未来。
        果不其然,拍“飘雪”的女人们大多都过敏了,这爱情的象征终究是令人涕泪交加。
  
                                           6月18日成稿
     
(0)

相关推荐